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
- 文档编号:3314317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67KB
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主备人:
夏雪娟复备人:
17、第八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斗争精神。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
(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信心失败抵抗战斗招集动员侵略成功打仗受伤并且磨房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
注意:
“坊、猛、仗、伤”是后鼻音。
“侵、信”是前鼻音。
多音字:
几
【“遭”是平舌音】
[比较辨析:
斯、期、欺]
【多音字:
磨;结;散;】
【结合“磨坊”一词,出示图片,理解“坊”】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起因、经过、结果。
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
一(1、2)二(3、4)三(5)
四、指导写字。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
2、指导“磨”的上下笔画要紧凑。
3、学生描红。
【注意“阵”不和“陈”混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斗争精神。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一)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八次〉〉的主人公是谁?
(苏格兰王子布鲁斯)
(二)那么,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呢?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互相讨论一下在这件事中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
热爱祖国的人。
1、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
(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英勇地抗击”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齐读)
【用敬佩的语气读好第一自然段。
】
“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
1、布鲁斯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的呢?
(不是)
2、从哪里看出来?
(指名读第二小节)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1)什么意思?
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理解“几乎”:
比较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几乎失去了信心:
指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没有彻底灰心,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
(2)看图听读思考:
布鲁斯王子为什么“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3)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
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读出难过、信心大失的心情。
】
3、但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小节。
思考:
A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
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
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
【还有第五次是怎么写的?
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
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破了,丝断了”?
(师小结:
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可颠倒的。
)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
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D、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在读读蜘蛛结网时语速应放慢,重点读好,要反复朗读体会。
】
(3)讨论:
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
(“感动极了”)
(4)王子为什么感动?
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猛得跳起来”、“喊道”)
(5)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6)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同桌讨论后交流)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
齐读第五自然段。
5、请你想象一下:
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出示开头:
同胞们,英勇的战士们:
】
(四)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启示和鼓舞,都还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
因此前文用到了“几乎”这个词语)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说说学了课文以后,你得到的启示。
(有志者事竟成)
2、想想以前学到的一些这方面的名言。
四、布置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3、写几句关于“自信与成功”的名言。
板书设计:
17、第八次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感动,恢复了信心——振作,充满了信心。
教后感:
《第八次》。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苏格兰受外国的入侵,苏格兰王子布鲁斯七战七败,他几乎丧失了信心。
就在他没有信心再战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形:
有一只蜘蛛在结网,刚要结好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最后经过了第八次,终于结成了。
布鲁斯从中受到启发,决定也要干第八次,结果他也成功了,最后终于赶跑了入侵者。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即从蜘蛛结网的过程中要体会的是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重点是要突破这个“第八次”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强调朗读,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在读的时候在感触深的地方作标记,再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当学生一个个把自己独特体验说出来后,就会使全体孩子产生共鸣,这时就要让孩子们加入感情来读好了。
小学生大多喜欢朗读,却害怕自己没有机会读,或没有别人读得好。
因此,我先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读,让两极发展的同学都有信心读好,积极性调动起来,自然水到渠成。
18、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请求”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理清脉络。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
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师可以出示地图让学生感知]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
“胆”指什么?
谁卧薪尝胆?
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
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奴仆”一词可以由古文字入手,从字源上感受“屈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薪”指什么?
“胆”指什么?
谁卧薪尝胆?
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可以初读课文后立即解决。
】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
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
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
(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齐读,思考:
哪句是写卧薪?
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
“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
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
卧薪尝胆
(4)、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
回国以后。
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
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
【用直线画出来】(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
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
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板书:
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
分别是——?
(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
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
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
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
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先小组练说,再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
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
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
粗布衣;
住:
石头房;
做:
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
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
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
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
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
【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
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讨论:
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
(立志报仇雪恨)
(2)、过渡:
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教后感:
1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出“生”与“对”在诗句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展开想象,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
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
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
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二、读诗题,知诗人
1、出示《山行》。
读读课题,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山间行走)
介绍作者杜牧:
唐朝晚期著名诗人,和杜甫合称大小杜。
【让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杜牧在山间行走,会看到些什么呢?
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诗吧。
三、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四、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角色转换——孩子成为诗人,完成情感体验。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诗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是深秋呢?
(“霜叶”“寒”“晚”表示季节)
1、创设情境: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
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那是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此时此刻,诗人看到些什么呢?
2、出示彩图,观察:
说说看到哪些景物?
结合观察,引导认识景物,并感受景物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远上寒山”
(一个“远上”再现了“山”的绵延起伏;一个“寒”传神地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让人产生一种悲秋之情。
)
(1)引导观察:
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
是一座吗?
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体会“山”之连绵起伏。
(2)阵阵秋风裹挟着片片黄叶向诗人吹来。
此时,站在山坡上的诗人会有何感受?
从哪个字能读出诗人这种感受?
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之“寒”。
“石径斜”
(一个“斜”字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飘逸的远山之中。
)
(1)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
借助简笔画理解“斜”字。
感情诵读“石径斜”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有人家”
(1)看图体会:
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感情诵读体会“白云生处”的虚无飘渺。
(2)看图体会:
人家在什么地方?
感情诵读“白云生处有人家”,感受虚实结合的诗意画面。
(3)感情诵读一句,加深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1)过渡:
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
“停!
停!
停!
”这是因为什么呢?
(2)生先自由读2句说说原因。
结合孩子的说,引导感悟:
“枫林晚”
(1)看图想象:
夕阳照耀在枫林上,是怎样的景象?
感情诵读体会
(2)理解“坐”字,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
(3)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霜叶红于二月花”
【
(1)生看图说说枫叶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二月开的红花是什么样子的?
】
(2)感情诵读体会霜叶之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
四、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五、生字教学
1. 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
2. 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 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径、枫”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
】
4. 学生练习。
5. 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作业设计:
1、美美地背诵古诗,说说意思
2、请你画一幅秋景图,然后配上这首古诗,并把古诗美美地背诵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枫桥夜泊》,学会生字,理解生词,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
(2)解题,简介作者。
2、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3)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可以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指名读课文,质疑。
4、逐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轻声读第一、二两行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这是什么季节?
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多媒体:
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呢?
】
在这清冷、幽静的环境里,诗人这时是什么心情呢?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
【借助书上插图体会诗人的愁思。
】
(2)学习第三、四行诗。
指名读这两行诗。
“姑苏”指哪儿?
“到”什么意思?
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启发学生想象,体会那无以言对的愁。
】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教学时课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句末是平舌音,朗读时可适当延长。
】
7、指导书写。
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八、综合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径()泊()渔()鸟()
经()伯()鱼()乌()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叶花。
坐:
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啼:
愁: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里行走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由寒山、、
、、构成的图,从清新明朗的诗句中流露出 。
(2)《枫桥夜泊》这首诗写诗人看到的景物有:
,
听到的声音是。
板书:
3、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所闻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学反思: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伴着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
“愁眠”是《枫桥夜泊》的诗眼,因为愁眠,诗人才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钟声。
月落后,天地之间一片昏暗,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江中渔火星星点点,霜气袭人、乌啼凄厉,景中无不带着作者的愁思。
诗人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诗人相伴。
在教学时,我从诗题入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