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课时冲关练十三 专题二 13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
- 文档编号:3266060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46.70KB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课时冲关练十三 专题二 13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课时冲关练十三 专题二 13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课时冲关练十三 专题二 13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课时冲关练十三专题二13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冲关练(十三)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汛期长,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2.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影响可信的是( )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入海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变小
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解析】1选A,2选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青尼罗河比白尼罗河落差大,由此可得答案。
第2题,根据题意“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说明水库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蓄作用,流入海洋的总体水量不变。
但发生洪涝的机会少,泛滥沉积的泥沙减少,因此下游的土壤肥力下降,三角洲面积减小,海浪侵蚀增强。
【加固训练】“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1)、
(2)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解析】
(1)选C,
(2)选A。
第
(1)题,A项描述的是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的;B项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地上河的产生也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
第
(2)题,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2014·广安三模)下表为某年度四个农业区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
据表完成3、4题。
农业区
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千克)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千克)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3.四个农业区中,粮食生产潜力较大的两个地区是( )
A.甲、乙B.丙、丁C.乙、丁D.甲、丙
4.丙、丁两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是( )
A.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B.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解析】3选A,4选C。
第3题,读表格,根据数值分析,丙、丁两国投入的生产资料多,产量高,潜力小。
甲、乙两国投入的少,产量低,只要加大科技投入,产量会大幅度提高,潜力大。
第4题,丙、丁两国人均耕地少,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高,生产规模小。
读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6.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C.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5选C,6选C。
第5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
东北河流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以夏汛水量最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还存在凌汛现象。
第6题,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机械化水平高,生产率高;该地平原面积广大,粮食商品率高;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水土流失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盐碱化土地少。
北美大河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汇入加利福尼亚湾。
流域干支流多峡谷,河床比降大,其大峡谷段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河谷景观之一。
读图,回答7、8题。
7.胡佛水坝修建后,对科罗拉多河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下游沙滩减少B.上游运输繁忙
C.下游流速季节变化增大D.上游水位升高
8.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景观差异显著,北侧林木苍翠,南侧植被稀少,其原因是
( )
A.北侧高山冰雪融水浇灌,植被丰富
B.北侧处于暖湿气流迎风坡,林木苍翠
C.南侧悬崖峭壁,土层薄,植被稀少
D.南侧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解析】7选A,8选B。
第7题,水坝修建后,下游泥沙减少,河流沙滩沙源缺少,沙滩减少;科罗拉多河比降大,不宜航运;由于水库可以调节下游河流水量,因此下游的流速季节变化减小;水坝修建蓄水后,形成米德湖,对科罗拉多河上游水位没有影响。
第8题,科罗拉多大峡谷处于西风区,北坡为迎风坡,水汽充足,植被繁茂,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植被稀少。
【素材链接】胡佛水坝的工程效益
胡佛水坝是一座拱门式重力人造混凝土水坝,为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西北部,1936年落成。
水坝下游的科罗拉多河原本是美国最深、水流最湍急的河流,如今缓缓而行,就像一头驯服的野兽,除此之外,胡佛水坝在防洪、灌溉、城市及工业供水、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下图示意2008年我国甲、乙两省份各县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与乙省相比,甲省( )
A.经济水平较低B.对外交通较便捷
C.土地面积较小D.工业总产值较高
10.近年来,发生在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 )
A.促进甲省城市化进程B.导致甲省人口外迁增加
C.加大乙省的环境压力D.缩小乙省南北经济差距
【解析】9选A,10选A。
第9题,据轮廓判断甲是安徽省,乙是江苏省,则经济发展水平江苏高于安徽,A正确;对外交通更便捷的应是江苏省,故B错;土地面积安徽大于江苏,C错;江苏工业较安徽发达,所以工业总产值江苏高于安徽,D错,故选A。
第10题,近年来,乙省将产业转移到甲省,使得甲省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因此A正确;甲省承接乙省产业导致甲省外迁人口减少,B错;乙省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甲省,有利于集中精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减轻了乙省的环境压力,C错;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甲省发展落后的产业,乙省发展先进的产业,其附加值不同,乙省南北经济差距无法判断,故选A。
11.(2014·肇庆二模)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提高农业的地位B.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解析】选D。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越高,农业在GDP中占的比重越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是大力提高农业的地位,A错。
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B错。
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高耗能产业也要迁移到欠发达地区,C错。
城市化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对。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4·东莞模拟)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千米。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广东、云南甘蔗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动状况表(单位:
万亩,万吨)
时间
地区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3年
播种
面积
总产量
播种
面积
总产量
播种
面积
总产量
播种
面积
总产量
广东
419.73
2093.46
320.18
1472.21
239.6
1137.59
198.29
952.87
云南
263.7
661.9
262.35
1055.9
390.15
1420.3
438.15
1695
材料三 1992~2011年中国澜沧江研究关注的领域和内容。
(1)澜沧江中游干流地貌景观特征是高山峡谷,从外力作用来讲,主要是由
形成。
(2)从澜沧江下游到上游,植被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和 地域分异规律。
(3)该流域地震频发,由其引发的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有 、 。
(4)根据材料二,描述广东和云南甘蔗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广东甘蔗生产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5)结合材料三,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
(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水深切河谷,形成高山峡谷。
第
(2)题,由图可知,澜沧江河段是南北流向,沿岸植被的变化体现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同时,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从山麓到山顶会体现垂直地带性。
第(3)题,地震会使山体松动,产生裂隙,直接引发山体滑坡;地震可能会使山区河流、湖泊改道,或者水库溃坝,直接引发洪水或泥石流。
第(4)题,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
广东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工业化程度较高,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的种植面积减少。
第(5)题,结合澜沧江的地域特点,可从水资源开发、农业、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流水侵蚀
(2)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地带性)从山麓向山顶(垂直地带性)(前后可互换)
(3)滑坡 泥石流
(4)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
广东城市化、工业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地价、劳动力)上升等。
(5)①水资源开发:
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水电站),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养殖,航运等);②农业:
利用丰富的水热条件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③生物资源:
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生物制药、鲜花种植等;④旅游:
将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⑤生态环境:
加强地理灾害防治研究和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⑥区域合作:
利用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地缘优势,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等。
13.(2014·深圳二模)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28分)
材料一 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图。
材料二 茶树喜温暖、潮湿、荫蔽、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
图示区域省区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地。
材料三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在沿海地区建设了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我国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合作基础良好,已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台商是该省主要的外来投资者。
(1)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其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 。
(2)改革开放以来,乙地基塘农业和耕地面积均大幅减少,现存耕地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简述图示省区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4)福建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地区,其吸引台商投资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园区规划建设和工业企业引进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
(1)题,因地形起伏较大,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甲、乙两地采用立体农业和基塘生产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属于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类型。
第
(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因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基塘农业生产效益低(或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效益高)。
第(3)题,图示省区茶叶生产需要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回答。
第(4)题,主要针对福建和台湾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距离、市场、政策、乡情、劳动力价格等因素。
第(5)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园区规划建设和工业企业引进中应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答案:
(1)地形 混合农业
(2)①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减少;②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③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④基塘农业生产效益低(或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效益高)。
(3)①多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③以酸性的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④山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4)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台湾;②福建是许多台商的祖籍地;③劳动力廉价丰富;④优惠政策;⑤国内市场广大。
(5)①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工业企业),节约利用土地资源;②尽可能引进低污染、低耗能和能形成产业链的新兴工业(严格工业企业准入);③加强园区绿化和废弃物回收处理;④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素材链接】茶树的生长习性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
(1)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较好。
(2)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云南茶区),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
(3)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课时冲关练十三 专题二 133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 地理 二轮 专题 突破 课时 冲关 十三 133 区域 综合开发 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