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节文学艺术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3311711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07.18KB
高中历史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节文学艺术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节文学艺术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节文学艺术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节文学艺术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节文学艺术(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和苏联艺术的显著成就;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通俗音乐;电影;亚非拉美文学的崛起。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现代文学艺术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艺术的发展更加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影响和作用于社会。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解冻文学”、现代主义文学、通俗音乐等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形成现代文学艺术的正确概念。
3.通过分析苏联文艺、西方文艺、亚非拉美文学相关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
1.认识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许多优秀作品,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享誉世界。
2.认识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学重点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亚非拉美文学。
●教学难点
50~80年代的苏联文学和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解与评价。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具准备
利用投影仪等电教工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及战友筑路”片断,《泰坦尼克号》中出航时壮观的景象,《老人与海》片断及题词“你们是迷惘的一代”。
在播放印度国歌《胜利是属于你的》乐曲中展现泰戈尔画像及文字“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和作曲家,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刚才同学们观看了几个片断,哪位同学能据此概括现今世界上存在哪三种类型的文化?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
有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文化三种类型。
这几种文化各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形成的,分别有何特色呢?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
[讲授新课]
一、苏联的文学艺术
出示问题一:
1.苏联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段?
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2.苏联艺术有何显著成就?
3.苏联文学艺术有怎样的特色?
学生阅读教材,研究问题,探究答案,最后教师将整理好的答案展示出来。
2.艺术的显著成就:
一是以军事题材著称的电影;二是以肖斯塔科维奇和乌兰诺娃为代表,独树一帜的苏联音乐和芭蕾舞。
3.苏联文学艺术的特色: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三是塑造正面的英雄形象。
了解了苏联的文学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西方的文学艺术。
二、西方的文学艺术
出示问题二:
1.西方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现代主义文学?
它包括哪些流派?
3.现代主义文学有何特点?
它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4.现代主义音乐和美术有哪些派别?
5.电影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好莱坞电影有何突出成就?
师生共同完成以上各题。
1.西方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及作品。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现代主义文学也称现代派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是许多思想流派的文学的总称。
其主要流派有:
①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如英国的诗人艾略特,他的长诗《荒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②欧美的“意识流小说”;③存在主义;④荒诞派文学;⑤黑色幽默派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表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化迥然不同,让学生看书总结出来,教师重点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现实的联系:
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中的问题,实质是现代主义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的体现,折射出了资本主义的乍冷乍暖的经济、尔虞我诈的政治、冷漠恶劣的人际关系等病态的社会现实。
4.现代主义艺术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西方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现代主义美术包括立体派、表现主义派、抽象主义派和波普艺术。
现代主义音乐指通俗音乐,二战前以爵士音乐为主流,二战后以摇滚乐为主流。
让学生欣赏这种音乐,认识这种音乐的特色。
播放“猫王”普莱斯利的歌曲《MyHappiness》和《Mys—teryTrain》及英国“甲壳虫”乐队的演奏曲。
5.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即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无声电影、有声电影(20世纪20年代)、彩色电影(20世纪30年代)、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20世纪50年代)、不惜工本使用高科技(20世纪70年代)。
在世界电影王国中,好莱坞电影独树一帜,请同学们说出它的成就。
(学生纷纷发言后,教师指出)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前半期称雄电影王国几十年,70年代后克服了危机,又迅速发展,其中著名的影片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泰坦尼克号》等。
在西方文学艺术发展的同时,亚非拉的文学挤进了世界文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三、亚、非、拉美的文学
出示问题三:
1.亚、非的文学有哪些成就?
2.拉美文学的主流是什么?
有何成就?
在学生回答后,向学生展示这一时期亚、非、拉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同学们自学本节内容后,请研究下面一个有难度的题目,看看你的能力如何?
