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docx
- 文档编号:331557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27MB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docx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
∙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s?
-?
Excellence?
of?
Design?
)。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erful?
and?
Exquisite)”
∙?
∙ 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
∙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
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
∙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
∙?
∙ 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
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
∙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
∙?
简介:
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净化水体之趣?
调控雨洪之美
项目概况
项目地址:
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
项目面积:
15公顷
项目委托:
上海世博局
景观设计: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
项目负责人:
俞孔坚
前期研究员:
方琬丽、程成、奚雪松
设计团队:
凌世红、轰伟、袁天远、金圆圆、俞宏前、龙翔、孔祥斌、任冬丽、张媛、唐海波、蒋伟荣、邱宇、白绍辉、方渊、何美才、杨帆、张君迎、潘阳、张静、刘向军、丁红霞、牛静、张媛、林少华、臧亚南、邵宗博、刘德华、俞伏敏、陈娆、张炜、陈计伟、万向荣
设计时间:
2007年1月~2009年10月
建成时间:
2009年10月
开放时间:
2010年5月
所获奖项:
2010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设计奖
工业文明的记忆(荻台江风)
坐落于黄浦江边的后滩公园,为这片原为严重污染的工业棕地注入了新的景观活力。
我们将公园设计成了一个集生态雨洪调控、工业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农业于一身的人工湿地,这种恢复性的设计理念旨在以一种富有美感的处理手法解决河水污染问题,整治这块荒芜之地。
如何解决景观和水生态问题在此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挑战与目标
1.环境整治
场地现状垃圾填埋场
该场地是一块紧邻上海黄浦江、呈狭长形的工业棕地,原为一家钢铁厂和一间船舶修理厂房旧址,现存工业痕迹所剩无几,已全然成为了一片建筑垃圾遍地的填埋场。
特别是黄浦江水污染严重,根据国家水质标准(I~V类,I类最优,V类最劣)场地内的水质为劣V类水,不可用作游泳等休闲娱乐用水,也不可供水生生物繁衍生息。
2.雨洪调控
场地现状防汛墙
现有的防洪墙为水泥硬质工程防洪墙,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
2.1米的潮间带河岸泥泞不堪、垃圾遍地、公众使用率低。
如果继续以惯用的修筑防汛墙的硬化方式处理,既会使河岸失去亲水性,又会阻碍河滨沿岸的生态过程。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套不同于以往的雨洪调控方案就成为设计师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二、生态文化创新典范
景观设计师用再生、更新的设计理念将原场地改造成了具有生产、防洪、水体净化、生态保育、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它注定会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生态文化的创新典范。
1.人工湿地与更新设计
人工湿地水体净化设计图
公园的中心地带为一块1.7千米长、5~30米宽的带状人工内河湿地,它像一台不停转动的水污染处理器一样净化着黄浦江水,并努力打造一片重塑生机的江滨地带。
小瀑布和梯田的形式不仅创造了优美的水景,也增加了水中的氧含量,同时过滤了水体营养,减少了水中沉积杂质;并选取了各种湿地植物来吸收不同的污染物质。
实地测验表明,后滩公园每天可以将2400立方米水从劣V类水净化为III类净水,可供世博会非饮用水使用,与传统的水治理手法相比可节省50万美元。
2.与洪水为友
内河湿地成为了二十年一遇与千年一遇的防洪堤之间的过渡带和缓冲区。
蜿蜒的水系将湿地两侧的各个景致串联在一起,在人声喧嚣的世博会区旁为游人构建起了一片休憩、教育、研究之地。
3.重塑文化意义
梯地禾田农耕文明(内河人工湿地净化)
在生态重塑的景观基质上,农业和工业的历史记忆与后工业生态文明相互交织重叠。
我们从千百年来中国的梯田中获得智慧的设计启迪,一方面用梯田来解决水边与路面3~5米的高差,同时也减缓了汇入内河湿地的雨水径流。
内河人工净化湿地
这些梯田唤起了人们对于20世纪中期上海的记忆,那时周边场地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农业景象。
在这片稻谷作物繁茂、湿地植物丛生的城市农田中,人们享受着季节更替的美景:
油菜花在春风中遍野绽放,向日葵迎着夏日艳阳灿烂盛开,稻花和着秋风徐徐飘香,三叶草在冬日里平添点点青翠。
后滩公园是人们在城市中体验农耕农产的绝好去处。
梯地台田景观
我们通过在梯田中创造出各种空间的方式提升了湿地两侧的景观品质,使游人走入这个生命系统之中,能最直接地感受农田、湿地景观。
步道网络像“毛细管状”一样,吸引着游客在园内徜徉。
湿地生态景观
场地以工业构筑物和原料的再利用来突显其工业渊源。
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那些带有工业历史痕迹的残部断片在景观设计师的手中变为了悬空花园,或是俯瞰平台。
在那些被重新注入生命活力的废旧钢铁板材的身上,依旧可以嗅到场地往日的工业气息。
