部编导学案第一课第2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docx
- 文档编号:3373534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格式:DOCX
- 页数:88
- 大小:187.68KB
部编导学案第一课第2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docx
《部编导学案第一课第2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导学案第一课第2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导学案第一课第2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
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
第一课第2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2节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独立。
你认为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批判性思维?
青少年培养这种思维有什么好处?
3.你认为青春的创造是怎样的?
要实现青春创造该如何做?
1.原因
(1)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
一位哲人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
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2)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
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2.独立思维的含义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1.批判思维的表现
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批判思维的好处(原因)
(1)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2)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3.批判的注意点
(1)批判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2)批判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3)批判的技巧:
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①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
批判是为了表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因此,批评一种观点并不等于批评持有此观点的人。
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这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
②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如果批判只是一味否定,就很难解决问题。
真正的批判要有建设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1.原因
(1)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它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3)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2.青春创造的表现
(1)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2)我们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3)我们也会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3.开发创造潜力的途径:
实践
(1)创造离不开实践。
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
(2)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
(3)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一、辨析题
1.思维独立就是追求独特,任何事情与别人不一样。
2.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指对别人的否定。
3.创造与我们学生的生活相差很远,只存在于科学家身上。
二、选择题
4.进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下列对思维独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敢于和别人争辩就是独立
B.思维的独立性就是一味追求独特,不人云亦云
C.思维独立是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D.思维的独立是指在装扮上标新立异以张扬个性
5.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培养批判精神和勇气,这是因为思维的批判性( )
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②有利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③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④有利于培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A.①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
6.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批判( )
①要求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②要有质疑的勇气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③就是要否定对方,善于对事情说“不”④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7.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这是因为( )
①我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②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
③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④只有少年时期,才能实现创造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8.春秋时期鲁班的创造事例启示我们( )
A.思维的独立性相伴的是思维的批判性
B.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创造离不开实践
C.只要动手实践,人人都能有自己的发明创造
D.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2016年8月19—20日,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指导委员会(筹)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来自清华、北大、北师大、中国社科院等7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 )
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②敢于对任何事情说“不”
③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④对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研讨会的目的是( )
①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③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④只要具有批判精神,就能解决问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三、简答题
11.现代社会上有些人喜欢穿着怪异、打扮另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才算“酷”,才能体现思维的独立性。
观察下面三幅漫画,回答问题。
(1)谈谈你对三幅漫画的认识。
(2)请你谈谈什么是真正的“酷”和个性独立。
12.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你认为上述同学的表现是创造吗?
为什么?
材料二:
鲁班的创造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家。
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多,包括木工工具、古代兵器、农业机具、仿生机械等。
鲁班被视为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木工师傅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曲尺、画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出生于工匠世家。
他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创造出来的。
(3)鲁班的经历对于我们青少年开发创造潜力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第2节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自主学案】
1.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3.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我们也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当堂巩固】
一、1.错误。
思维独立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2.错误。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3.错误。
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二、4.C 5.A 6.D 7.C 8.B 9.C 10.A
三、11.
(1)漫画1中的女孩认为做个新潮发型,穿着奇装异服就是“酷”;漫画2中的男孩认为会吐烟圈就是“酷”;漫画3中的人认为纹身等别人不敢做的行为才是“酷”。
他们都错误地理解了“酷”和个性独立的真正含义。
(2)真正的“酷”和个性独立不是装扮上的标新立异,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12.
(1)上述同学的表现可以算得上是创造。
因为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上述同学敢于打破常规,用独特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创意,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2)鲁班的经历启示我们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
我们要用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
请以“目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目光
母亲的目光铺成一条路,让我蹒跚起步;母亲的目光凝成一束光,让我随之前进;母亲的目光结成一根绳,让我直攀到顶。
那慈祥的、鼓励的、严厉的、怜爱的目光中只包含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字:
爱!
