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docx
- 文档编号:3282006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54.61KB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docx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与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由经理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施对建设项目的全面管理,办公室设在质量检查科,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队伍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队长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本队的质量活动和创优活动等。
1.项目经理职责
履行合同,执行企业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健全项目内部各种责任制;组织项目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及修改工作;组织制定项目其他各项规划、计划。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对工程分包商实施全面管理;协调项目经理部和业主之间的关系。
2.项目总工职责
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并逐级交底至作业班组;负责项目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负责项目的技术复核工作,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编制技术处理方案,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负责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及统计技术的选用。
3.质检科职责
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规范,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巡回检查,随时掌握辖区内的工程质量情况,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有现场处置权;负责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与评定,对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工程负责人,参加制定处理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行使现场质量处罚权。
4.技术部门职责
组织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项目质量计划;负责执行和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措施。
参加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分析会,负责制定、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负责各项检验和试验,正确选择取样、送检工作。
负责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测量工作。
做好各项计量器具验收、登记、统计、送检工作。
负责建筑安装施工过程控制。
负责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5.安全部门职责
监督部门及职工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预防事故发生。
参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及有关生产技术会议。
组织本项目的安全大检查和各类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尘毒危害,提出整改意见配合人事、教育部门做好职工岗位职责、特殊工种、新工种岗前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监督检查主要工种持证上岗情况。
负责执行事故报告及安全快报、月报和年报制度。
6.物资设备科职责
负责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质量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保证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配套供应,确保经济合理地解决好供需衔接,并对所采购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负责。
负责工程材料设备的入库验收、仓储维护、控制发料、清库盘点等物资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有效合理的利用。
7.财务科职责
负责合同评审及经营、合同管理;编制经营计划;监督各项合同的执行。
定期上报基建统计会计报表,并对各种报表进行分析研究。
8.施工队长职责:
施工队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首先其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检查,随时指出作业班组的不规范操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督促其整改。
施工队长亦是各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二、建立保证工程质量的有关制度
1、图纸审核制度。
在开工前由项目指挥部总工组织的有关专业人员认真复核设计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单位,未经复核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
2、技术交底制度。
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技术科应对所属施工队技术人员,测量人员、试验人员和质检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重点工序除进行书面交底外,还应给所有技术人员上技术课,明确设计要求和技术、质量标准等。
同时,质检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增强创优的决心和信心。
3、会议制度。
项目部每天召开工程碰头会,总结当天施工情况和质量情况,安排第二天工作;每周召开工程例会一次,主要分析一周来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每月末组织对主要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写出质量检查通报,召开施工总结会。
4、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坚持工班的自检、互检、交接制度,在队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项目部复检,最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必须报项目部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查签证,不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擅自覆盖的,一律返工处理,费用自负。
6、工程试验制度。
项目部设工地实验室,配齐所需材料、试验仪器和人员,开工前做原材料的鉴定和配合比试验,并填发施工配料单;建立工地试验、质量检验及工序间的交接验收等项制度,试验、检验应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数据真实可靠,测试手段先进;会同工地负责人制作检查试件,按规定日期试验,施工中试验室要派专人值班,负责质量控制;对运到工地的主要工程材料,协助工地做好库存数量和质量情况;及时做好试验原材料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和报表工作。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
1、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关键线路,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并不断改善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
2、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各级领导要在“全”字上狠下功夫;广泛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着重抓好QC小组的普及率、活动率和成果率,重、难点工序都要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体现小组“小、实、活、新”的特点。
3、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与项目管理和实行工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促进创优活动的顺利进行。
④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用四新成果突破创优难点,促进技术管理标准化。
⑤大力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⑥完善激励机制,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技术、质量风险抵押,以此提高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保证质量措施的顺利实现。
4、强化技术、质量管理,严格推行专业干部在技术、质量管理中的“一票否决权”,对不按规范施工,盲目蛮干,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本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
四、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
针对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为GB/T19001—ISO2008质量体系。
