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绘本.docx
- 文档编号:3291430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13KB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绘本.docx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绘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绘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绘本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绘本
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今天我们接着跟大家讲讲孩子阅读第二个阶段:
图片期,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共读孩子有怎样的表现就说明他进入图片期了呢?
进入这个阶段的孩子,拿到书会先去挑他觉得有趣的画面,还会观察很多跟故事轴线不怎么有关的细节,但很明显的,他已经越过了乱翻乱咬的阶段,真正对书本有兴趣了。
他会仔细地看画面,专注度出来了,看书的时间拉长了,你就知道,他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跃进。
但孩子才不管你,他对什么有兴趣就看什么,所以你在讲东,他却看西,你就生气了,你会觉得「我都花时间陪你看书了,你还这么不认真,都不专心听我讲故事。
可是你好好去看看你的孩子,他有没有在专心看?
其实有,所以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去生气,而是去看看你孩子到底在留意什么,然后帮助他做三件事情:
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口语延展。
第一个,指物命名。
假设图片上有只狗,你问孩子,「这是什么?
」「喔,狗」,这就是命名,很简单。
但只讲狗狗就好了吗?
不,我们还要做第二件事,丰富形容从指物命名,「这是狗」,到你们一起形容它的叫声、它的颜色、它的
体型,当你和孩子对话的用词愈来愈丰富,句子愈来愈长,就已经在做第三件事,口语的延展。
这时候我们在帮助孩子往叙事方面走了,当他有了这些能力之后,才会顺利迈入第三个阶段,你所期待的专心也就慢慢出现了。
我们引导孩子去观察绘本的画面,然后带着孩子指出画面上所有东西的名称,再加上形容,包括这东西的大小、颜色、形状、数量。
当孩子每说出一点或者说出一个新的描述时,你要做的就是要先称赞他。
等到孩子做了很多描述后,你也不要翻页,接着你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孩子刚刚讲出来的所有词汇和形容,用自己的话串成完整的句子。
说到这里,你会问,这是在干嘛呢?
这是在给孩子长大写作文打基础。
不是夸张,上小学写作文,如果一个孩子写:
“这边有一只毛毛虫,一只好大好大的毛毛虫”,这样能拿几分?
孩子写作的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在你陪他共读的时候你每次都这样做,孩子观察的能力、描述的能力、串成完整语句的能力,就会培养出来。
在图片期这个阶段,除了利用图片练习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做口语延展,仔细观察和描述画面,那要怎么能让孩子知道,这一页又一页的画面之间是有关联的?
现在我来分享下,在这阶段怎么跟孩子讲故事。
这个阶段你要有耐心,因为一本故事书,至少要讲五六遍,而且每一
遍的方法还要稍做调整。
第一遍:
不讨论,不发挥,逐字念。
给孩子第一遍讲故事的时候是不讨论的,为什么?
因为孩子第一次听故事,他对内容完全陌生,他也看不懂字,他只能听大人讲。
所以第一遍讲的时候,就一字一句,按照书上写的,把故事从头讲到尾,巴拉巴拉,讲完了就结束了,那个时刻孩子的耐心大概也就耗尽了。
第二遍,启发观察。
第二天,又拿出相同的故事来,继续讲,可是第二天跟第一天的不同是,孩子已经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了,所以第二次再讲的时候,需要做些改变。
第二天,我们可以边讲边问孩子诸如:
「然后呢?
接着呢?
后来怎么样呢?
真的吗?
发生了什么?
」等等这些虽然主要还是我在讲,但是孩子已经知道内容,他们就会去回答,他
们会帮忙补充内容。
妈妈们发现了吗?
我们越讲,内容就越少,越到后面越不说内容了,我们负责讲连接词「然后呢」、「接下来」、「然后呢」。
说故事的主角变成谁?
变成我们的孩子。
当孩子对故事越来越熟,我们甚至可以说「今天妈妈累了,你讲给我听,你当妈妈我当宝宝,开始吧。
」我们只要在一旁「喔,真的喔,真不错,你表达的很清晰,我喜欢你讲故事的样子等等」这样就好。
所以,这个阶段说故事的原则就是,第一次不讨论,先让孩子熟悉故事,之后一天一天重复讲,在重复中做变化,一次一次的把主动权给孩子。
你只要学会这种有技巧的偷懒,就会发现,说故事的主角,从你变成了孩子。
孩子原本在听你讲,现在是你听他讲。
善用这些方式,你光是讲一本就非常值得,如果能讲个十几二十本,孩子的能力一定会出来。
只要你家的孩子正在看绘本,每一本新故事,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读起来在说故事的时候,第一遍不讨论,等他熟悉故事后就重复讲,在重复中做变化,在变化中把能力慢慢的放给孩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儿童阅读的第三个阶段:
故事期,有讨论的阅读才是好的阅读。
这一讲和大家分享在孩子的阅读能力进入“故事期”以后,怎样和他共读绘本。
首先,要怎么判断你的孩子已经进入故事期了呢?
