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 文档编号:331292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59KB
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言……………………………………………………………………1
1、零售业及零售业物流概论…………………………………………1
1.1零售及零售业…………………………………………………1
1.2零售业物流……………………………………………………2
1.3物流活动对零售业的意义……………………………………2
1.4国外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经验………………………………3
2、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分析…………………………………………4
2.1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概述…………………………………4
2.2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5
2.3影响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6
3、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9
3.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的新理念…………………………………9
3.2采用先进的管理机制,提高物流运营水平……………………9
3.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信息化的建设……………9
3.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10
3.5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物流模式,优化企业物流管理…10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0
致谢……………………………………………………………………12
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首先通过对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的分析,指出现代物流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如物流管理理念发展滞后、物流运营水平低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专业物流人才匮乏和物流运行模式落后等,然后对国内零售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关键词:
零售业物流;现状;对策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零售业逐渐成为供应链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
我国零售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大利润源”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识,国内零售企业开始对原有的物流体系进行改革。
但现代物流观念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零售业物流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突出表现在物流运作的效率比较低,物流流程设计不合理。
此外,我国零售业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也很不完善,配送中心效率低下,功能单一;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运用层次低。
这些存在的问题,成为零售业快速扩张的障碍。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在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化建设上加快改革的步伐。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化配送中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配送中心模式;在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信息化的需求层次,完善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体系,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基础管理之间的关系。
当然,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不应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应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追求供应链物流的一体化。
零售业可以依靠其在掌握顾客需求上的优势,引导供应链成员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建立稳定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建设零售业敏捷物流。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方法,归纳了国外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经验,并与我国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零售业物流的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在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物流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1.零售业及零售业物流概论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业定义分为两种:
一种是营销学角度的定义:
认为零售业是任零售业。
何一个处于从事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品营销活动的个人或公司,他们从批发商、中间商或者制造商处购买商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定义在近三十年的营销学的文献中非常普遍。
另一种是美国商务部的定义:
零售贸易业包括所有把较少数量商品销售给普通公众的实体。
他们不改变商品的形式,由此产生的服务也仅限于商品的销售。
零售贸易板块不仅包括了店铺零售商而且包括了无店铺零售商。
零售:
向最终消费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点:
1.零售是将商品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作为最终消费之用的活动。
如零售商将汽车轮胎出售给顾客,顾客将之安装于自己的车上,这种交易活动便是零售。
若购买者是车商,而车商将之装配于汽车上,再将汽车出售给消费者则不属于零售2.零售活动不仅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同时也提供相关服务。
零售活动常常伴随商品出售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维修、安装等,多数情形下,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也买到某些服务。
3.零售活动不一定非在零售店铺中进行,也可以利用一些使顾客便利的设施及方式,如上门推销、邮购、自动售货机、网络销售等,无论商品以何种方式出售或在何地出售,都不会改变零售的实质。
4.零售的顾客不限于个别的消费者,非生产性购买的社会集团也可能是零售顾客。
如公司购买办公用品,以供员工办公使用;某学校订购鲜花,以供其会议室或宴会使用。
所以,零售活动提供者在寻求顾客时,不可忽视团体对象。
在中国,社会集团购买的零售额平均达10%左右。
我国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
但是要改造现有的硬件设施,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过高,投资周期较长,因此,我国零售业物流的自动化水平偏低。
物流是零售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物流绩效的提高可以增强零售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对其整体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但是,如果不能评价就无法进行管理,更谈不上改进。