母亲的目光是充满鼓励的。
11岁那年春天,对于一个还没有长大的我,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我的电子琴九级考试没有通过。
对于一个一帆风顺走到现在的我,那次惊呆了,眼泪只不住住下淌,夜夜的辛苦没有没有化成成功的甘露。
我想放弃,想远离伤害我的电子琴,一连几天我都很失落。
这时,一双慈爱的眼睛,放出了一缕鼓励的目光,是母亲的。
那如清澈湖水般的目光、如柔柔春风般的目光、如暖暖斜阳般的目光,洗涤了我的内心,唤来了我心中的光,正如窗外暖暖的阳光,那无言的话语,使我豁然开朗。
正是母亲那充满鼓励的目光,使我鼓足勇气,战胜了困难,我成功了。
我感谢母亲鼓励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是充满严厉的。
仍是11岁那年,一个秋风飒飒的夜晚,我因贪玩,忘了去赴同学的约,想起时已经过去了,反正已经晚了就不去了,母亲知道后却大怒。
目光锐利无比,让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母亲虽然什么都没说,但那严厉的目光分明在向我怒吼,那目光似刀子一样狠狠地划着我的心,让我不敢直视。
母亲冷冷地、严厉地说了一句:
“马上去向同学道歉。
”便离开了我的房间。
那不容我选择目光使我快步向同学家跑去,因为母亲那严厉的目光在注视着我。
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中,我学会了诚信。
我感谢母亲严厉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是充满怜爱的。
几个月后冬天的一个夜晚,刺骨的寒风在呼呼的咆哮,我突然发起了高烧,躺在洁白的病床上痛苦不已,没有一点精神,像被暴风雪冻坏的小鹰。
母亲慈祥地坐在我的病床前,抚摸着我的身体,这时我发现母亲那深陷的双眼早已有了黑眼圈,周围布满了道道皱纹,黯淡无光,但那充满怜爱的目光是那么慈祥,那目光好像要将缠绕在我体内的病魔赶走。
在母亲的目光中,我读到了爱、读到了痛苦、读到了辛苦,不然那目光不会是甜甜的、酸酸的、辣辣的。
这目光给我战胜病魔的勇气,一直伴我康复。
在这无数的目光,无数的爱中,我健康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我的年龄在变,身高在变,但永恒不变的是母亲复杂充满爱的目光。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所给的命题是“目光”。
“目光”的字典含义既指“眼睛的神采,眼光”,也指“抱负,志向”。
对于前者,既可以写父母老师的目光,也可以写陌生人的目光,这些目光中传递出的可以是“爱”“关心”,也可以是“警醒”;对于后者,可以写自己的志向抱负,也可以写他人的志向抱负。
考生可以采取填空扩写的形式对“目光”进行扩充,如“母亲的目光”“老师的目光”等。
写作的时候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既然是“记叙文”,文章要注意对“目光”进行描写,写出“目光”的特点,同时“目光”也应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点睛:
对于命题作文,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
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比如本题,“目光”,考生可以采取“添加语素”的方式化大为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细节,抵得上千言万语。
因为细节,所以真实;因为细节,所以感人!
一篇记叙文必须有浓墨重彩的描写,特别是人物的细节描写,如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或精神。
请以“矛盾,成长的音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要有多方面的细节描写。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矛盾,成长的音符
“你好好考虑一下,最好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这毕竟关系到你今后的人生。
”老师意味深长的话语久久地在我耳边徘徊,我握着一张纸茫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到家,家里没有人,我走进房间,扭开台灯,展开手中的那张纸,这是一种报送单,只要填上名字,我就可以躲过苦闷的复习和令人发怵的高考,直接进入这所看似不错的大学,然而这就意味着我高中三年的努力将不会有任何结果,究竟何去何从,我的心里很矛盾。
算了,不想这烦心事儿了,留给父母考虑吧!
