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docx
- 文档编号:3293615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9.07KB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docx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共有18.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1期。
01
“她那时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慷慨送出礼物的时候,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
说出这句名言的人,就是《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被拍成了电影,广为流传。
他写的人物传记著作尤其被后人称道。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书中截取了巴尔沃亚、穆罕默德、拿破仑、歌德、菲尔德、托尔斯泰、列宁、威尔逊等伟人的历史性时刻,以独特的视角,展开了14段历史特写,刻画出14位时代英雄,向我们展现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4个精彩瞬间。
有人评论说:
“他的作品饮誉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闪耀着永远不可磨灭的光芒。
”因此,茨威格不仅是奥地利文学的巨大财富,也是全世界的骄傲。
02
本书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写起,时间穿梭到1493年。
哥伦布凯旋而归的消息,震惊了西班牙,传遍了整个欧洲。
人们沸腾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女王,在巴塞罗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急于观看凯旋的队伍带回来什么。
玉米、烟草和椰子第一次在欧洲出现,还有呱呱乱叫的斑斓鹦鹉呢!
尤其是凯旋队伍最前列的10名印第安人,棕红色的皮肤,通体的纹身,脸上的彩色花纹,都令在场的人感到既陌生又新奇。
此外,最令国王和谋士们眼睛发亮的,是哥伦布带回来的黄金,熠熠发光的黄金。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黄金数量并不多,与其说是黄金,还不如说是黄金末子。
这都是从当地土著人那里换来或抢来的战利品。
然而这位自以为光荣的哥伦布声称,在大洋彼岸,遍地都是黄金珠宝,数不尽的财富,应有尽有。
这个消息唤起了人们极大的欲望,他们都渴望能获得更多财富。
11.png
于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他组建船队,决定第二次探险,去掠夺更多的财宝,满足他永无止境的贪欲。
组成探险队的队员们,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这些满脑子贪念的人臭味相投,汇聚成了一股污浊不堪的人潮。
他们从全国四面八方奔来,其中虽然有真正的探险家和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穷人、窃贼和强盗,甚至是杀人犯,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
当他们抵达新发现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时,发现事实并不像哥伦布所描述的那样,岛上连黄金的影子都没有。
于是这帮乌合之众开始抢劫杀人,把当地土著人身上仅有的一点点黄金搜刮干净之后,又把当地的妇女虐杀殆尽。
即便这样也根本无法满足这群恶棍的欲望。
于是,他们决定继续航行,想通过继续冒险,获得梦寐以求的财富。
有一天,安静的航行旅途被一只木箱打破了。
原来,一只小狼狗围着木箱躁动不安,这引起了大家的怀疑。
正当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名男子突然从箱子里钻出来了。
只见此人35岁左右,全副武装,头戴盔甲,手持盾牌,身背长剑。
他告诉在场的人,自己的名字叫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
03
巴尔沃亚原本是一位贵族,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过乏味的贵族生活。
多年前,他甘愿自降身价,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追随一名冒险家,来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