出示题目:
从世界文化总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文化体现出的基本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这是针对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的,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托,最大限度拓展思维空间,突出能力的培养。
)
答案:
①现代史上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对立,这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两种不同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并享用文化成果的时代开始了。
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哲学、史学、法学、文艺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②资产阶级文化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而在发展中体现为反动和腐朽的趋势;有的为资本主义文过饰非,而更多的则是找不到出路而悲观或颓废。
③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和国家现代化的努力,使这些国家古老的优秀文化焕发了青春。
④世界文化的发展,出现整体化的过程——更广泛的交流、更深刻的影响、更迅速的融合。
文化作为阶级斗争的手段、人民交往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标志等,其社会作用正在日益增长。
二战后,发展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本课小结]
我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已从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营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仍应“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一时期世界文化中的优秀乐章。
播放苏联著名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天鹅湖》舞剧选段。
●板书设计
第三节文学艺术
一、苏联的文学艺术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2.“解冻文学”
3.60~80年代的文学
4.苏联艺术的显著成就
二、西方的文学艺术
1.现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及代表作品
2.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3.通俗音乐
4.电影
三、亚非拉美的文学
1.亚洲和非洲的民族主义文学
2.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二节学术思潮和教育(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0世纪新的学术思潮的不断涌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科学的重要成就;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西方未来学;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各国教育迅速发展;世界性教育改革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对现代新的学术思潮的发展,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改革开放、追求社会进步的观念。
2.通过对现代教育战略地位和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
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教学重点
当代教育的战略地位。
●教学难点
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问题探究教学法。
教师教法:
设计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播放国家领导人讲话片断。
设计中心讨论题让学生讨论、竞赛。
点拨启发学生思维,纠正其错误。
学生学法:
列表法、讨论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工具,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一提问: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20世纪的世界学术新思潮的出现和教育的发展。
导入方式二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片断:
片断一: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片断二: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教育工作的报告投影;邓小平给景山中学的题词:
(三个面向)。
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拍打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堤岸,新科技的发明日新月异,它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质的飞跃,科技文化的大发展使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各国互竞“科教兴国”,高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于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
“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那么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是怎样致力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
这便是我们这一课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讲授新课]
一、学术思潮
1.20世纪哲学的发展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表格,指导学生阅读学术思潮的哲学部分,完成表格
教师详讲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是19世纪上半期由德国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者基尔克戈尔等人开创的,他们最早公开举起非理性主义的旗帜,要求哲学摆脱外在的虚幻世界而回到内心世界,提出维护个人的价值和使命等口号,以此来改变欧洲哲学思想发展的方向。
这股思潮按照历史的顺序,中间经过了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等流派。
现代人本主义区别于古典人本主义的最大特征是非理性主义。
西方历史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丰富的物质财富反而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以理性为基础的科学技术不仅未能保障人的尊严和个性发展,反而使人受物的支配。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空前的浩劫,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现代人本主义者认为科学方法不能揭示真正的实在,因而转向各种不可名状的情感意志和心理本能活动,企图摆脱自己所处的客观的、物质的生活条件的限制,去寻找个人内心精神生活的自由。
20世纪形成的存在主义,最突出地论述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价值与地位、生活与遭遇、自由与命运等等问题,从而成为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流派。
存在主义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创始人为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该流派在法国获得大发展,出现了萨特、梅洛—庞蒂、马塞尔等代表人物,其中以萨特的影响最大。
存在主义将人的问题作为基本的问题,人被看作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主题,人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只是“自在”或“持存”,唯独人有自我意识,不但知道自己存在,还知道个人之外的各种东西的存在,故而成为真正的存在。
