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docx
- 文档编号:331204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3.49KB
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docx
《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1.爱,ài
(1)名词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
“古之遗爱也。
”
(2)动词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形容词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2.安,ān
(1)形容词
谢庄遂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动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
(3)疑问代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被,读音一:
bèi
(1)名词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2)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3)介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读音二:
pī”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4.倍,bèi
(1)动词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
(2)数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3)量词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4)副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běn
(1)名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副词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6.鄙,bǐ
(1)名词,
蜀之鄙,有二僧。
(2)动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孔子鄙其小器。
(3)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bīng
(1)名词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未几,敌兵果舁炮至。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
故上兵伐谋。
(《谋攻》)
8.病,bìng
(1)名词
君之病在肠胃。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2)动词
今而后我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3)形容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9.察,chá
(1)动词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2)形容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0.朝,读音一:
cháo
(1)动词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2)名词
于是入朝见威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读音二:
zhāo
名词,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11.曾,读音一:
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读音二:
曾zēng
(1)名词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
(《治平篇》)
(2)动词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副词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2.乘,读音一:
chéng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涉江》)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
(2)介词,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读音二:
shèng
(1)名词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
(2)量词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3)数词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殽之战》)
13.诚,chéng
(1)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2)副词,表肯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连词,表假设推论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14.除,chú
(1)名词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苏武传》)
(2)动词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15.辞,cí
(1)名词
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狱中杂记》)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
(《谭嗣同》)
(2)动词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信陵君窃符救赵》)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16.从,读音一:
cóng
(1)动词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佯北勿从。
(《孙子·军争》)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2)介词,由,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读音二:
zòng
名词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
17.殆,dài
(1)形容词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副词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18.当,读音一:
dāng
(1)动词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蜀道难》)
北邀当国者相见。
(《〈指南录〉后序》)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陈涉世家》)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
(2)介词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辞》)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
(3)副词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读音二:
dàng
(1)动词
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战国策·齐策》)
(2)形容词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采草药》)
19.道,dào
(1)名词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中山狼传》)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谋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2)动词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赤壁之战》)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货殖列传序》)
20.得,dé
(1)名词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促织》)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动词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咏田家》)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3)形容词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记王忠肃公翱事》)
此言得之。
(《六国论》)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4)副词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21.度,读音一:
dù
(1)名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2)量词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3)动词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姜夔《扬州慢》)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读音二:
dúo
(1)动词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治平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2.非,fēi
(1)形容词,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2)动词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刘开《问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
(3)副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
(《训俭示康》)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
23.复,fù
(1)动词
昭王南征而不复。
(《左传·僖公四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伍员)谓申包胥曰:
“我必复楚国。
”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促织》)
(2)形容词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孔雀东南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副词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24.负,fù
(1)动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
(2)名词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谋攻》)
25.盖,读音一:
gài
(1)名词
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张衡传》)
(2)动词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
(3)副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冯婉贞》)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读音二:
hé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26.故,gù
(1)名词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报刘一丈书》)
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2)形容词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怀古》)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
(3)副词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轩东故尝为厨。
(《项脊轩志》)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赤壁之战》)
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
(4)连词,所以
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27.固,gù
(1)名词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过秦论》)
(2)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3)形容词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赤壁之战》)
蔺相如固止之。
(4)副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8.顾,gù
(1)动词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2)连词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9.归,guī
(1)动词
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
30.国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硕鼠》)
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31.过
(1)动词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促织》)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一日,大母过余。
(《项脊轩志》)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2)名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3)副词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32.何,读音一:
hé
(1)代词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副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3)助词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孔雀东南飞》)
读音二:
hè
动词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诗经·小雅·无羊》)
33.恨,hèn
(1)名词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2)动词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34.胡,hú
(1)名词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②兽类颔下的垂肉
狼跋其胡,载疐(zhì)其尾。
(《诗经·豳风·狼跋》)
(2)代词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论积贮疏》)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35.患huàn
(1)名词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赤壁之战》)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2)动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谋攻》)
36.或,huò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2)副词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3)连词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7.疾,jí
(1)名词
寡人无疾。
(《扁鹊见蔡桓公》)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管子》)
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
(2)动词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
(3)形容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38.及,jí
(1)动词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殽之战》)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触龙说赵太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指南录〉后序》)
(2)连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荆轲刺秦王》)
(3)介词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触龙说赵太后》)
39.即,jí
(1)动词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书·苏武传》)
(2)副词
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3)连词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
(4)介词,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40.既,jì
(1)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余哉!
”(韩愈《进学解》)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祭十二郎文》)
③表范围。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苏轼《赤壁赋》)
(3)连词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谋攻》)
41.假,读音一:
jiǎ
(1)动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
(2)形容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
(3)连词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
读音二:
jià
名词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
42.间,读音一:
jiān
(1)名词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2)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音二:
jiàn
(1)名词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2)动词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3)副词
①表时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表状态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③表情态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43.见,读音一:
jiàn
(1)动词
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3)代词,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4)介词,表被动,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读音二:
xiàn
动词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荷蓧丈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44.解,读音一:
jiě
动词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病梅馆记》)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促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荆轲刺秦王》)
读音二:
xiè
动词,缓和,消减
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
45.就,jiù
动词
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信陵君窃符救赵》)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活板》)
46.举,jǔ
(1)动词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齐桓晋文之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聊举数人以训汝。
(《训俭示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2)形容词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3)名词,举动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谭嗣同》)
47.绝,jué
(1)动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2)形容词
以为妙绝。
(《口技》)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3)副词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48.堪,kān
动词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9.克,kè
动词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
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
克已复礼。
(《论语》)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
50.类,lèi
(1)名词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雁荡山》)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2)动词
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3)副词。
大都、大多
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
51.怜,lián
(1)动词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说赵太后》)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52.弥,mí
(1)动词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
(2)副词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53.莫,mò
(1)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2)代词
)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3)副词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促织》)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赤壁之战》)
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
54.乃,nǎi
(1)代词,你(们),你(们)的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齐桓晋文之事》)
(3)副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
(4)连词,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
55.内,读音一:
nèi
(1)名词
少时,帘内掷一纸出。
(《促织》)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
(《训俭示康》)
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读音二:
nà,通“纳”
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内狼于囊。
(《中山狼传》)
亡走赵,赵不内。
(《屈原列传》)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史记》)
56.期,读音一:
qī
(1)名词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要求 120 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