由于他厌倦从事任何劳动,生活越来越贫困潦倒,最后负债累累。
为了躲避债主,他铤而走险,躲到木箱中,被搬上了船,离开了小岛。
巴尔沃亚就这样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的伟大事业也由此开始了。
恩西索是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和警察总监,他并不欢迎这位不速之客,并下了命令,无论经过的下一个小岛是什么状况,巴尔沃亚必须下船。
巴尔沃亚本来感到非常绝望,突然他灵机一动,告诉恩西索他对美洲这片土地了如指掌,在一个名字叫“达连”的地方,有一条黄金河,那里可以实现大家的黄金梦,而且当地的土著非常和善。
他能带路,帮助大家寻找这个地方。
巴尔沃亚赢得了所有人的信赖,恩西索迫不得已只好同意留下他为大家带路。
茨威格在书中这样描述了接下来的情形:
“生存和法律产生了矛盾,唯一的结果是巴尔沃亚的胜利:
他与全体人员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起开往达连,用血腥的屠杀换来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
整个人群顿时沸腾了,他们在达连定居了下来。
”
权力往往与金钱有直接的联系,谁能让大家获得财富,谁就拥有了掌控他人的权力,在一些被利益迷惑了理智的人群中,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12.png
在达连定居下来后不久,巴尔沃亚凭着高超的领导力,俘获了所有人的心,这种情形让真正掌握权柄的恩西索,成了一个摆设,恩西索不堪其辱,怀着满腔的愤恨,离开了达连。
不久,西班牙政府又派来了一位新总督尼古萨,然而尼古萨连岸都没登上,就被巴尔沃亚赶了回去,在回去的途中,遇到海难不幸身亡。
巴尔沃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结识了达连岛上的最高统治者——印第安酋长卡雷塔,酋长为了借巴尔沃亚的兵力,扩张自己在当地的势力范围,与巴尔沃亚强强联手,并且把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
巴尔沃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内心却是非常焦灼,因为他赶走了两任总督,回到西班牙会获得重罪,因此他打定主意,一定要找到黄金河,唯有大量的财宝,才能让自己获得重生的机会。
为了逃避牢狱之灾,获得重生,这个勇敢的探险家、叛乱者巴尔沃亚,带着190名忠心的西班牙士兵和1000名印第安人,包括向导、搬运工和仆人,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冒险之旅。
那天,是1513年9月1日。
13.png
不过,他一心只想获得财富,因此只看到了有望获得的成功,却没有看到成功背后隐藏的危险。
04
在巴尔沃亚的带领下,这群人经历了热带丛林中的艰难旅程,沿途都是带毒的荆棘,加上赤道地带的潮热天气,疟疾的滋生等等状况,路上死亡了无数人。
然而,巴尔沃亚不愧是一个有力的领导者,他一路激励着同行者,令大家热血沸腾,决绝地跟随着他。
终于,在1513年9月25日这一天,巴尔沃亚左手举旗,右手握剑,攀登至山顶,眼前出现了一片深邃碧蓝的大海。
这就是人们苦苦寻觅,却无缘一见庐山真面目的新大洋——太平洋!
它将美洲、印度和中国紧紧地环抱着,而在欧洲人眼里,它连接着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巴尔沃亚作为看到太平洋的第一个西班牙人、第一个欧洲人、第一个基督徒,被载入史册。
而这片神秘的海洋对面,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国——拥有遍地珠宝的理想国度。
于是,人类历史上就有了这样的记录:
1513年9月25日,巴尔沃亚一行67人找到了人类最后一个未知的海洋——“南海”。
有时候,权力和金钱也是一把双刃剑。
正当巴尔沃亚陷入成功的狂喜之中时,危险也正一步步靠近他。
西班牙国王派来了一位新的执行官——足智多谋、年近60岁的阿维拉。
阿维拉不同于之前的两位执行官,他深谙奉承之道,不断夸赞巴尔沃亚的壮举,声称敬佩他的伟大,并且表示等回到西班牙本土,他会立刻将女儿许配给巴尔沃亚。
巴尔沃亚深深陶醉其中,渐渐地对阿维拉失去了防范。
正当巴尔沃亚的造船工程快要成功,即将下海的时刻,他接到了阿维拉一封情真意切的邀请函。
巴尔沃亚欣然赴约,却不知道这是一场死亡之约。
在迎接他的队伍中,一个他非常信赖的好朋友,走上前拥抱了他,并且紧紧卡住了他的脖子,直到他停止了呼吸。
14.png
这个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就这样,永远地、不甘心地合上了眼睛。
