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34051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00.92KB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
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港,因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等便利条件,以及广泛的藏家群体,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典亚艺博等艺博会,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不仅对香港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带动能力,其新的发展模式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产生着影响。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消费,正在从盲目型转向知识型。
相应地,艺博会在战略上,不再仅仅是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而是希望与公众形成互动——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以提升大众的鉴赏品位,既服务于社会,也培养了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正是基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早在几年前,香港的艺博会,开始尝试借鉴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的做法,以更严谨、更科学的艺术品管理、研究、展示设计和艺术教育模式,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
一方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观众,另一方面成为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与拍卖会相比,艺博会更能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度、健康度和活跃度。
而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实现了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观众、收藏家、艺术代理人之间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一是吸引成熟的艺术收藏机构不断加盟。
例如,一些具有百年收藏历史的欧洲画廊,携带珍品参与展览,毕沙罗、莫奈、罗丹、雷诺阿、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展会上的“常客”。
它们与古董文物,共同提升了艺博会展品的级别,也为大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
二是策展人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推高了艺博会的学术标准。
如今的艺博会,在展示艺术品的同时,常设有一系列学术性的研讨和讲座活动,特别是国外著名艺术博物馆馆长、专家、艺术家、策展人等权威人士主讲的讲座及研讨会,不但给业内人士掌握全球艺坛最新动向,提供了一个窗口,更吸引大众参与其中,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国际艺事。
这正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此同时,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还体现为学术标准的确立。
对画廊的入展资格,香港的艺博会实行了严格审查。
香港的艺博会,正努力通过这些高规格、高品质的展事活动,成为亚洲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平台。
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以支持本地学生参与海外艺术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实习活动,从而培育香港新时代的艺术家、学者、博物馆和艺术管理专才,以推动本地博物馆事业和艺博会等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与博物馆机构本质上的不同,当下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更多是形式上的转变与提升,但作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艺博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
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
对于当下艺博会的健康发展,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摘编自顾跃《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香港艺博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内地的艺博会也有积极影响。
B.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实现了艺展各方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C.香港艺博会将部分收益捐给大学艺术系,意在培育香港未来的艺术家和艺术管理专才等,推动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D.未来艺博会不是商业平台,而有很高的学术定位,着力引导公众审美,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制,建构优秀专业团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期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B.开头两段,文章着重分析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在服务中外观众、沟通东西方艺术方面的重要性。
C.三、四两段论述的话题都涉及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有利于建立和提高艺博会的学术标准。
D.文章两次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分别说明艺博会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健康和活跃程度,揭示艺博会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艺博会只作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就不一定需要搞“博物馆化”实践了。
B.如果艺博会“博物馆化”,那么毕沙罗、莫奈、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就可能会成为展会“常客”。
C.只有加大对公共教育投入,提升大众鉴赏品位,艺博会才能服务社会,培养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D.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艺博会的健康发展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雪兔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起远远的事情。
这时门开了,一个人挟着浓重的寒气进来了。
我们问他干什么,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
“你们要不要黄羊?
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
“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
”“十块钱。
”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是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也看不出来。
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还会渐渐变成灰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
看来它还是弱的呀。
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茏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
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慢慢地啃那半个给冻得硬硬了的胡萝卜头。
我外婆跑得更勤,有时候还会把货架上卖的爆米花偷去拿给它吃,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
“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
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
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铁丝缝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
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条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
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缓和了许多。
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
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
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
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
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
它怎么回来的?
”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
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扑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
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
它打的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掏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
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
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野兔遭遇,担心野兔安全,精心饲养野兔,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C.野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通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D.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野兔的遭遇,表现野兔对春天的敏感和生命的欢悦。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
6.最后一段可否删去?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踾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
“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
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
《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
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
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
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皖南 八校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