对本工程将实行项目法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加强对该项目的质量管理,附后见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框图。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框图
五、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
⑴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系统
⑵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因素全面监控系统
中间产品质量监控
施工、安装工艺过程
质量事中监控
质量事前监控
施工准备工作
竣工质量检验
工程设计图阅读、理解
⑶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监控系统
施工人员质量监控
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质量监控
施工所用机械设备质量监控
施工方法、检验方法质量监控
技术、劳动和管理环境质量监控
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工程质量鉴定文件
质量事后监控
质量评定
质量检测
竣工图
质量检验质量监控评定资料
工序间质量监控
工序质量监控
⑷工序质量监控流程
工序施工过程
查寻原因返工处理
专职检
交接检
不合格
合格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
质量评定
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
自检
互检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制定工序施工方法
确定工序施工方案
六、检测方法及保证措施
(一)检测及试验的目标
1.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保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2.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检验,及时发现质量缺陷或不足,保证各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3.通过对完工工程的检验、试验,保证交付给业主的工程项目均能符合设计、规范和合同要求。
(二)检验及试验的原则
1.只有经过外观检查或理化试验被确认为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才能被允许用于现场施工。
只有上道工序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所有分项工程经检验证实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分部工程质量检验。
所有分部工程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单位工程的最终检验。
(三)检验人员设置及职责
1.检验人员配置
项目部配备计量监测组长1人,配备检验员2人,其从事检验工作的年限不少于3年。
2.项目有关管理人员的试验、检测工作职责
(1)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主管项目的试验检测工作,配齐试验人员,购置必要的试验仪器设备,督促各部门管理人员做好试验检测工作;负责组织项目试验检测计划的编制,并委托公司试验室或有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负责检查、督促项目试验员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根据试验检测工作反馈的资料和信息,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应用;负责组织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鉴定、检验工作,并对焊接等工艺参数及施
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施工员:
严格执行国家、施工规范,未经试验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领用原材料时,向材料部门索取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副本或复印件)。
在材料使用时应认真核对品种、规格、型号并检查外观质量,发现有误应及时提出,不得随意使用,防止错用、乱用和任意降低标准,会同项目试验员进行施工半成品的抽检工作。
(3)试验员:
在项目总工程师试验组长的领导下,负责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的取样、试验、送检工作,并及时将试验结果通报有关人员,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熟悉常用材料的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配合有关管理人员对原材料的采购、保管、标识、检验及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认真整理有关的试验资料,做到及时、准确、不遗漏;根据项目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广计划的要求,做好有关的试验工作,以推动科技进步。
(4)材料员:
原材料采购前应征询有关人员意见,并做好材料供应商的质量调查,负责对现场原材料按规定要求及时抽样(可会同试验员共同进行);提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产地、批量等资料;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随意发放,对现场材料按品种、规格及检验状态的不同做好相应的标识,避免混用、乱用。
(四)试验检测制度
1.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建全现场质量检测制度
2.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条件、制定相应的送检请检制度。
3.建立试验台帐、完整、准确记录送检请检试验检测项目及最终试验检测结果。
4.按照统一的检测标准、方法和频率对本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检测。
5.建立不合格检测台帐,对监理、检测中心抽检不合格的材料通过监理指令提出处理意见,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核实。
(五)试验室工作管理
试验工作是试验室的基本工作,包括取样、试验、报告等几个环节。
试验工作管理应从这几个环节着手进行管理。
1.试样管理是试验工作关键的一环
试样的采集,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要求,应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进行。
在取样时应按既定的编号方式对试样编号,书写在容器或袋子上,并书写同样标签放入容器或袋子中,以便复合对证。
同时填写取样单,内容包括试样的编号、品种、规格、取样地点、里程桩号、拟作用途、取样人等。
对可以保存一定时间的试样,取样时应一式两份,一份供目前试验用,一份作为样本保存,如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供仲裁试验室试验用。
试样从运输到试验应分类堆放,以免不同品种之间互相污染。
试样在存放期间应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2.严格执行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
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是试验工作的主要标准。
每一个试验项目,从取样、试验到提出报告,都必须严格执行试验规程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要求每一个岗位责任人熟悉自己所分管项目的相关试验规程,熟悉每一个试验的操作步骤、试验条件、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并能熟练地操作试验设备,能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无误。
3.健全原始记录填写及保存制度
原始记录是试验过程的真实记载,是分析试验结果,提出试验报告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填写。
原始记录一般直接在制成的表格上填写,内容包括试验项目名称、产品的规格型号、试样的编号、产地或生产厂家、拟作用途、采用试验标准、试验条件、试验环境温度及湿度、试验日期等。
原始记录书写应整齐,字迹工整,不得随意涂改;确实因笔误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改数据时,应在原数据上划一水平线,将正确的数据书写在其上方。
原始记录试验人、计算人、复核人签名要齐全,并按规定保存。
4.建立健全试验室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合法性,试验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约束,才能让检测结果符合标准。
(六)试验室文件资料管理
文件资料管理也是试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件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试验室工作有关的行政文件,如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等;另一部分是试验技术资料,这一部分资料必须做到准确、齐全、及时、规范。
1.准确是指凡由试验室提供的试验结果必须真实可信,必须是通过试验得出的结果,经得起验证和推敲,能真实反映工程所用原材料、成品材料及结构物的内在质量,对控制工程质量具有指导作用,使工程所用材料和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2.齐全是指由试验室提供的试验资料,内容必须完整。
一是试验项目无漏项,二是按要求的格式提供全部所需的信息。
及时是指按时提供工程建设需要的有关试验资料或数据。
3.及时是建立在准确、齐全的基础上,缺乏准确、齐全的及时是毫无意义的。
工程施工需要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一个部门或环节的工作滞后,就会对整个工程进度带来影响,甚至造成浪费。
4.规范是指由试验室提供的资料语言精练通顺,用词恰当妥当,无错别字,字迹清楚、工整,签字印章清晰齐全,打印装订整齐,格式、份数符合要求。
(七)试验采用的规范、规程
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TGJ18-2003