下一期,我们将认识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军事家穆罕默德,这位21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的人物,一生经历了26次远征,最辉煌的一次埋葬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
而他的胜利仅仅是一扇忘记关闭的小门决定的。
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敬请期待下期内容。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18.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2期。
在上一期中,我们了解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巴尔沃亚的故事。
本期,我们来认识另一个传奇人物,作者这样描述他:
“他有一双美丽而忧郁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鹰钩鼻,从外表上看既像一个勤劳的工人,又像一个勇敢的士兵,但更像是一个强悍的外交家。
“他热情却又奸诈,学识渊博、精通拉丁文、喜欢艺术、对恺撒大帝等罗马伟人的传记有强烈的兴趣,却又阴险毒辣,杀人如麻。
”
他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王穆拉德二世的第四个儿子——穆罕默德,也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01
故事从1451年开始,穆拉德二世去世,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
立刻在王国的首都亚得里亚堡外,驻扎了一支精锐的部队。
为了消除隐患,他大肆屠杀对自己有威胁的嫡亲,还派人把年幼的弟弟淹死在浴缸内。
就这样,他顺利登上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王宝座。
据史料记载,穆罕默德是最有学识的人,他不仅精通本国语言,还熟知阿拉伯语,波斯语、迦勒底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八门语言。
他对拉丁文的诗歌和散文尤其偏爱,对占星术、数学和艺术非常内行,对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穆罕默德曾经有过26次远征,虽然他好战嗜杀,但在战争间隙,他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据记载:
战争间隙,穆罕默德曾在王宫内从事园艺劳动,亦常同文人学士在一起吟诗作画。
他保存有当时世界各国的一些绘画作品,其中还包括中国明代的国画。
难怪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伏尔泰盛赞这位君主:
“是一位最有教养和学识的人,他使全部的法律都服从自己的意志。
”
穆罕默德这位野心勃勃的铁腕政治家,21岁登基之后,很快巩固了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
21-1.png
然而,穆罕默德对此并不满足,他立下誓言要超越先辈,做出一些宏图大业。
于是,穆罕默德将占领世界古都拜占庭,作为他的第一个宏伟目标。
02
随着穆罕默德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拜占庭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心中开始惴惴不安起来。
他立刻向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热那亚等周围的国家请求支援。
尽管大家的宗教信仰不同,分歧不断,但是面对拜占庭皇帝的求救,这些国家却表示出一致的支持态度。
尤其是罗马教皇,派人带去亲手信函,特此昭告天下:
进攻拜占庭,就是对整个基督教的蔑视。
君士坦丁十一世看到这样的情形,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
1452年,穆罕默德对拜占庭的进攻大战拉开了序幕。
此时,穆罕默德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军备力量,浩浩荡荡的军舰向拜占庭驶来,拜占庭的居民陷入了恐慌之中。
不过,拜占庭也有一个独特的优势,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在土耳其强大的兵力面前,拜占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的城墙。
“拜占庭位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要塞博斯普鲁斯海峡。