存在主义的一般特点,一是人本主义,即以人的生存和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二是反传统理性,在认识论中深入研究人的非理性心态,探讨它在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各领域中的表现和作用,试图揭开人类自身精神现象之谜;三是否定一切道德规范,把个人自由推向极端,鼓吹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四是悲观主义,对个人自由选择行为的结果惘然失措,对人类的前途也不抱任何希望;五是使用现象学的方法,解释学的意境。
存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性的压抑、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否定以及对人的主体性的抹煞,紧紧抓住了西方“现代人”这个主题,因而能震撼无数人的心,并一度在西方广泛传播。
但是它仅仅从人的本身去探索,回避和忽视了西方文明症的社会根源,不能为西方文明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反而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经历了由原子主义研究方法向系统——结构方法的转变,并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融合。
一批人文科学家在探索新的社会认识方法的过程中,努力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把自然科学、精密科学的方法移植进社会科学,特别是采用客观主义立场和系统—结构方法,将研究对象模型化、程序化、数学化,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拓扑学等模式使知识形式化,把人文科学知识列成逻辑数学公式,从而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内取得了独特的见解或成果。
这样,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结构主义哲学,对存在主义形成挑战,并具有取而代之之势。
结构主义与其他哲学流派不同,它不是稳定的哲学流派,而是以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不注重于研究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而是囊括哲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形成一个包罗万象、庞大繁杂的哲学运动。
结构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总和就是结构,结构是按一定组合规则构成的整体,可以自我调节,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构中各个部分可按一定的规则转换,无所谓进化发展。
结构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和基本研究方法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强调整体性,认为孤立地研究各个部分尽管有时也能说明一些表面现象,但不可能说明这些部分的本性及其真正的意义;②强调深层结构,反对停留在表面外观,认为只有把握了深层结构,才能把握现象后面的本质;③强调结构的客观性,认为一切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性质和意义都是由结构“命定”的,人只能体现结构的作用,是结构的“载体”,而不能改变结构成为历史的“主人”;④强调结构是具有自调性的有机整体,不包含任何使它发生显著变化的因素,更没有将会摧毁它的成分,矛盾只能存在于两个结构之间;⑤强调静态和共时态的研究,反对动态和历史态的研究,认为把握事物的深层结构无需也不应该历史地去研究事物的变化,只需静态地考察现象结构的横断面就行了。
结构主义哲学家的初衷是想摒弃传统人文学科研究中的“主观性”,坚持“客观性”,移植自然科学中的理性主义方法去研究人文科学的问题,但是,他们在深层结构的来源以及如何把握深层结构的问题上,却陷入了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此外,结构主义也存在明显的形而上学的倾向。
它把共时态研究绝对化,反对历史主义的方法,却无法解释结构之间的相互转换;它把结构的和谐、协调和完美绝对化,否定社会结构中存在矛盾,却不能消除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弊端和冲突;它把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绝对化,完全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消除结构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一部分结构主义哲学家从结构主义理论内部进行自我批评和改造,形成了“后结构主义”,并导致了结构主义的终结。
后结构主义试图恢复被结构主义忽略的非理性事物和伦理性事物,主张通过引进异质事物来创造多层次事物,将封闭结构改为开放结构,并反对总体性,认为总体性是一种会导致事物停滞、思想僵化的形而上学原则,只有消除总体性,才能防止社会和文化的僵化。
2.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
在哲学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历史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看待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突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作用。
这种史学观对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对西欧的历史学影响巨大。
但是它存在缺陷,对历史解释存在公式化和教条化的倾向。
(2)一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西方史学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一是西方史学家开始探讨文明发展的规律。
著名的代表作有《西方的没落》和《历史研究》。
二是从法国开始,史学的研究突破传统的政治史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研究。
三是60年代西欧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除了苏联、西欧史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外,美国的历史研究更是流派纷呈。
有进步主义学派的史学,代表人物彼尔德;有新保守主义史学;有新左派史学以及新社会史学。
不同的史学观都和当时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详讲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传统史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科学的发展使历史学的政治借鉴作用逐渐降低,人们由注重经验、注重过去转向重视科学、重视现实和未来,大量新兴学科排挤了古老的历史学。
面临挑战,一些历史学家开始探索史学变革的道路,同时在世界整体化趋势的冲击下,史学整体研究的倾向5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的史学思想主要出现两个流派,一个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个是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
思辨的历史哲学是20世纪以前传统历史哲学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格勒和汤因比。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20世纪初创立了“文化形态史学”,其代表作《西方的没落》是一部以比较文化形态学为理论体系的历史哲学著作。
斯宾格勒反对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以西欧为中心的单线向上发展的过程,认为世界历史就是人类八个文化的传记,其中7个已经死亡,只有西方文化还存在,但已经走向没落。
他把文化看作一种有机体,具有生命的周期,历经青春、生长、成熟、衰败等阶段,强调用“比较形态学”或“文化形态学”的方法研究世界历史,将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高级文化作形态学上的比较,找出各种文化在其生命周期中表现出来的形态上的相似性和共同性,以此来理解各种文化,并预测西方文化的前途。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后出版了12卷本的巨著《历史研究》,进一步发挥了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最小单位是文明,6000年的世界历史中共存在过26个不同的文明,各个文明在哲学意义上是平行的、同时代的。
