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33987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7.62KB
林州市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林州市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州市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州市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河南省林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据研究,周代的王道,自洛邑向东分为二线。
其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与宋都商丘,远达鲁都曲阜。
后来,又以洛邑为中心,东南修通至宋、徐、吴;南向修通至许、随、荆楚。
周代修建道路网
A.方便中央向地方运输贡赋B.方便王室派人巡视海外
C.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D.利于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
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别长幼的宗法意识D.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3、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C.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D.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4、“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A.巩固皇权B.监视官吏C.治理百姓D.服务社会
5、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B.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6、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
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7、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8、《清太祖实录》记载:
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
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
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
……”这一安排
A.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B.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
C.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D.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
9、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0、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
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
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
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C.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
“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
……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
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
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
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
12、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
“(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13、孙中山《在南京与林宗素的谈话》指出:
“将来必予女子以完全参政权,惟女子须急求法政,学知识,了解平等自由之真理。
”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
A.严格遵循《临时约法》B.成立之初妇女有完全参政权
C.注重宣传自由平等D.成立之初妇女未取得完全参政权
14、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
“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
”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
”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的是
A.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C.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6、据郑超麟回忆:
“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爱国救亡精神 B.自由开放意识C.民主法治观念 D.实业救国愿望
17、蒋介石日记的摘录:
1938年3月24日:
“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
戒之慎之,勿失战机。
”3月28日:
“视察沿路人民生活与行动之幼稚及军人精神与行动之散漫,时起不能久战之意。
”4月9日:
“此时可战可和,应注重和局与准备”。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投降B.国民党认为中方已取得绝对优势
C.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准备D.反映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复杂较量
18、香港《大公报》社评:
“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6年之后,再也没有会面。
悠悠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
第一代的会面,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跨越,如今第四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意义非凡。
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
”这次会面
A.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C.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D.使得两岸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和解
19、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20、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1、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
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
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2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
“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
”材料意在说明
A.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B.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D.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
23、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方式一直以撤离和暴动为主,很少有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这样的局面到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后发生了重大转变。
平民通过第三次撤离运动,迫使贵族制定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
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立B.维护了平民的公民权
C.体现了贵族与平民的妥协D.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
2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这体现了罗马法
A.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B.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C.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25、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
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
26、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反联邦党人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
由此看出反联邦党人
A.认为分权体制能够保证公民自由B.对联邦政府的权力保持高度警觉
C.强调制宪的核心是确保政府权力D.希望继续保持邦联体制的现状
2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钱、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
A.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员成为共和国总统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28、“参加巴黎公社的人群里,工商业从业者是多数,无产者大多随军队撤出了巴黎,巴黎公社更像是经典的前工业时代革命,宣扬自由平等和民族主义。
”这一观点错在
A.认为巴黎公社没必要革命B.认为巴黎公社行事草率
C.认为巴黎公社是偶然事件D.未认识到巴黎公社的意义由其实践决定
29、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
“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
”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州市 届高三 历史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