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25776-2010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八)主要材料结构取样及检验方法
1.原材料检验
(1)水泥
同一水泥厂、同品牌、同强度等级、同一出厂编号,袋装水泥不得超过200t为一验收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验收批,每批抽样不少于12kg。
(2)砂、碎石
1)普通混凝土用砂:
按同一产地、同一规格不超过400m
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
按同一产地、同一规格不超过400m为一验收批,每批取样数量20~50kg,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
3组为一验收批,每批取样数量40~60kg。
在料椎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共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各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3)外加剂
每50t为一批,不足50t的也作为一批做一次试验。
(4)混凝土结构用钢材
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热轧带肋
每批由同一厂别、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在每一验收批取一组试件(拉伸、弯曲各2个、重量偏差5个)。
2)钢筋接头连接
①电弧焊接头:
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2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每一验收批取3个拉力试件。
②闪光对焊接头:
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2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200个为一验收批,每批取3个拉力试件、三个弯折试件。
2.混凝土及砌筑砂浆
(1)普通混凝土:
以同一混混土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同种原材料: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
2)每一工作台班;
3)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为一取样单位,留标准养护试块不得少于1组并根据需要制作相应组数的同条件试块。
(2)抗渗混凝土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同一配合比,生产工艺基本相同,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延米应留置一组标准养护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
(3)喷射混凝土双车道隧道每10延米至少在拱脚和边墙各取1组;其它工程每喷射50-100m³或小于50m³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一组。
(4)砌筑砂浆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100m
七、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测量放线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核工作无法开展。
(1)原因分析:
主控轴线选择不当,不便于或未进行测设校核。
(2)防治措施:
依据定位点平移轴线控制线,投测点设成加、减形主控轴线,在测设中,要有严格的测设校核。
首先应保证控制桩在平面中通视;其次,在平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正点,还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扩展。
2.标高误差偏大:
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了容许误差范围。
(1)原因分析
1)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
2)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
3)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
4)水准仪照准时,“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
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
(2)预防措施
1)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
2)架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弓起的误差;
3)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
4)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后上下移动观测,调整调焦螺旋,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
(二)土料填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现象:
(1)黏性土填筑压实指标未采用压实度,无黏性土填筑压实指标未采用相对密度。
(2)单元工程压实指标合格率未达到规范要求。
(3)填筑体竣工后相对沉降率大,产生裂缝、位移等现象。
2.主要原因:
(1)填筑土料不合格;土料的天然含水量偏离最优含水量。
(2)卸料面未均匀上升,铺料厚度不均匀,且超过允许偏差。
(3)未进行击实试验、碾压试验,凭经验确定压实干密度指标。
(4)施工中使用的碾压机具、碾压作业参数与碾压试验不一致。
(5)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取样数量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3.防治措施要点:
(1)根据设计压实指标,对土质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并进行击实试验和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土质的设计压实干密度作为施工的控制指标。
(2)控制黏性土料的黏粒含量、含水率、土块直径;控制砾质黏土的粗粒含量、粗粒最大粒径;控制砂砾料级配、砾石含量、含泥量,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3)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卸料、铺料、碾压作业。
(4)根据不同土质、碾压机具及其他施工条件调整碾压遍数和施工工艺。
(5)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取样部位应有代表性,检测方法和频次应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
(三)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1)造成原因:
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2)防止措施:
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
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1)造成原因:
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2)防治措施:
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钻孔过程中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1)造成原因:
塑性土膨胀。
(2)防治措施:
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4.钻孔过程中钻孔偏斜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1)造成原因:
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2)防治措施:
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
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
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办法。
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5.桩底沉渣量过多
(1)造成原因:
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2)防治措施:
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
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
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
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
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孔孔底沉渣的目的。
6.混凝土灌注中卡管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1)造成原因:
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2)防治措施:
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
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
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cm。
粗骨料的最大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
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加外加剂。
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安全管理 制度 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