它呈三角形,沿岸是高高的城墙和塔楼;南濒马尔马拉海,沿岸也是城墙和塔楼;西面的陆地上也有两道城墙,城外则是深邃的护城河。
“拜占庭依山傍海,易守难攻。
”
因此,开战几个月来,穆罕默德的军队在固若金汤的城墙面前败下阵来。
穆罕默德陷入了困境,他看着桌子上的地形图,分析出了失败的原因:
土耳其现有的大炮都不是狄奥多西城墙的对手。
找到了症结所在,下一步似乎有了主攻方向,于是穆罕默德贴出了告示,如果谁能为他制造出威力更强大的武器,他会不惜一切代价,给出重赏。
22.png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一位来自匈牙利,名字叫乌尔巴斯的青年,自告奋勇声称自己能制造出威力无比的重炮。
三个月之后,乌尔巴斯果然不负众望,制造出了一门大口径、超大威力的重炮。
穆罕默德亲自观看炮击效果,随着一声巨响,一堵墙顷刻间化为灰烬,这个结果令穆罕默德热血沸腾。
紧接着,一门门重量级的大炮被运载到拜占庭的城外。
拜占庭坚固的城墙,转眼间被轰击得面目全非。
拜占庭的军民只能趁夜黑之时,用木头栅栏加固城墙,然而,这种方法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另外,拜占庭城内只有区区8000人的兵力,而穆罕默德的军队足足有15万的兵力。
一旦坚固的城墙被突破,拜占庭必败无疑。
拜占庭城内立刻像被乌云笼罩了一般,所有市民都到教堂中祈祷,渴盼着欧洲那些承诺支援的国家,尽快派援兵来拯救他们。
03
1453年4月20日凌晨三点,三艘巨大的热那亚战舰缓缓驶出海平面,渐渐朝拜占庭的方向驶来,并且用灯光发出信号。
陷入绝望的拜占庭人沸腾了,他们发出热烈的欢呼。
然而,他们没高兴多久,大海上的风停止了,眼看就要进城的三艘巨轮,随着海风的停止,也停滞不前了。
穆罕默德派战舰将巨轮重重包围,在猛烈的火攻、舰攻、炮轰之下,眼见着巨轮就要沉入海底。
拜占庭的军民发出绝望的呐喊,面对这令人惶恐不安的状况,他们除了向上帝祷告外,丝毫办法都没有。
正当拜占庭的军民认为这场战争必败无疑的时候,或许他们的祷告真的感动了上帝,海上又开始起风了,巨轮重新起航,把穆罕默德的军舰撞得人仰马翻,巨轮渐渐驶进拜占庭的安全区,水中升起层层坚固的铁链,将穆罕默德的船只阻拦在外面。
52-1.png
由于拜占庭海域中密密麻麻的铁链阻隔,穆罕默德的船只根本无法靠近,眼看着拜占庭的城墙被炸开,可军队却根本进不了城。
经过苦思冥想,穆罕默德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计策,他一方面假装保持正面的进攻,另一方面,从旱路用数不胜数的水牛和人力,通过翻山越岭的方法,悄悄把船只运进了拜占庭的防御区内。
拜占庭的军民看到一夜之间兵临城下的土耳其军队,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这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誓死拼搏的斗志。
穆罕默德先派敢死队赤膊上阵,展开第一轮的战斗;然后派出全副铠甲武装的精英部队,最后派出大队人马,以不停变换进攻地点的方式,将拜占庭军人的体力消耗殆尽。
战斗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突然有一位土耳其士兵发现,拜占庭的一个城门居然是大敞开着的。
书中这样写道:
“那扇城门就是凯尔卡门,是开战时拜占庭城内唯一敞开的城门,是人们进出的唯一通道。
“大概因为它并没有很大的军事战略地位,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最后一晚,它竟然被忘得一干二净。
“放在平时,这个疏忽根本是小事一桩,但此情此景,这个疏忽实在让人费解,同时也令人震惊!
”
就是这扇决定拜占庭生死的小门,令这场战争胜负已定。
穆罕默德立刻派兵进城,内外夹攻,拜占庭惨遭战败。
于1453年,穆罕默德的15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攻进拜占庭,拜占庭中的老弱病残被屠杀,强壮的男人被五花大绑沦为奴隶,女人们成了任人掠夺的战利品。
珍藏了上千年的珍贵文物、古希腊典籍、世界名画、精美的雕塑等等,被焚烧的焚烧,砸碎的砸碎,拜占庭陷入一场令人痛心的浩劫之中。
后人记载:
穆罕默德一生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于1453年攻占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后穆罕默德在拜占庭建立首都,从而埋葬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掀开了欧洲历史的新篇章。
24.png
然而,这位英明的穆罕默德并未得到善终,他于1481年准备出征罗得岛时,被自己的长子毒死,年仅49岁。
下期,我们将要了解一下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在这场著名的战争中,拿破仑做了什么样的决定,导致了整个战争的惨败?
