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docx
- 文档编号:32988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48KB
六下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docx
《六下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第11课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本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2.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参与意识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并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动员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自己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
分组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2.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有“神舟”五号飞天的情景、人们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等。
二、教学过程
(一)再现动人场景,导入本课课题
1.教师谈话:
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看后告诉大家,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神五”飞天场景,学生仔细观看。
3.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航天技术的看法)
4.同学们说得真好。
“神五”飞天成功,这都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发愤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
不仅如此,2005年10月12日,“神六”发射成功,更是向世人宣告:
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已走在世界前列了!
(板书:
科技)
5.提示课题:
同学们,科技的发展不光体现在航天事业上,还体现在各个领域。
科技的发展,更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科技新生活。
(板书:
感受新生活)
(设计意图:
品社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因此,教师选取了感人的“神五”飞天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
“神五”飞天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从而自然地谈到“科技”这个话题,自然地揭示本课目标。
)
(二)走进同学生活,了解密切关系
过渡: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板书),它们和科技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吧。
1.昨天,是我们班×××12周岁的生日,他爸爸特别高兴,于是拍下了他一天的生活,想留个纪念,老师征得他的同意后,把他生日这天的生活场景展示给大家,不过有个要求:
请你说说×××同学的衣食住行跟科技有什么关系?
2.多媒体出示班级某学生一天的生活片断,学生边看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穿衣与科技的关系。
①×××同学穿的衣服是T恤,是由棉和化纤制成的,是现代科技产品。
裤子是牛仔裤,是用经过技术加工的新棉布制成的,而且生产衣服的服装厂的流水线也是科技成果。
②这位同学刚才说到了服装生产线,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服装厂,去看一看他们的服装生活线(多媒体出示某服装厂的生产线)。
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说什么?
③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一般的服装已经离不开科技,那假如是一些特殊的服装呢?
课前同学们分组收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④同学们说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请看这是老师收集的有关智能服装的材料,大家不妨好好地看一看。
⑤原来,我们穿衣跟科技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如果离开了科技,那我们只能……(学生说:
“回到原始社会,用树叶串起来当衣服了。
”)
(2)食品与科学的关系。
①穿衣离不开科技,那吃饭呢?
老师课前询问了×××同学,他说生日那天,他早饭吃了面包、鸡蛋,中饭吃了方便面,晚上光吃了一些饭和菜,应该跟科技没关系吧,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②学生摆出证据进行反驳,从面包的烤箱,到米饭的来源,到方便面的发明等,老师适当补充;a、多媒体出示袁隆平的图片,打出“水稻杂交,巨龙腾飞,神州足食,中华振兴。
”b、讲述方便面发明人安藤百福的故事,并指导学生看书上P84的内容。
C、同学们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食品与科技有关呢?
③×××同学,听了同学们的交流,你现在又是怎么想的呢?
(随机板书:
科技➜)
(3)居住、出行与科技的关系。
①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穿衣、吃饭与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用说,居住与出行肯定也离不开科技。
请同学们以小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的生活录像,讨论居住与科技或出行与科技的关系,并派一位代表准备交流。
②小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特别介绍磁悬浮列车的有关资料。
(媒体出示)
(4)学习与科技的关系。
①同学们,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享受,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同时,科技迅猛发展也为我们学习创设了越来越好的条件。
接下来,老师要客串一回记者,采访一下你们。
②教师采访:
a、这位同学,请打开你的书包,看看你的哪些学习用品与科技有关?
b、这位同学,请问:
如果你现在离开了科技,能正常学习吗?
c、这位同学,通过刚才的采访,我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从本班一学生的一天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探讨生活与科技的关系,既符合生活,又超越生活,而且有正面讲述,有论点反驳,也有小组探讨,交流发言,由于多种形式参与,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三)总结本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知道了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学习都离不开科技。
2.课后,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实践作业,请看屏幕。
(多媒体出示)活动信息:
同学们,我校第五届科技节已拉开了帷幕,本次科技节设立了以下比赛:
1.科技小故事比赛。
内容为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故事,时间不超过3分钟,要求声音响亮,绘声绘色。
2.科幻小论文比赛。
主题为50年后的生活,要求语言通顺,想象合理,勇于创新。
3.科技小制作比赛。
仔细观察周围生活,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制作,并说明制作原理、方法、用途等。
4.科技漫画比赛。
可一个或多人合作,展开想象,绘出人们未来的生活蓝图。
以上比赛可选择一样参加,也可全部参与。
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活动中!
