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301289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0.03KB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
“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
“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嫚:
侮辱。
瘳(chu):
(伤、病)痊愈。
使酒将近:
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见罢:
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股肽:
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是_贤_恐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3)(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
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解析】【分析】
(1)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ABD停顿正确。
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
上/默然惭。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注意“是”做代词用,这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面:
当面;谀:
谄谀逢迎。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以:
因为;誉:
夸奖;毁:
诋毁。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阅读选文,理解每段所讲的事件,然后按照人物(季布)+事件结果的模式概括每段内容即可。
选文第一段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第二段写季布劝说文帝。
结合事件背景及季布的动作语言分析季布的性格特点,季布在殿上皆恐的情况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以及竟然敢指出皇上为人处世的不足,可以看出季布正直,不畏权贵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
C;这;才能;担心,害怕(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
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ch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
“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
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
这是当面撒谎!
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
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窺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
“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
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
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
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注】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濯去泥土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B.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及郡下(桃花源记)D.置盆中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例:
以石盆养之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游慈湖山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答案】
(1)C
(2)D(3)余/游慈湖山中(4)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
(1)A清洗;B给予;C达到;到去;D放置,安置。
故选C。
(2)“以石盆养之”中的“之”做代词,代指石菖蒲。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动词,到。
C助词,的。
D代词,代指曹刿。
故选D。
(3)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在慈湖山中游玩。
此句中,“余”是主语,“游慈湖山中”是谓语。
主谓之间应该停顿。
故这句话的停顿方法是:
余/游慈湖山中。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几:
茶几,桌案。
这句话是个倒装句,翻译时应把语序调整过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石菖蒲不需要土壤,只需要清水即可长得十分苍翠,而且能数十年不枯,这说明石菖蒲生命力强,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说明石菖蒲能忍寒苦,安澹泊。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可以看出石菖蒲能入药。
作者这样写石菖蒲,表现了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C;D;余/游慈湖山中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作者描绘的物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浪亭记(节选)【宋】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阜f:
土山。
并bng:
靠近。
纵广:
纵横。
杠gng:
独木桥。
亏蔽:
掩映。
坳o:
低洼。
倚q:
弯曲的堤岸。
榜bng:
摇桨,划船。
幅巾:
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
洒然:
畅快的样子。
箕:
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
踞:
蹲坐。
形骸:
身体。
汩汩:
沉浮。
磨戛:
折磨。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
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
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
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
(3)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
(4)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其地益阔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B.旁无民居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C.水之阳又竹已而夕阳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D.不亦鄙哉肉食者鄙(左传曹论战)【答案】
(1)C
(2)B(3)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4)D【解析】【分析】
(1)这句话的大意是:
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根据句意及和虚词则,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故选C。
(2)ACD符合原文意思,B原文中说纵广合五六十寻,寻: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与里是不一样的,故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这句话不符合文意。
(3)选文首段记述了沧浪亭兴建的过程兴废并描述了其周围的美景,第二段写在自己经常在这里游玩以及游玩的感触。
因此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吴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相近的句子是最后一句话: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4)A更加;好处。
B居住;停留。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阳;太阳。
D粗鄙,见识短浅。
故选D。
故答案为:
C;B;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D【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方法:
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后再从文中筛选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即可。
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译文】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
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
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
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
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
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
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
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范仲淹是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增其旧制_属予作文以记之_前人之述备矣_去国怀乡_(3)找出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并工整准确地抄写在下面。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
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答案】
(1)北宋;文正
(2)原有的;同“嘱”,嘱托;详尽;国都(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略【解析】【分析】
(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是通假字,“国”这里是“国都”的意思,不要理解为“国家”。
(3)本文第一段首先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然后写第二年滕子京取得的政绩,这句话是: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意思是:
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注意书写要正确、工整、规范。
(3)结尾句“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呢?
这种人即上段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居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人。
因此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看,这篇文章是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后嘱咐作者写的,因此也有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的意思。
(4)此题在理解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即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一种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把自己的悲喜与国家和人们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也要学习古仁人这种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故答案为:
北宋;文正原有的;同“嘱”,嘱托;详尽;国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略【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
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及汉字的书写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即可。
而书写的时候,不但要把字写准确,而且要求规范、美观。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内涵的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人鸟声俱绝_三大白_客此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
B.“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
这样写使文章弥漫着一种淡淡愁绪,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也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D.写景的顺序:
从局部到整体。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下到上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顺序。
【答案】
(1)消失;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2)(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3)D【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句子意思,注意“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白”这里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客居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莫:
不要;更:
还。
痴似:
痴于,痴过。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3)ABC分析理解正确。
D.此句分析不正确。
写景的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顺序。
故答案为:
消失;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不要说先生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解题 技巧 分析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