是谁的犹豫不决,让英明的拿破仑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敬请期待下一期的解读。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18.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3期。
在上一期中,我们认识了野心勃勃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穆罕穆德,他是穆拉德二世的第四个儿子,21岁便登上王位。
1452年,穆罕默德率领15万大军,入侵拜占庭。
激战中,拜占庭却因一扇忘记关闭的城门——凯尔卡门而一败涂地,千年帝国就此陷落。
开始今天的讲解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举世闻名的滑铁卢之战中,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01
故事要从拿破仑说起。
1769年,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上,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科西嘉岛位于法国东南部,是地中海第四大岛。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年仅20岁的拿破仑加入了战争,他出色的政治头脑,使其在政界、军界崭露头角,并且一路扶摇直上。
拿破仑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登上了法国国王的宝座,他变共和国为帝国,自称第一位法兰西国王。
拿破仑执政5年之后,发动了对英国、俄国的战争。
10年后,也就是1814年4月13号,拿破仑战败,被迫在巴黎的枫丹白露宫宣布退位,之后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个名叫厄尔巴的小岛上,紧接着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复辟,统治了法国。
路易十八懦弱无能,并不得人心,因此,拿破仑被流放不到一年,就在14万正规军和20万志愿军的拥护下,再次登上皇位。
31.png
此刻,那些曾把拿破仑打败的欧洲国家,还没来得及从分赃不均的争论中停息下来。
得到拿破仑重新登基的消息,欧洲各国的君主们立刻恐慌起来,通过决议,各国组织起联军,朝着法国的各个方向席卷而来。
英国和荷兰的9.3万人,从北边进攻法国;普鲁士的11.7万士兵,从南方发起进攻;奥地利士兵20.1万人,驻扎在莱茵河畔,整装待发;俄国军团15万人,穿过德国,向法国挺进;匈牙利和意大利7.5万联军,以及30万后备军,也朝着法国日夜兼程,凶猛扑来。
面对四面受敌的局面,拿破仑显示出他作为政治领袖的卓越才能。
为了保住王位,他必须趁联军还未站稳脚跟,而己方军队斗志昂扬之时,一鼓作气把蜂拥而至的敌人,一一击败,才能从根本上取得胜利。
书中这样描述那时的情景:
“时间非常宝贵,浪费一天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浪费一小时,就意味着增加几分危险。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拿破仑除了先发制人外别无选择。
“在仓促间,他把赌注押在了欧洲阵亡最多的战场比利时。
他想在比利时拦住反法军队,将他们全部吞掉。
“1815午6月15号凌晨三点,拿破仑仅有的一支大军的先头部队率先越过边界,开进比利时,这标志着他们的反抗之战正式开始。
”
后来,有许多文学家,描写过此次战争的宏大场面,其中司各特的《拿破仑传》,以及司汤达的《巴马修道院》中,都留下了精彩的片段。
02
第一场战争中,拿破仑在一个名叫林尼的地方,与普鲁士士兵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拿破仑以7万法军主力,击败了8万普鲁士士兵,盟军在法军的猛烈攻击下四散溃逃,此次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法军的士气。
接下来,拿破仑的枪口瞄准了英国军队。
统帅英军的是有“铁公爵”之称的威灵顿将军,他擅长防卫作战。
这次也不例外,在拿破仑军队还没到来之前,他筑起强大的防御工事,极为谨慎地等待拿破仑的到来。
32.png
在攻城前夕,拿破仑做了一个令他悔恨终身的决定,就是这个小小的决定,令他苦心经营20年的帝国,毁于一旦,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拿破仑为防止战败溃逃的普鲁士兵重新聚集起来,他命令格鲁希元帅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追缴逃兵。
拿破仑亲自率领其余部队,继续攻城计划。
格鲁希元帅是一个什么人呢?
作者分析道:
“无论从长相还是气质上来看,格鲁希都没有一点过人之处。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老实可靠,工作认真负责,作为前任骑兵队长很称职,但仅此而已。
“他追随拿破仑东征西讨20载,历尽千辛万苦才艰难地成为人人艳羡的元帅,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他之所以能登上军中最为耀眼的职位,靠的不是过人的表现,而是20年的浴血奋战和岁月的历练。
“他既没有缪拉过人的胆识,也没有圣西尔和贝尔蒂埃的惊人谋略,更没有内伊的英雄气概。
从西班牙到俄国,从尼德兰到意大利,参加的战争数之不尽,遗憾的是,他苦劳很多,却鲜有大功劳。
”
就是这样一位既没有谋略,也缺乏胆识,又没有英雄气概的人,仅凭着长达20年的忠诚跟随,领受了如此巨大的任务。
他有集谨慎、温顺、勤勉于一身的美德,却也因为这些美德而让战争一败涂地。
03
那么,这位决定滑铁卢之战胜败的格鲁希元帅,关键时刻究竟做了些什么事呢?