本文从界定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概念框架出发,深入分析了不同物流模式对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影响机理。
以期帮助零售企业建立起与其物流运作和管理相匹配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使评价的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物流绩效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物流绩效改进策略提供客观而充分的参考信息。
物流系统是零售业的经营条件,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国物流业相对发展滞后但零售业的竞争已经国际化的同时,物流已成为零售业成功的关键。
物流绩效提高所带来的周转时间缩短使企业能够快速反应,因而更具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会增强零售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对其整体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在德国及欧美诸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
简单地说就是指商品从配送中心到客户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流动。
不是简单的仓储运输,它既是物流活动的管理系统学,又是一门经营管理组织学;它涉及到生产方面的管理系统,采购货物、运输方面的管理系统及分配、营销方面的管理系统。
物流配送特点
1.经营规模化;
2.管理规范化;
3.分工合理化;
4.决策科学化;
5.设施标准化;
6.结算、信息电子化。
如果说配送中心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而在西方国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兴起,六、七十年代以后,配送中心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迅速发展。
目前,美国从事营业仓库的企业共有550多家,营业仓库总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0万人左右,已经形成高效而有序的社会大物流体系。
在日本,有各类流通企业6万多家,货运量超过50亿吨,从业人员105万人,近年来,不少日本企业不再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而是委托社会上的产业配送中心进行配货,促进了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发展。
其成功经验,我们应作借鉴:
(一)配送中心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产物。
以日本为例,随着买方市场的确立,零售业向以超市为主体的连锁商业转化,并形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体系,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为确保新产品销售主导权,发展物流中心,力图控制流通业,从而形成了产、批、零三方为争夺批发权的激烈竞争,迫使批发业、仓储运输业转换其角色,积极发展集商流和物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担当起零售业的购买代理商的角色,单纯的物流业在日本已不存在。
日本配送中心,按营运主体分,有以生产商为主体的,如日冷、味之素等;有以零售商为主体的,如大荣、西友、伊藤、洋华堂等;有的以批发业为主体的,如菱食等。
(二)配送中心的形式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国外的配送中心,按照市场和物流组织的需要,具有不同的形式;有经营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配送中心,也有以某一门类商品为主的专业性配送中心;有区域集结而成的区域性配送中心,也有直接向零售店送货的前沿性配送中心和某一系列商店进行配送的定向性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和讲实效是并行不悖的。
美国的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电脑化和条形码技术应用极为普遍,从而大大减少了费用支出,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据美国APICS学会统计,使用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降低库存35%,交货期拖延减少82%,采购期缩短50%,管理人员减少10%,经营作业能力提高10—15%。
但是,他们在合理选择使用机械设备方面,非常讲究实效,手动的、自动的、电动的各类物流机械,在同一物流场所内有效配合、协调作业,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不让设备的功能闲置浪费。
(四)配送中心的建设需政府扶持。
按日本专家的观点,从工业、商业到交通运输都和物流有密切关系,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日本政府首先从政策、规划、法令和规范等方面对物流进行管理,同时,不惜大量投资建设物流设施,并十分重视物流规划的合理化,物流设施一般设置在生产发达的城市以及铁路、公路、客运等运输枢纽和物流集散地,从而使商品运输畅通无阻。
日本政府还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对物流业发放低息贷款。
政府的全面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和积极扶持是日本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国内零售市场已由商品严重短缺的“卖方市场”进入了绝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9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从而使零售业的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12月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开放我国零售市场,外国零售商得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
相比之下,国内零售商虽然意识到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重要性,开始对原有的物流体系进行改革,但现代物流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零售业物流在建设过程中好存在不少的问题。
近年来,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7%的增幅。
连锁零售业销售规模逐步扩大,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低,影响企业赢利的能力。
我国零售企业配送现状:
物流配送多渠道性;物流配送构造;物流配送实态;物流配送的特征与动向。
发展趋势:
(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配送中心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大量规模小、设施欠缺、技术和管理较差的配送中心必然走向消亡,少数大型的、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企业(集团)配送中心,将通过其规模优势的发挥,最终部分或完全地走向社会化。
(二)专业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发展建设的配送中心由于其一开始就面向社会,从而易于开拓市场,并且通过扩大代理权,实现契约化配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多个系统、企业乃至地区所有的各自的商品配送中心,从突破自身制约条件,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和获得发展的意图出发,携起手来,开展交叉配送;或者联合起来共建配送中心,实现集约化配送,最终构造出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形成“物畅其流”的大同世界。
在众多行业中,无论从货物流动及信息流动的规模还是速度来讲,零售业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
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零售业 物流 发展 现状 对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