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docx
- 文档编号:3293564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64KB
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docx
《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
我们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现状是一所中心校带七所村小。
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我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总体素质参差不齐,观念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程的教学,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校新程改革的发展,影响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对教师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在新程理念下,我校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
(一)层面式的“师长、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程改革,要求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师长、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要求教师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在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
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教师指导的难度。
要求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也很欠缺,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及时有效的加以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构建探究式教学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改在我校得到有效地实施,优化堂教学,提高堂教学质量,我校对构建探究式教学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使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远教资创设情景
2.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其主要任务就是:
教师结合远教资,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这一个环节可分三步:
1.结合远教资,独立探究。
2.结合远教资,合作探究。
3在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发现知识。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让学生进行尝试。
2.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全班小结和教师总结。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明,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
针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
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
我校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班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年四次的少先队观摩话动。
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生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
因此,我们在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
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前提问,供教师备、上;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
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
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自主意识、强化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受挫意识,进发了学生的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
堂对学生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
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
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
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
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程资,加大学校的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程资,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
“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作品、一项工程……”,将学校的这些事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很好的活生生的教育资。
2.乡土教材。
“民俗民风、乡土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它既可弥补国家程、地方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
这个是我校的特色。
我校“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都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
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到:
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
4.学生活动。
“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过去我们学校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
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
在新程理念下,我校要求在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
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运用激励性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调整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我们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村小校,只能是杯水车薪。
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因此,在中心校条允许的情况下,集中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撤并部分村小——“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把中心校建设成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因此,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加强“人网”的建设。
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村小教师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到村校任教;二是中心校和村小教师互换,共享“人网”资;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中心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全体教师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
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改的如期进行,我校充分发掘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捉泥鳅、打腰鼓、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丰富了学生的外生活,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条。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
大多数农村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
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我校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协作尝试、说评、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提高教师新程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邀请家长走进堂,强化家校间的联系,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诚邀家长与改同行。
我校强调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通过平等对话。
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改化氛围,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背景 不断 探索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