格鲁希元帅接到拿破仑的命令,一刻也不停留,马上进入到追缴普鲁士逃兵的战争中。
然而,由于天上下起了大雨,路上泥泞不堪,根本找不到逃兵留下的任何足迹,加上弥漫的大雾阻隔了他们的视线,令格鲁希元帅感到茫然无措。
大雨下了整整一夜,终于在凌晨5点停了,突然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标志着拿破仑的军队,在距离他们3个小时的路程之外,对英军展开了激烈的攻击,滑铁卢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33.png
格鲁希元帅手下的副司令热拉尔建议,此刻应该马上调转军队,与主力军队会合。
格鲁希进行了一分钟的思想斗争。
书中把他这段心理斗争分析得非常透彻:
“皇帝命令他追击逃兵,擅自违抗命令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如果这步棋走对了,他会得到梦寐以求的名誉和地位,但万一失败了,他只有死路一条。
“这实在是太冒险了!
为了明哲保身,他最终决定按指令行事,这样的话发生任何事都与自己无关。
”
于是,格鲁希做出了一个影响历史的决定,他呵斥热拉尔的建议动摇了军心,他说如果接不到拿破仑的命令,不准擅自做出任何决定。
战争的另一边,拿破仑用大炮接连猛攻,将英军的城墙炸得千疮百孔,两军对垒,长久的僵持使双方都疲惫不堪,拿破仑不停地拿起望远镜,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的到来。
此时此刻,谁的救援部队率先达到,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在这决定胜败之际,树林中一支部队隐隐出现在视线中,然而,令拿破仑万万料想不到的是,援军并非格鲁希元帅的人马,而是四散逃奔的普鲁士军队,重新集结起来,来到了主战场。
此刻,拿破仑才意识到格鲁希的愚蠢,敌人早已摆脱了追捕,而格鲁希一队人马,还毫无察觉。
威灵顿将军马上察觉到了有利的战局,大手一挥,城内的军队一拥而上,与普鲁士军队里应外合,将拿破仑的军队团团围住,惶惶不安的法国军队,溃散而逃,滑铁卢之战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
本章的最后这样描述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炮声停止了,战争也结束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滑铁卢战役的结果究竟怎样,格鲁希和他的军队仍然懵懂不知。
他们只能干等,在漆黑的夜里,在辽阔而空荡的平原上,漫无目的地等待。
”
到这里,本期的解读便结束了。
下一期,我们将了解一下,美国西部淘金热的狂潮,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席卷了整个世界?
第一个发现黄金的人,为什么没有变成首富,反而成为了赤贫的乞丐呢?
敬请期待下期的内容。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18.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4期。
在上期的解读中,我们了解了拿破仑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兵败滑铁卢的始末。
开始今天的讲解之前,我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1.美国西部淘金热的狂潮,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席卷了整个世界?
2.是什么原因让发现黄金的苏特尔,由世界级的富豪变成了家破人亡的乞丐?
01
1834年,一艘从法国勒阿弗尔开往美国纽约的轮船上,搭载了数百名逃亡者。
在众多的逃亡者中,有一位名叫苏特尔的瑞士人,他31岁,已经破产,并被指控偷窃、伪造证券等多项罪名,为了逃避欧洲法庭的审判,苏特尔抛下妻子和三个儿子,只身踏上逃亡之路。
之后的两年里,苏特尔为了谋生,做过打包工、药剂师、牙医、药材商、酒店老板,从一个打工仔到酒店老板,他一路攀升,终于,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在纽约开了一家客栈。
在客栈里,苏特尔可以接触到天南地北形形色色的客人。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发现从事各行各业的商人,都一窝蜂似的朝着同一方向奔涌,那就是美国西部。
人群要么是朝着西方奔赴,要么就是从西部归来。
在这些人的口中,西部简直就是一方乐土,有肥沃的土地,成群的牛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牛奶和蜂蜜。
时间到了1837年,苏特尔终于按捺不住他那颗不安定的心,变卖了所有家产,和三名妇女、五名传教士,还有两名军官组成了一支探险队,踏上了漫长的西部冒险之旅。
41.png
苏特尔一行人,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萨克拉门托山谷,这个地区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非常贫穷落后,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肥沃的土地。
苏特尔立刻找当地政府谈判,书中提到:
“苏特尔打算先从夏威夷群岛引进大量勤劳的卡拿卡人,并让他们在此定居,由他们完成开发的任务;再为卡拿卡人建立移民区,稳定民心;最后就可以把圣弗朗西斯科建成一个叫‘新黑尔维喜阿’的小国家了。
“最终,苏特尔凭借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 群星 闪耀 茨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