你可以去观察,当你在念故事的时候,孩子还是像之前一样,爱看什么画面就看什么画面,还是开始忽略那些跟故事轴线无关的画面,而是去看跟故事有关的画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时候他会去观察主角在做什么,而不是观察配角,这就表示他开始能够留意故事,进入故事期了。
大家看一下,我们并没有说几岁到几岁是"图片期",几岁到几岁是"故事期"。
。
不和大家说年龄,而是给妈妈们一些判断信号。
因为孩子成长有快有慢,阅读能力也有落差,所以我们要留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判断这个时候孩子可能进入什么时期,要用什么方法引导。
一旦孩子进入故事期,这个阶段你要做两件事。
第一个就是延续之前「读图期」阶段的共读技巧,也就是上节课讲的:
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和口语延展。
第二件事就是当孩子可以专心听你讲故事,而且能够很丰富很流利的叙事之后,接下来你就要跟他进行口语讨论了。
阅读不只是在做语言能力的扩展,它还有很多的理解能力和因果逻辑思考在里面,所以口语的讨论就成了这个阶段的重点。
当他在看东西的时候,引导他加上描述,让他尽可能用完整的语句一直讲下去,提高孩子的叙事能力。
那口语讨论该怎么做呢?
有三个方式:
第一个,确认理解。
你要先确认孩子到底有没有听懂,他知不知道这个故事在干嘛。
第二个,预测和回想。
什么叫预测?
就是你看到这一页,然后问问孩子「接下来会怎样呢?
那然后呢?
你觉得之后会怎样?
」第三个,延伸讨论。
就是除了讲故事本身文本内的讯息,还可以去做天马行空的发挥。
我现在一个个详细解释给大家,如何用这三个方式来跟孩子做口语的讨论。
第一个,确认理解。
孩子的认知层次有时候跟我们大人不太一样。
你讲得很清楚,他却听得很模糊;或是你以为你讲的他已经了解了,他却是完全解读成另外一回事。
所以确认理解非常重要,是口语讨论最基本的要求。
例如,故事里写「和风徐徐」,你别自己换成「有点风在吹」,意境就全没了,或是有些古典的童话会出现「寒暄」,例如王员外和李员外寒睻,老实说,孩子大概也不会听不懂,从上下文和画面,孩子总不至于把寒睻当成寒冷。
你可以暂停一下问问孩子知不知道什么是寒暄,如果孩子说大概是打招呼吧,就表示他懂了,如果不懂,就跟他解释一下。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会在阅读中不断累积新的语汇,如果你每次都先帮孩子简化,他反而就学不到新词了。
有些父母会把故事中比较难的字,自行替换成简单的口语,这是不必
要的。
因为好的绘本和文章,字字句句都是经过推敲的,建议大家先照念,如果觉得这个词难,就问问孩子知不知道意思,如果孩子知道,就过去了,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解释一下。
第二个,预测和回想。
什么叫预测?
就是你看到这一页,然后问问孩子「接下来会怎样呢?
那然后呢?
你觉得之后会怎样?
」举个栗子,你可以在故事有出人意料的发展时,问孩子说「这只小熊走进森林里了,我们要看下一页之前,你知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孩子可能会说他的想象。
那你就可以问他「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个事情呢?
你觉得呢?
」让孩子往下做预测。
一本书孩子还不熟悉时,通常都会要求你反复讲好几次,在每次反复讲的过程中,我们每次都可以问问预测的问题。
可以问问「接下来呢?
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个步骤就是推测,同时也是复习。
当孩子熟悉情节之后,就可以把预测再进一步,改成「如果他当时不这么做,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或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让孩子试想不同的结局和可能性。
这又比预测更高一层,进入沙盘推演、多角度思考的境界。
为什么孩子可以做预测?
预测不是乱猜,而是孩子根据之前阅读的经验,根据故事里头的线索,去揣测接下来的情节。
所以我们叫孩子去预测故事,就是让他练习整理之前得到的讯息、然后去推论的一个逻辑思考过程。
不管孩子怎么答,别批评他,可以说「真的啊,你觉得会这样啊!
」你也可以顺便分享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也来预测预测、推演推演,孩子会从你的分享得到新的领悟,于是一次一次的预测推演,他就会产生新的想法。
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孩子身上,我们大人也是。
再往下一个策略叫做
回想。
就是故事讲完之后问问孩子「你还记不记得这个故事讲什么?
」你叫他讲,就会发现,孩子刚开始回想的时候,他是跳跃式的。
明明一个故事你是很顺的讲下来,他回想的时候,一下讲这里、一下讲那里。
那什么叫回想?
