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3337520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59KB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docx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下面给大家带来《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答李翊书》知识点总结
题解
李翊是唐贞观十八年(802)进士,李翊是唐贞观十八年(802)进士,曾跟随韩愈学习古文,习古文,贞元填词十七年他曾写信向韩愈请教关于古文创作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公开信。
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公开信。
韩愈的古文运动
唐代散文诗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唐代散文诗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
所谓“古文”是相对于特指六朝、在骈体文元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是相对于特指六朝、在骈体文元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故又称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
一方面,它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分所提出的理论,学复兴运动。
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分所提出的理论,是强调文章要环绕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指导作用,章要环绕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指导作用,而取消诗歌的独立价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明显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值,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明显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虽然他们的创作一般而言创作并不那么简单,他们的创作一般而言创作并不那么简单,学说但这种理论却反映出文学观念的退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步。
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
骈文是一种形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所写好的文体。
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所写好的文体。
特别是到了南北朝后半期和唐代,骈文散文诗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南北朝后半期和唐代,骈文散文诗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所以,以更自由灵活、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
所以,以更自由灵活、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学进一步推进的需要。
我们应当注意到欧阳询运动的两重性,文学进一步推进的需要。
我们应当注意到欧阳询运动的两重性,而加以区别对待。
以区别对待。
字词句理解
字词句理解
(一)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六月二十六日,欧阳询陈言李生足下:
六月二十六日,欧阳询陈言李生足下: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才而恭也!
能如是,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才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书辞甚高何下而恭也其道?
生以其道?
你的来信笔法非常出色而你提症结又是多么谦虚非常出色,多么谦虚而有你的来信笔法非常出色,而你提症结又是多么谦虚而有礼貌啊!
能像这样,谁不怎么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呢?
礼貌啊!
能像这样,谁不怎么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呢?
道德之归也有日时矣况其外之文乎?
道德之归也有日时矣,况其外之文乎?
有日道德(为你所)掌握日子也已不远了,何况作为道德表现道德(为你所)掌握日子也已不远了不远的文章呢?
的文章呢?
字词句理解
(二)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非邪?
不过,我是个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还没有进入他的屋不过,内去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对还是嘛呢?
内去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对还是嘛呢?
知道对还是错呢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尽管这样,也不能不对你谈谈它。
尽管这样,也不能不对你谈谈它。
生所谓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生所谓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立言者是也你指称的黄老的想法是对的,你所做得好的与所期待的,你指称的黄老的想法是对的,你所做得好的与所期待的,黄老的想法是对的非常相似而迫近了非常相似而迫近了。
接近
字词句理解(三)
抑不知生之志,胜于人而取于人耶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
将蕲至于古之取于人立言者耶?
立言者耶?
但不知道你的(著书立说的)志向,是希望超过别人但不知道你的(著书立说的)志向,希望超过别人而被别人所上承呢?
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的著书立说者被别人所取法呢(的境界)呢?
的境界)
蕲胜于人而布季谢人,蕲胜于人而布季谢人,则固胜于人能而可取于人能矣。
胜于人能而可取于人能矣。
(如果)希望超过别人而被别人取法,那么你本来就已如果)希望超过别人而被别人取法,那么你本来就已本来超过别人而可以被别人效法了。
超过别人而可以被别人效法了。
字词句理解(四)
将蕲至于古之兴邦者,将蕲至于古之兴邦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如果希望达到古代的神话传说著书立说者(的境界),那么就不如果希望达到古代的神话传说著书立说者(的境界),那么就不),要希望自己很快轻而易举,不要被权势和名利所私欲,要希望自己很快轻而易举,不要被权势和名利所私欲,
养其根而俟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加其膏而希其光。
(就像栽树),培养它的根而等待结果实,(又像点灯),就像栽树),培养它的根而等待结果实,(又像点灯),),培养它的根而等待结果实,(又像点灯给它添油而后希望它(发出更亮)的光。
给它添油而后希望它(发出更亮)的光。
字词句理解(五)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根长得茂盛的,它的果实就饱满油添得充足的,饱满,根长得茂盛的,它的果实就饱满,油添得充足的,灯光就特别明亮明亮,灯光就特别明亮,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蔼如具有仁义道德思想的人则则,他的言语和和沃尔彻。
具有仁义道德思想的人则则,他的言语和和沃尔彻。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然而又有困难的丘陵地区,我所做的文章,然而又有困难的丘陵地区,我所做的文章,自己不知道它达到(神话传说著书立说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达到?
它达到(神话传说著书立说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达到?