他认为,产生文明的环境不是安逸的,而是困难的,挑战与应战是文明起源的规律,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是人类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
年鉴学派是这一阶段西方史学界中颇具影响的流派。
1929年,法国两位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共同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年鉴学派由此得名。
战后,该派最著名的学者是法国的费尔南·布罗代尔,他接替费弗尔成为学术带头人后,一方面组建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机构,同时主持出版了体现“总体史研究”精神的著作《地中海与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
经济和资本主义》。
前一本著作由独立成篇的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述地中海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平原、海岸、岛屿、气候、交通、城市等;第二部分为单篇论文,包括人口密度、劳动力、贵金属流通、物价、商业、财政、运输以及当时称霸地中海的土耳其帝国和西班牙帝国的社会形态、战争方式等;第三部分属于传统的政治、军事史,记述两大帝国争霸地中海的过程。
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历史时间,即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别时间。
后来布罗代尔把这三种时间称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情势”和“事件”概念。
他认为“长时段”通常是以世纪为单位的历史过程,长时段现象构成了历史的深层结构。
他综合研究了地理、社会、经济、思想、政治等因素,通过三种不同的历史时间概念划分了历史认识的三个层次,立体地展现了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类生活的全貌。
后一本著作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与前者相同,但作者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扩大了总体史研究的范围。
布罗代尔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年鉴学派的体系,对当代西方史学有重要影响。
社会科学派是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史学流派,它的主体力量在美国,其中包括新经济史派、新政治史派和新社会史派。
该派认为“历史能够而且应该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来进行研究”,并自觉地促进历史与相邻学科的整体化,“应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尤其要鼓励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中选择并应用相邻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历史解释的质量”。
这种“新史学”在方法论上有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注重群体历史,力图勾画大批人或社会集团的行为。
第二,注重运用社会科学概念和模式,力图从明确的假设或概念出发。
第三,注重系统比较,但这种比较不是常见的形式上的罗列,而是系统分析不同背景下的相同社会过程,以便验证或归纳。
第四,注重反复再现、可以证实的史料,尤其是计量资料。
1954年,美国社会科学理事会发布了名为《历史研究中的社会科学》的第64号公告,标志着社会科学派的诞生。
70年代该派取得长足发展,已拥有了一系列的新刊物,包括《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历史与理论》《社会史杂志》《历史方法》《计算机和人文科学》《跨学科历史杂志》《社会科学史料》等,作为探索和宣传的园地。
社会科学派注重使用各种方法来研究历史,其中计量方法尤其引人注目。
1958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康拉德和迈耶在《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把计量方法引入经济史研究领域。
他们不是根据种植园主的手稿和直觉,而是根据农业部、商业部、人口调查局等机构的统计资料和演绎推理,“客观地”重新考察了争论已久的奴隶制效益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奴隶制给南方带来过收益,奴隶制自行消亡说站不住脚,它的消灭“也许取决于采取严厉的政治手段”。
1963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史学家福格尔出版了《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引起强烈的震动。
福格尔在这本书中,调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计量手段,对“铁路与美国经济起飞不可分割”的著名论点进行验证,认为如果依赖原有的公路和水路,或者改造公路,或开筑5000英里长的新运河,可以取得几乎相同的经济结果。
1972年,福格尔又同恩格尔曼一起出版了引起轰动的《苦难的时代——美国内战前的黑奴制经济学》一书。
作者化了18年时间,搜集了所有有关奴隶制的资料,进行数千小时的计算机计算,声称第一次“科学地”叙述奴隶制度的实际状况。
然而作者的结论令人惊讶,他认为奴隶制是高效益的经济制度,南方农业生产率比北方高,奴隶实际收入比自由农业工人高,奴隶伙食标准超过1964年的营养水平,黑人没有举行大规模的反抗活动等。
于是,这部著作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文化战争”,始则被捧为“研究美国奴隶制的《资本论》”,但不久人们就发现,该书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缺陷,如资料不足,对资料的理解武断,推理混乱,概括勉强,立论陈旧等等。
人们还发现,用静态的新古典理论来解释动态的历史是不充分的,而统计和计算机虽不失为有用的手段,但并不能使学者变成客观的、无所不能的“超级史学家”。
出示总结性表格
3.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简单了解什么是“凯恩斯学说”,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措施,鼓励和刺激消费,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足。
4.20世纪的西方未来学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未来学?
学生回答:
未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学科,特别注重探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而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
二、教育
1.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
提问:
为什么现代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培养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科技力量竞争
正是由于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看作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因此许多国家竞相增加教育投资,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并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归纳,教师补充。
(1)重视普及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这是改革的重点,因为基础教育质量决定民族素质,民族素质是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国际竞争。
(2)重视教育要求的综合性,为适应现代科技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要做到:
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课程设置综合化。
(3)建立继续教育的体制,即加强学前和成人教育,因为幼儿教育对个人智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节文学艺术第一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 第六 现代科学技术 文化 三节 文学艺术 第一 课时 教案 大纲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