讲完故事之后你问他「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
你还记得多少?
」所以读一本书,你可以适时的让孩子往后预测,往前回想。
最主要的原因是:
每一个人的注意力本来就高高低低,专注的点也不一样,而且,每一个人理解事情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对同一本书,同一个人物形象,有千百种解读,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你能体会到他的思考质量和口语的进步过程。
千万千万别小看“回想”这件事,脑袋想和嘴巴说出来是两回事,要能回想又说出来,孩子要有好的
组织能力,才能把脑袋中散乱回想到的讯息,通过口语,串连成完整的语句。
因此,一开始孩子通常是随便的点状的乱回想,想到什么说什么;慢慢地他的回想会变成线状的,甚至依故事的时序来回想;最后发展成能用口语有顺序的把故事情节完整说出来,这就说明孩子在用大脑重新整理和组织内容了。
「回想」这个方式可以让你知道他听到什么、他留意到什么、他为什么这样留意,他的这个回馈,不只对孩子能力非常有帮助,其实也为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讯息。
所以你讲一个故事给孩子听,讲完之后你问他说刚刚我讲什么,你会发现孩子说出来的点可能让你非常惊讶。
做了「预测和回想」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到「延伸讨论」了。
你可以问问孩子「这本书里面,你喜欢谁?
为什么你喜欢他?
你讨厌谁?
为什么你讨厌他?
哪里让你觉得有趣?
哪些地方令人难过?
」问问孩子对于这个故事的想法跟感受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他练习发表个人评价,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步。
故事都会有个结局,你还可以问问孩子说“这个结尾你喜不喜欢?
如果不喜欢的话,这本书换你写,你觉得应该要怎么收尾?
”这样的讨论可以让他去想象不同的结尾,让他练习编故事。
表达看法和感受的能力永远永远是重要的,不管是拿来考试,还是写文章或人际相处,都需要这个能力。
同样,他讲了什么,你都要稍微夸张点,表示一下你的惊讶、认同和赞美,然后你也说说你的想法和感受,父母的分享会让孩子的思考质量再提升。
不过一定要记得,你分享的时候千万别长篇大论,点到为止就好。
你要一直一直提醒自己,孩子才是阅读的主角,不是我
如果你的“延伸讨论”都在借机教训,说故事对孩子来说就变成一种惩罚、一种检讨。
你觉得孩子会喜欢吗?
我遇过一个例子,妈妈讲完故事又猛讲大道理,孩子忍耐听着,直到忍不住问妈妈:
“好了吗?
我可以去玩了吗?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亲子共读当成课堂教学,只有保持阅读的愉快和弹性,才能让你们彼此都能乐在其中。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文字期,我们该如何陪孩子阅读。
如果你是持续在陪孩子共读,一般来说,当孩子大概到幼儿园中班、大班的时候,就会进入到文字的阅读。
孩子会逐渐发现,他看的是图,可是你念的是字,所以他就开始会对文字有兴趣,他会想要去认读这些文字。
翻书期~图片期~故事期~文字期。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孩子进入这一阶段的年龄是不一定的,有的孩子早一些,有的晚一些。
晚的孩子父母也不要着急,你要看孩子的反应来调整共读策略。
你要怎么知道孩子开始进入这个阶段了呢?
如果有一本书,你照字念,每次都念一样,孩子有照相机一样的记忆,会一字不漏记下来。
要是放开书你自己讲,一定会跟原文不太一样,如果这时候孩子说“妈妈,你不要乱讲,明明这个就不是这样”你就知道啦,哈哈哈,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出来了。
这是一个判断信号。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事情是,赶快支持他,把他的注意力往文字上引导,那接下来他就可以逐步向独立阅读的方向去发展了。
那,在“文字期”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做什么事呢?
第一件事:
逐字指读你可以选一些孩子已经很熟悉的故事。
你在读的时候,手指拿出来指着字念,因为孩子对故事熟悉,他可以跟着读。
指读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下次跟你去街上,他就会跟你说“这个字我认识,我在书里看过,这个是大。
那个字我也看过,那个是宝”,等等等等这过程孩子会发现中国文字“一字一音”的对应关系,也会发现文字的排列顺序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逐字指读”是帮助孩子认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
孩子一旦进入文字期,你给孩子念书就乖乖地按文字照念就好。
固定的内容重复念,他就能比对文字,这样认字就会非常快。
我朋友家孩子在文字期,就是疯狂听牛听听里面的绘本音频,一边听一边看.因为音频的故事都是一字不漏的读下来,他就特别喜欢,无
形中,很多字就这样认识了如果他对故事够熟,他就自己可以指读,你会看到他明明看不认识某些字,却装模作样地用手比着字在念,且能一字一句读完整,这样时候,妈妈们肯定和我一样激动,哇,孩子真的开始认字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进行 有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