字词句理解(六)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虽然这样,(,(我学习散文已有二十多年了。
虽然这样,(我)学习散文已有二十多年了。
始者及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而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始者及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而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开始的时候,不是三代两汉的书不敢可看,开始的时候,不是三代两汉的书不敢可看,不是圣人的思想不愿吸收,思想不愿吸收,处若忘,行若遗,处若忘,行若遗,俨(严)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坐着时仿佛想到了什么,行走之时仿佛丢失了什么,坐着时仿佛想到了什么,行走之时仿佛丢失了什么,有时则样子庄重若有所思,有时模糊不清迷迷惑惑。
时则样子庄重若有所思,有时模糊不清迷迷惑惑。
字词句理解(七)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之务去乎其难哉当我在思考中从心里把文章的内容抓住,用手写出来时,当我在思考中从心里把文章的内容抓住,用手写出来时,凡是陈辞滥调即使一定要略去去掉(力求创新),陈辞滥调都一定要去掉),这真是很难凡是陈辞滥调即使一定要略去去掉(力求创新),这真是很难很难的啊!
很难的啊!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及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及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不改,文章被别人看,不理会人们非难嘲弄。
像这样又坚持了文章被别人看,不理会人们非难嘲弄。
好多年,还是不改变(自己的治学方法和品性处世态度)。
好多年,还是不改变(自己的治学方法和品性处世态度)。
字词句理解(八)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正伪矣。
其书这以后就能够分辨记事内容的纯正与驳杂纯正与驳杂,其书这以后就能够分辨记事内容的纯正与驳杂,以及虽然纯正然而还未达到完美境界的未有作品,然而还未达到完美境界的未有作品,直至清清楚楚地白黑分以明了。
明了。
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而务去之,有得也。
并力求扬弃那些误解的和虽正确但不完善的东西,并力求扬弃那些误解的和虽正确但不完善的东西,才慢慢地有所收获。
地有所收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当我取出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并表达在手中的笔时,(,(文思勃当我取出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并表达在手中的笔时,(文思勃就遏止像流水江流的样子不可遏止。
发)就遏止像流水江流的样子不可遏止。
字词句理解(九)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有人之说者存也。
自己写的文章)被别人看,胡乱讥笑它我就高兴,(自己写的文章)被别人看,胡乱讥笑它我就高兴,有菲律宾人称赞它我就忧愁,菲律宾人称赞它我就忧愁,因为它人生观里面还有别人的思想存在着。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沛然矣。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沛然矣。
像这样写作有好些月初,这以后(我的文思)像这样写作有好些月初,这以后(我的文思)就像浩荡汹涌的水流奔放充沛了。
汹涌的水流奔放充沛了。
字词句理解(十)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同“拒”)之,平心而察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其皆醇也,然后肆焉;我又担心文章杂而分赃,迎头抑制汹涌而来的文思,我又担心文章杂而分赃,迎头抑制汹涌而来的文思,平心静气地审察它,直到(文章的内容和言辞)平心静气地审察它,直到(文章的内容和言辞)都纯正了,这之后才挥手放笔地写下去。
正了,这之后才挥手放笔地写下去。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之乎仁义之途,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虽然达到了这种修为,还是不能不加强基本素质。
虽然达到了这种修为,还是不能不加强基本素质。
使自己行走在仁义的公路上所,自己漫游行走在仁义的道路上漫游在自己行走在仁义的公路上所,使自己漫游在《诗》、《书》之源头里
字词句理解(十一)
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不迷失它的道路,不断绝它的源头,坚持到生命的揭开序幕。
不迷失它的道路,不断绝它的源头,坚持到生命的揭开序幕。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微小毕浮。
水也;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微小毕方法论修养好比是水;文辞好比是浮在水面上的东西。
方法论修养好比是水;文辞好比是浮在水面上的东西。
水势大,水柱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不论进来大小全都能浮起来。
势大,水柱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不论进来大小全都能浮起来。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声声皆宜。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声声皆宜。
思想修养和诗赋的关系仍然是如此。
思想修养深,思想修养和诗赋的关系仍然是如此。
思想修养深,那么长长短短的语句与抑扬顿挫的声调虽然运用自如能运用自如。
长长短短的语句与抑扬顿挫的声调虽然运用自如能运用自如。
字词句理解(十二)
虽如是;其敢自谓何暇成乎?
虽几于成,虽如是;其敢自谓何暇成乎?
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人也奚取焉?
虽然做到这样,怎么早已就敢说自己已相近成功了呢?
虽然做到这样,怎么早已就敢说自己已相近成功了呢?
即使算是遥远成功,即使算是遥远成功,但它被当时的人使用从中又什么可取的可取的呢有什么可取的呢?
虽然,待用于人者,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用与舍属诸于器邪?