××小学科技节组委会
2007.5.20
我们准备先在班级中进行比赛,然后推荐优胜者参加学校的比赛,希望大家早作准备。
(设计意图:
这一课后实践活动既是本节课的延伸,又是下节课的前奏。
同时,唤起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掀起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
衣食
板书设计:
感受科技新生活
住行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可分为以下几大环节:
1.“神舟”五号飞天的场景。
让学生感受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时引进本课主题。
2.利用学生一天的生活片断。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了解衣、食、住、行与生活的关系。
3.服装生产流水线、智能服装资料、袁隆平图片资料、磁悬浮列车图片,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科技产品和有关的人物,加深理解。
4.科技节活动信息。
这是一个课后实践题,既为下节课作准备,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
2.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
3.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4.教学形式要多样,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注意课堂评价,对于那些留心观察生活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第2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第1课时结束时,教师布置了实践作业,即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第五届科技节的各项比赛。
课后,学生人人行动起来,选择有关的比赛项目进行充分的准备,本节课进行班内选拔。
2.在教室后面开辟“小小展览会”,学生把科技小制作和科技漫画准备好。
3.请班内一爱好摄影或照相的同学担任临时小记者,准备好摄影或照相器材。
4.准备实物投影仪,供学生出示有关文字和图片;准备动画片《宝莲灯》片段。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任务
1.同学们,上节品社课,我们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感受了现代科技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了解到我们的生活确确实实离不开科技。
课结束时,老师向大家发布了学校第五届科技节的活动信息,大家准备好了吗?
2.好,今天这节品社课,我们就开展一个以“科技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科技节班级选拔赛。
(贴出大字)
3.为了让本次活动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了选拔的需要,老师特邀我班的***同学担任本次选拔赛的小记者。
欢迎他上台!
(佩带特邀记者证)请*记者给大家说几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举行以“科技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选拔赛,相信大家已胸有成竹,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我一定会拍下同学们精彩的表现。
)
(设计意图: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品社课堂也要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衔接和发展。
本课时紧接前一课时的实践话题,是上节课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同时,课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人人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
(二)小组选拔,分散活动
1.同学们,由于本届科技节的比赛项目比较多,因此我们作如下安排:
(1)参与科技小故事和小征文比赛的同学先分成两大组,然后每大组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在初赛的基础上推荐一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2)参加小制作比赛和科技漫画比赛的同学可进入“小小展览会”,陈列你们的作品,并在卡片上写下名称、设想、用途和姓名等。
(3)如同时参加几项比赛的,可选择自己最强的一项参与比赛。
2.按照以上要求各组学生分散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四十分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不光进一步了解了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另外,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小小展览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想象。
)
(三)大组比赛,师生评价
1.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小组活动,我们已经选出了参加班级决赛的同学,先请参加科技小故事比赛和科技小论文比赛的四位选手上台来进行比赛。
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比赛完后把你们手中的两颗五角星分别给两组中你认为最棒的同学。
2.四位同学两两比赛,其他同学认真投票。
3.同学们,经过激烈的争夺,参加学校科技小故事比赛和科技小论文比赛的选手已经产生,他们是——,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4.接下来,让我们排队进入“小小展览会”,在参观作品的同时,别忘了把手中的两颗星送给你认为最棒的科技小制作和漫画作品。
5.经过同学们的评比,***同学的科技小制作和***同学的漫画作品获得了冠军。
6.请特邀小记者给四位冠军选手颁奖并祝他们再接再厉,在学校科技节的比赛中争取好成绩。
(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这品社课堂上,学生不光人人参与活动,而且人人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
(四)播放动画,即兴比赛
1.同学们,这次科技节的比赛,大家人人参与,收获真不小。
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暂告一段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
(播放动画片《宝莲灯》片段)
2.好看吗?
那你们知道这些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3.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现在的动画片都是通过电脑动画技术制作而成的,画面精美,视觉效果好,所以无论大人孩子都爱看。
4.说到电脑,同学们肯定很熟悉,现在咱们来个“电脑知识知多少”的即兴竞赛如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题目包括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有关资料、电脑在生活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