我走到阳台上,打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呛人的尘土味扑鼻而来,沉闷的空气将我的心情压抑得更加烦闷。
一阵凉风吹过,将衣着单薄的我吹得瑟瑟发抖,“这鬼天气”我不禁咒骂道,抬头看天,乌云覆盖,一幅山雨欲来的架式,“轰隆隆”,几阵雷打过,大雨倾盆而下,路边的小树在雨点的打击下,躲避不及,那“嗒嗒嗒”的响声,仿佛是天空在向它开火,又好似它苦闷的呻吟,我的心中不禁对这小树多了一丝怜悯,唉,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不忍地走进了房间。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滴嗒”声渐渐听不见了,雨,终于停了,我走到阳台上,向窗外看去,那棵饱受暴雨摧残的小树,并没有象我想像的那样萎靡不振,而是精神抖擞地站在那儿,青翠欲滴的叶子像翡翠般圆润,看着小树挺拔的身姿,我的心灵有了一丝触动。
我慢慢地踱进房间,拿起那张报送单,回想起高中三年里,每次考试前的紧张备战,考好后的洋洋自得,失败后的垂头丧气,回想起那奋斗过的点点滴滴。
。
。
。
。
。
心中的矛盾也渐渐有了选择。
我缓缓地放下保送单,拿起电话,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某老师,我是某某,我决定放弃保送名额。
”我一字一顿,坚定不移地说,听的出来,电话那头的老师有疑惑有惊讶,但更多的还是理解与赞许。
我放下电话,不屑地拿起保送单,飞快地卷成一团,一个漂亮地空投,毫无悬念地将它送进了垃圾箱。
我直起身子,走到阳台上,看到明净的天空一碧如洗,我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的成功总是不会长久的,我暗自下定决心:
在高考这个年青的战场上,我要用我付出的努力去换取辉煌的明天。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题目“矛盾,成长的音符”已给定,从题目上看,应该围绕“矛盾”来写,“成长的音符”还要和成长有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待矛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要在矛盾中学会选择,学会成长,不能迷失了方向。
文体一般议论文好写一些,注意论据的选择要有说服力,也就是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可以拿来运用。
审题立意:
“矛盾”是什么?
1、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信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哲学上。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所谓的“选择”。
3、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所谓的人际矛盾、客观与主观的矛盾。
“成长的音符”是什么?
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或一个个小的节点、小的事件。
注意体裁是记叙文。
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要求:
(1)要有多方面的细节描写。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点睛】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
如《尝试》,等等。
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
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
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
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
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
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以多种形态呈现的特点。
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情感、态度、信念、追求、得失都会融入其中。
在你成长的路上,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相处中,你是否经历过从有距离到零距离的情感历程?
请以“零距离”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零距离
走在街头,看着苍白的月光下那一地泛黄的落叶,忽而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一个寒战,缩了缩头,裹紧衣领向着家的方向跑去……
“遥远的北方会不会也像我们这儿一样冷?
不,肯定比这儿更冷。
然而,在北方搞建筑的父亲肯定还在屋外被寒风吹着!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渐渐地,那个熟悉的地方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我的家。
我能想到,此刻母亲一定做好了晚饭,坐在桌旁边做针线活边等着我。
刚踏进门槛,还是那熟悉的笑脸和亲切的话语:
“快趁热吃吧!
”
“看,你爸出去都大半年了,大老远的,总是惦记着你,说天凉了,让你多穿些衣服,别冻着了。
”母亲幸福地念叨着,“瞧,又发来一条,说天冷,让你别吃太多的凉东西。
”
“小艳,你要不要回一条信息给你爸呀?
”说着,母亲抬起了头。
我埋头不语,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这么多年以来,我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唠叨,更习惯了父亲嘘寒问暖的短信,若哪天母亲没有提起父亲的牵挂,我就会在母亲面前撅起嘴埋怨。
然而,我却从没有想起向父亲问一声平安,道一声珍重。
被爱零距离,回馈,却杳无踪影。
此时,母亲简单的话语却让我如鲠在喉。
许久,我才抬起头说:
“还是你发吧,我不知道该回些什么。
”
“你这丫头怎么回事,每次你爸打来电话,你都不愿接,你就不会说些关心你爸的话吗?