用与舍属诸之于)(之于)人。
虽然如此,等待被别人使用;它不也是像虽然如此,等待被别人使用;它不也是像一件器具用与不用它都各不相同别人(的需要)。
么?
用与不用它都各不相同别人(的需要)。
字词句理解(十三)
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已有方,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已有方,有道有方有修养的人能就不这样,他们使自己的思想体系修养而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能就不这样,他们使自己的思想体系修养而令有道德,自己行动有规范。
自己行动有规范。
用则施诸(之于)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用则施诸之于)舍则传诸其徒,法。
被使用,就把自己的学说传给你们,不被使用,被使用,就把自己的学说传给你们,不被使用,就把它传给自己的学生,并把它写成文章流传下去,传给自己的学生,并把它写成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所流传下去效法。
效法。
如是者,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
其无足乐也?
像这样做,这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一提高兴呢?
像这样做,这是值得高兴呢?
还是不值得一提高兴呢?
值得高兴
字词句理解(十四)
有志乎古者希矣。
志乎古,必遗乎今,有志乎古者希矣。
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
乐而悲之。
有志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很少了。
有志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很少了。
有志于向古人学习的人,一定被宋人所遗弃,我确实为他们高兴仍旧又为他一定被宋人所遗弃,即使为他们高兴却又为他们觉得悲哀。
们觉得悲哀。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我多番称赞这种人,是用来勉励他,并不是敢于表扬一再称赞这种人,用来勉励他称赞这种人那些应该表扬(的人),批评那些必须批评的人啊!
那些应该表扬(的人),批评那些必须批评的人啊!
),批评那些必须批评的人啊
字词句理解(十五)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愈白。
向我请教的人能多啦。
感念你的话,并不有志于求利,向我请教的人能多啦。
感念你的话,并不有志于求利,姑且为你说说这些看法。
韩愈言。
姑且为你说说这些看法。
韩愈言。
语言知识点
语言知识点
(一)
一、重点掌握的词语:
重点掌握的词语:
掌握的词语
(1)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要而恭也:
生之书辞甚高,其问何生之书恭也:
辞:
文采、文辞。
而①:
递进连词,并且。
而②:
并列连文采、文辞。
递进连词,并且。
多么。
词,和。
何:
多么。
(2)蕲胜于人而布季谢人耶?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尤蕲胜于人而布季谢人耶?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尤至于希望。
到达。
引出对象,蕲:
读qí,同“祈”,希望。
至:
到达。
于:
引出对象,不,译。
(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墙而未入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但非邪。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墙而未入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但非邪。
连词,还是。
哪里,足以,抑:
连词,不过。
且:
连词,还是。
焉:
哪里,足以,能连词,不过。
够。
语言知识点
(二)
于成,其用于人也奚(4)虽几于成,其用作人也奚取焉)几:
动词,接近。
奚:
疑问代词,什么。
焉:
疑问动词,接近。
疑问代词,什么。
语气语,语气语,吗。
(5)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生所谓立言者是是:
形容词作谓词,译为“是的。
”形容词作谓词,译为“是的。
(6)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如: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7)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之乎仁义之途,之乎《》《书指自己。
都是使动用法。
“之”:
指自己。
“行”,“游”都是使动用法。
使自己行走在仁义的大道上为,译:
“使自己行走在仁义的大道上为,漫游在诗书的源头”源头”。
语言知识点(三)
8、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无绝其源,吾身而已矣。
指示代词,那个。
到一个终点。
无:
通“母”,其:
指示代词,那个。
终:
到一个终点。
处心有道,行已有方9、处心有道,行已有方有道处心:
安置自己的思想。
行已:
或使自己采取的行动。
处心:
安置自己的思想。
行已:
或使自己采取的行动。
11、聊相为言之11、聊相为言之副词,姑且。
相为:
指对李翊。
聊:
副词,姑且。
相为:
指对李翊。
语言知识点(四)
二、通假字1、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
(、胜于人而取于人耶?