贯穿整个湿地的围合钢板框衬出上海的天际线,诉说着其久远的工业传奇。
这些重新组配的钢板被赋予了各种精巧构想,有些变为了步行道,有些改作了遮阴廊。
都市田园
4.漫步径道之间?
体验景观之美
生态修复景观、城市田园和工业记忆是后滩公园的3个重要的设计层面。
公园建构了一环、六纵、多条通往梯田的路径步道网络,将这三者交织为一体,使游人可以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绿色休闲生态基础设施中寓教于乐。
这一步道网络既确保了湿地公园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进入性;既满足了世博会期间大量的游客使用需求和封闭管理的要求,又满足会后作为城市公园的宜人性和可达性。
漫步径道体验生态景观之美
许许多多的平台和场地“容器”构成了步道网络的节点,其中包括由工厂构件和码头改造而来的悬空花园。
这些平台和容器融入并扩大了步道网络,使之成为可供三五游人集会的场所。
道旁丛生的竹子和中国红杉如同帐帘一样分隔出了各种空间,树木围合而成的空间用来陈列现代艺术品和原场地上的工业残片。
三、结语
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
作品名称: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
设计单位:
北京土人景观
?
作品地点:
上海
该设计荣获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
?
?
?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的规划范围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
?
?
?
此方案的设计特色为“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
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
?
?
?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
?
?
?
?
第一大问题,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
?
?
?
第二大问题,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
?
?
?
第三大问题,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
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且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
?
?
?
?
第四大问题,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
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
?
?
?
?
第五大问题,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
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如何满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
?
?
?
?
第六大问题,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
?
为综合解决以上六大问题,提出以下六大设计对策:
?
?
?
?
第一大设计对策:
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
第二大设计对策:
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由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
?
?
?
?
第三大设计对策:
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方案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
三场:
分别为西端“空中花园”广场(通过改造利用工业建筑形成),中部水门码头广场,东端漂浮的花园(与会展区相联系)。
九园:
在场地中建立多个艺术“容器,”形成多重体验空间。
以网络的形式构建步道系统,串联各个体验空间,形成亲切自如的人行交通系统。
?
?
?
?
第四大设计对策:
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方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来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
?
?
?
第五大设计对策:
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
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会后的利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
?
?
?
?
第六大设计对策:
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生态与人文理念贯穿于后滩湿地公园的全部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在再造湿地公园的相关措施与技术方面、场地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等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以及其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措施与技术等。
从效果图可以看出世博公园“中国扇”的框架
公园绿树成荫
铺展水与绿交织的缤纷画卷
野趣田园风光
生机勃勃的后滩公园
公园里种植了很多珍贵树木
园内一景
园内一景
园内一景
园内一景
水景一角
水景一角
公园野趣横生
公园里的大片水稻
公园一景
园内一景
园内一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世博后滩 湿地 公园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