”妈妈似乎生气了,“人家的女儿整天黏着爸爸,我看你跟你爸怎么像隔座大山似的,一句话都没有。
唉——”
母亲唉声叹气,我的心如被针扎一般。
儿时,我与父亲形影不离;渐渐地,我长大了,父女俩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就像曾经的一片森林旱成了草地,又荒成了沙漠。
但我搜索枯肠也回忆不起父亲对我有什么怒色,即便面对的是女儿的冷漠,父亲的爱也从未间断过,小时候是一声声叮咛,长大后变成一条条短信。
而我,面对这些充满爱的语言,似乎已习惯得近乎麻木,从未回馈些什么,更不曾对父亲表示过感谢。
想到这里,我的面颊滚烫,终于,我还是发出了那条至今记忆犹新的短信:
“爸,你那儿很冷吧?
小心自己的胃病,注意保暖!
”
放下手机,我竟如释重负,感觉特别踏实。
不一会儿,父亲便回了短信:
“谢谢乖女儿,天再冷,爸心里也是暖的。
”
“爸,你那儿有没有过冬的衣裳呀,没有要买,别冻着了。
”我不再吝啬言语,也不再顾及修辞。
“知道,我身体好着呢!
”
……
一条条短信在父亲和我之间不断地飞来送去,仿佛正在编织着一张大网,一张真爱的大网——它将我和父亲连到了一起。
透过这张网,我似乎看到父亲正读着女儿的短信,那满是褶皱的脸上盛满了笑容……原来,指尖的一串小动作便能使遥远的距离拉近为零。
我抬起头,院子里洒满清辉,一轮满月正静静地悬在天空,照着我,也照着远方的爸爸。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意非常清晰,没有明显的审题障碍,立意的关键有二:
一是对“零距离”进行横向发散思维。
写作时切不可空洞地演绎“零距离”的体验或观点,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领域。
比如,可以写与家人或友人的零距离,也可以写与弱势群体或焦点人物的零距离;可以写与有形的人或事物的零距离,也可以写与无形的思想或情感的零距离;可以写与高雅的文学或传统的零距离,也可以写与底层的市井生活或朴素民风的零距离……二是对“零距离”进行纵向推进构思。
零距离不可能一下子实现,一般都是从有距离再到零距离的。
因此,记叙文中应当体现出这种发展的过程,议论文中应当突出有距离与零距离的辩证思考。
“零距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心与心的融合,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因此文章还应当注意虚实结合,使其相得益彰,让文章韵味更浓,立意更高。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塑造,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注意语言和行动描写必须切合人物身份,符合人物的年龄与地位,做到“言如其人”,“行如其人”。
第二,要注意语言、行动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
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就会有怎样的言行。
要写出个性,必须抓住有代表性的言行进行描写。
第三,要注意言行往往是相关联的,有怎样的言,就有怎样的行。
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要协调一致,共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请以“成长,意味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答案】成长,意味着快乐
长大就像是一颗神秘果子,有的人歇斯底里的抗拒,有的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尝尝。
但是只有长大才能使我们接触到更多,更好的世界。
长大,是酸痛,是幸福。
不管一天又一天是怎样度过,太阳总是无休止的升起又落下,花儿总是这次第绽放又凋零,身边的车水马龙总是转瞬即逝,站在时光的尾巴上,我们不停的追赶水雾一样懵懂的未来。
张爱玲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路”,指的便是成长的路,这条路是人人都必经的道路。
那些走过来得人劝正要走这条路的人不要选择这条路,因为它道歧且长,却被反驳道:
“既然你可以走这条道路,我怎么就走不出来呢。
”
于是,一个又一个的人走过这条充满着艰辛的道路,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真谛吧。
明知自己有可能在其中沦陷,却还是执拗的自己选择。
从我“呱呱”坠地起,父母就向我倾注了他们最温暖的爱。
在爱中我幸福地成长着。
在我“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编导 第一 成长 不仅 仅是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