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9年最新更新.docx
- 文档编号:3313659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86.61KB
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9年最新更新.docx
《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9年最新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9年最新更新.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9年最新更新
第五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荟萃
2009年高考题
1.(09•全国Ⅱ卷文综20)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
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答案A
2.(09•全国Ⅱ卷文综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影响力增强,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
其中有()
A.马来西亚B.印度C.新加坡D.泰国
答案B
3.(2009天津文综历史8)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答案B
4.(09•辽宁宁夏文综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答案C
5.(09•山东文综16)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答案B
6.(09•安徽文综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答案D
7.(09•安徽文综21)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8.(09•江苏历史19)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
“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答案C
9.(09•上海历史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共和B.社会保障C.人权D.君主立宪
答案C
10.(09•广东历史24)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维持美元价格B.赚取更多英镑C.支持浮动汇率D.制造金融混乱
答案A
11.(2009海南历史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答案B
12.(2009海南历史21)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史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
答案A
13.(2009广东文科基础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14.(09•北京文综37题第(3)小题)
历史现象之三:
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
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答案1933年:
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1973年:
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15.(09•北京文综39题第(3)小题)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概况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
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答案核心思想:
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重大影响:
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16.(2009天津文综历史12题第(3)、(4)小题)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 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
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
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中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
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
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
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答案(3)确立方式:
通过立法形式(或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
作用:
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存在问题: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最终结果:
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17.(09•四川文综37题第(3)小题)
材料四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
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
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
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
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
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答案(3)历史根源:
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
历史作用:
缓和社会矛盾。
主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难题:
人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主张;用史实论证。
18.(09•重庆文综39题第
(2)小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
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
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
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综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答案
(2)目的:
控制石油产地,保障能源安全。
影响:
战争与冲突不断,财政状况恶化。
举措:
建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
变化:
20世纪70年代前,经济并不繁荣;70年代后,利用石油财富发展经济,日益富裕。
19.(09•江苏历史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
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背景:
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汇率机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意义:
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20.(09•江苏历史25题C部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的奥秘常常隐藏在多种历史的记录中,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确凿记录呈现了它曾经的辉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
……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活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
——[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
材料二人类学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
(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
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
答案
(1)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
生产:
锄和斧等铁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说明了农业的发达;采石场、熔炉和泥范(铸模),说明手工业的发达。
贸易:
中国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存在着与其它族群的交流。
生活艺术:
镯和一些黄金制品(椭圆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说明人们懂得装饰生活。
(2)观点:
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
价值观:
种族中心主义。
21.(09•上海历史34)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利的转换作出了解释。
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
问题:
(1)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按照康德拉捷夫周期表的提示,叙述“英国世纪”转换成“美国世纪”的历史进程。
答案
(1)答案1:
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如英国世纪:
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或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美国世纪:
“金元帝国”的形成,或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答案2:
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其他答案。
(2)史实方面:
答案1:
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避行回答。
如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一流强国,一战前的扩军备战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日不落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垄断组织托拉斯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荚国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新战争,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美圆戚为联台围的常任理事围;(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成为“金元帝国”,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到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通过冷战,美国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深人到欧洲等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答案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
如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美孚石油公司改制为托拉斯;罗斯桶新政的具体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革命的具体内容:
冷战的具体内容等;
其他答案。
组织方面类型1:
组织形成结构.语句连贯通顺;类型2:
语句连贯通顺;类型3:
部分列举,只进行简单组织。
22.(09•广东历史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
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此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据刘玉安《福得国家与社会和谐:
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
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
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得于经济发展。
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
(3)福得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
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
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
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反对的理由,例如:
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燕尾服。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2005—2008年高考题
1.(08·江苏)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相互对抗,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A项叙述不符合题意,C项本身就错误,D项是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
2.(08·广东)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答案D
解析A项贸易保护主义至今仍然存在;B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C项美国的经济实力未受严重削弱,反而成为“二战”后的经济霸主。
D项1944年7月,英美苏中等14国代表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表明大国合作仍然在维持,故选D项。
3.(08·全国卷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答案D
解析朝鲜半岛在内战后一直处于分裂状态,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
4.(08·全国卷Ⅱ)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
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
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
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答案D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反映。
从题干的信息来看,韩国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后才采取政党政治的,这说明了民主政治与经济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5.(07·上海)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和平解决争端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形势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所获得的信息有:
“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说明它的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6.(07·广东文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7.(07·广东文科)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答案D
解析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为在美苏争霸中生存而建立起来的。
8.(07·天津)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
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
A.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B.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
C.提升高科技领域竞争力D.加速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答案C
解析“尤里卡计划”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案,从题干的意图可以看出“尤里卡计划”的方案是加强欧洲尖端科技的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其目的是与科技有关,故排除A、D两项。
再结合题意判断出C项符合题意。
9.(07·全国卷Ⅱ)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相对自由的。
二战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相继建立,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行协调。
(07·重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变化。
回答10~12题。
10.促进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主要有()
①充分利用国际市场②受到局部战争刺激③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④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受到局部战争刺激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是日本所独有的。
11.印度、伊拉克和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人口压力、粮食短缺、经济单一
B.人口压力、边界争端、教派纷争
C.教派纷争、边界争端、市场狭窄
D.粮食短缺、经济单一、市场狭窄
解析印度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是人口压力,二是与巴基斯坦的边界争端,三是内部的教派斗争。
伊拉克与伊朗是邻国,他们国内有人口压力、教派斗争,两国间有相互边界问题。
答案B
1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
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局部的冲突不是阻碍世界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
13.(07·广东)1971年尼克松宣称:
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
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答案B
解析从题干提供的时间来判断,美国与西欧盟友关系谈不上严重恶化,欧元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到现在一直存在。
14.(07·江苏)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A.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答案D
解析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主要采取劳动密集型产业。
15.(06·江苏)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应为华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不正确。
16.(06·上海)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
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
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答案B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9年最新更新 世界 近现代史 第五 两极 格局 09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