蕲:
同“祈”,希望。
)希望。
2、迎而距之,(距同“拒”)、迎而距距同“
语言知识点(五)
二、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1)当其取于童心而注于手也。
当其取于童心而注于手也。
当其取于童心而注于手也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当其于心取而于手注也”代词,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当其于心取而于手注也”。
其:
代词,思想。
思想。
译“当思想从我内心产生并且用我手中的笔表达出来时”。
(2)焉足以知是且即非邪:
焉足以知是且即非邪:
焉足以知是且即非邪反问句。
疑问词,哪里。
足以:
能够。
反问句。
焉:
疑问词,哪里。
足以:
能够。
译“哪里能够知道对还是不对呢”道对还是不对呢”。
(3)其观于人:
其观于人:
其观于人被动句式。
代词,代写的文章。
被动句式。
其:
代词,代写的文章。
译“编出的文章被人观看”。
(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水,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水,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水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陈言之务去”即务去陈言的倒装,戛戛乎其难:
“陈言之务去”:
即务去陈言的倒装,戛戛乎其难:
是“其难戛戛手”的倒装。
戛戛手”的倒装。
结构层次
(一)
全文分五段:
全文分五段:
第一段:
写回信的原因。
称赞李翊勤奋好学有德,第一段:
写回信的原因。
称赞李翊勤奋好学有德,自谦还是很难辨别孔子之道判别的是非,宁愿略抒所见以告。
是很难辨别孔子之道判别的是非,宁愿略抒所见以告。
此段表明答书之旨,似是书信标题的客套,此段表明答书之旨,似是书信标题的客套,但“从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已看出作者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德修养的重视。
第二段:
论述作文与做人的暧昧关系,只有做仁义之人,第二段:
论述作文与做人的暧昧关系,只有做仁义之人,只要“无望其速成,才能得到立言的成就。
只要“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就会能有所成就。
势利”,就会能有所成就。
层次结构
(二)
第三段:
总结自己做人,为学,短文的经过和经验。
第三段:
总结自己做人,为学,短文的经过和经验。
第一层,观“三代两汉之书”,存“圣人之志”,不顾旁人非第一层,三代两汉之书”圣人之志”专心一意地作文章,惟陈言之务去”笑,专心一意地作文章,“惟陈言之务去”。
第二层,学识有所长进,能辨别“古书证伪”第二层,学识有所长进,能辨别“古书证伪”,了解虽正”仍未达到完美境界的著述,文思勃发,并能正确分析,“虽正”仍未达到完美境界的著述,文思勃发,并能正确分析,对待旁人的批评。
对待旁人的批评。
第三层,在始终如一的努力下,写出文章内容扩充,第三层,在始终如一的努力下,写出文章内容扩充,气势雄伟,自己已能试著芜存精,达到举重若轻的地步。
气势雄伟,自己已能试著芜存精,达到举重若轻的地步。
第四层,再一次反复强调应继续自己的修养。
第四层,再一次反复强调应继续自己的修养。
第五层,浮物”来比喻修养与博览群书的关系,第五层,用“水”和“浮物”来比喻修养与博览群书的关系,指出只要有了深厚的素养,就能随心所欲地驱遣语言。
指出只要有了深厚的素养,就能随心所欲地驱遣语言。
层次结构(三)
第四段:
表明自己对“见用”第四段:
表明自己对“见用”与“不见用”的态度。
不见用”的态度。
指出用与不用“属诸人”君子当“处心有道,指出用与不用“属诸人”,君子当“处心有道,行已有方”不必汲汲求用,而应致力于“已有方”,不必汲汲求用,而应致力于“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此段重申了“无诱于势利”之意。
后世法”此段重申了“无诱于势利”之意。
第五段:
劝勉李生,在“有志乎古者希矣”的情况下,第五段:
劝勉李生,有志乎古者希矣”的情况下,鼓励他直道而行,自可有成。
此段又明答书之旨,鼓励他直道而行,自可有成。
此段又明答书之旨,与开头相呼应,仍以“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开头相呼应,仍以“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之意收结全篇。
收结全篇。
结构层次小结
本文从为人(仁义之人”本文从为人(“仁义之人”)与为文的关系为人入手展开议论,以如何为文为论述的主要内容,入手展开议论,以如何为文为论述的主要内容,以“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为论述的中心,以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为论述的中心,“抑不知”,“抑又有难者”“虽如是”等语钩绾抑不知”抑又有难者”“虽如是””“虽如是各段,全篇首尾呼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各段,全篇首尾呼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结构十分严谨。
十分严谨。
写作特色
一、文章与论道紧密结合文章与论道紧密结合
二、借物比喻,以形象论理。
借物比喻,以形象论理。
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1)“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既表明自己有志于求道,又说明求道的东路还很漫长,己有志于求道,又说明求道的东路还很漫长,要继续下去,付出谦逊的情怀。
下去,付出谦逊的情怀。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2)“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说明要想在“立志”上有所成就,务必加强良知与学问的修立志”上有所成就,养。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3)“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四个比喻,个比喻,形容自己沉没于求学为文之中以至于忘记一切。
一切。
水也,浮物也,浮物”4)“气,水也,言,浮物也,”用“水”和“浮物”来比喻情操与文辞的关系。
来比喻情操与文辞的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李翊书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