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26494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53KB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docx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
如何设计《三国鼎立》教案呢?
老师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_七年级历史第一册,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对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和学法
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用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
问:
三国演义里有个人物叫曹操,你对他是什么印象?
再看京剧里的曹操脸谱形象,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是也真有曹操这个人,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与电视剧里的和京剧里的人物一样吗?
我们今天学完这课后你就知道了。
(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官渡之战。
(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找出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简单经过和战役结果。
(2)检查,引导学生找出上述各题答案,理解课文。
(3)让学生动脑动口,讨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
(4)教师小结: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
(1)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背景、交战双方、时间、基本过程、结果。
(2)检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
引出诸葛亮这个人物。
(3)请学生讲《三顾茅庐》的故事。
(4)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完善。
(5)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3、三国鼎立的形成。
(1)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
(2)学生说说三国经济发展情况。
三、课堂小结:
利用歌谣小结。
二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0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四、巩固练习。
1、史实辨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
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
“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
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2、人物评价。
(1)怎样评价曹操?
分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有区别的。
(2)怎样评价诸葛亮?
五、活动延伸。
台湾是我国的领土吗?
现在在台湾像陈水扁之流要搞“台独”,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告诉人们,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
六、欣赏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结束。
七、板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袁绍
以少胜多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曹操
220年曹丕建立魏都城洛阳
三国鼎立221年刘备建立蜀都城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都城建业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之战的过程及作用
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3、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4、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歌唱得真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英雄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怎样一幕历史悲喜剧。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2页,我们来学习《三国鼎立》。
二)教学过程
板书:
第18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于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其中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 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196年,他迎汉献帝以许昌为首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他的势力发展很快, 在曹操的势力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占据今天河北一带的袁绍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终于演变成为一场战争,这就是官渡之战。
(投影《官渡之战》形势图)。
当时,袁绍拥有精兵十万,兵精粮足,根本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也听不见别人的意见。
而曹操尽管兵少粮缺,但他善于用人,我们来看看他们两人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袁绍、曹操、许攸、士兵,演历史小品《许攸见曹操》,(历史剧本见附页)
曹操听从了许攸的意见,带领几千兵马,穿袁军服装、打袁军的旗号,混过了袁军的道道关卡,来到乌巢,一把火将袁军的粮草烧个精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
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
袁绍只带800骑兵逃过黄河。
袁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打败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在归途中,曹操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当时已经53岁了,那么53岁的曹操有什么壮志呢?
对,大家说得的很对,就是要统一全国。
208年,为了统一全国,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与当时的刘备和孙权发生了冲突。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刘备:
刘备(161—223),字玄德。
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
幼年贫困,曾以贩鞋织席为业。
到207年,就是曹操已完成北方统一的同年,他还无立足之地呢。
刘备依附于荆洲的刘表,但他不甘寄人篱下,思贤若渴,于是就在这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出了在隆中草屋隐居的诸葛亮,接受了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内容呢?
(就是占据荆、益,联孙抗曹……)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曾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他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与孙权组成了孙刘联军。
曹军与孙刘联军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那就是赤壁之战,我们大家有许多同学看过《三国演义》,我想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段《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片段。
(放电影)电影放完后,请大家结合你看过的《三国演义》以及课本上有关内容讨论一下,在官渡之战时,曹军以上胜多,为什么在时隔仅仅八年之后,曹操就尝到了他曾经让袁绍等人尝到的苦果。
大家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能够以下胜多?
(分组,每组一名同学执笔,把大家的意见记录下来,大家交流)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
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得以巩固,但也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3、三国鼎立
举行一场历史小活动
要求如下:
一、分组要求
1、分组(将学生分成魏、蜀、吴三个小组)
2、合作: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当然也可以是三个同学合作。
(具体怎样分工请学生自己来定)
3、每个小组写一篇发言稿
二、题目及内容要求:
1)题目:
《夸夸我的祖国——()国》
2)内容:
必须有以下内容:
建国时间、都城、建立者、本国地图、本国经济特点)。
其他如气候,人物风俗可以自由发挥。
三、展示要求
1)要求展示小组必须介绍自己小组的分工情况。
2)要求展示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可以用以下顺口溜来作小结、学生齐读)
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奠基础。
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赤壁之战定大局,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造大船,联系内地与台湾
作业设计:
1、课下搜集历史小故事,在适当的时机开个三国故事会
2、仿照小结中的历史顺口溜,编写下一节课的历史顺口溜
板书设计:
袁绍
曹操
赤壁之战
统一北方
(曹操)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魏
蜀
吴
授后感:
1、 本节课,我最初设计的历史小品是《三顾茅庐》,但后来考虑到三顾茅庐的故事学生绝大部分都听说过,而且这又不是本文重点,如果要这样做的话,会削弱本文的重点,而且将影响到本文的整体设计。
所以弃之不用。
2、 还有一点,就是我所用的历史剧本都是自己编写的,我认为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原因之一是教师的语言及生活经历与学生有很大不同,缺乏与学生的共鸣。
原因之二是如果让学生自己编写可能会促使学生自己深入阅读教材。
所以以后应该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来编写剧本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
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
学生响亮齐答:
《三国鼎立》。
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是哪三国?
你知道吗?
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
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
(生答:
曹操、诸葛亮、刘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
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生答:
曹操)
2、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3、(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
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其次是谁?
(生看示意图作答)
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
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录音材料,让生分析)
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
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6、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7、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请看历史剧场:
①生先自我介绍②师作旁白,生表演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
表演完毕后,师说:
这个短剧不断再现了历史场面,而且再现了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现在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生答略)
8、在刚才的短剧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正可谓:
(课件显示)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
从上述表演及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9、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0、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
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
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
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生讲故事)
11、设身处地: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表演对话(再现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智慧)
(请刘备、诸葛亮上台)
12、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
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
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请看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
13、在影片中,我们看到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14、(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分组讨论:
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15、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
你怎么看?
(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16、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
(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
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
17、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
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8、(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
是哪三国?
生答后指出:
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课件依次显示三国成立情况)首先看魏国成立情况(一起读)。
那么蜀国呢、吴国呢?
19、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
魏
蜀
吴
20、学以致用,史实辨析:
(课件显示)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
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
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21、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
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
生答后指出:
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
22、通过三国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
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
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留下悬念(屏幕显示)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答后指出: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
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四、轻松闯三关(屏幕显示)
(一)评价历史人物(课件显示三国历史人物)
我们先说曹操。
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依你之见呢?
A: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
“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
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接下来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
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
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E:
他是人,不是神。
师:
从刚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全面,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这里,老师仍然要提醒大家的是: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二)看图分析
课件显示(1、诸葛亮与周瑜作品中像。
2、史书记载:
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 年。
)问:
①从画像上看,二人谁的年龄大?
实际上呢?
②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一样吗?
为什么?
(三)历史使人智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①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
战争带给人民的是灾难、是痛苦。
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②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
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③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中,我得到启示: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④从三国经济的发展中,我得到启示:
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
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⑤从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过台湾,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⑥从三国历史的学习中,我认识到: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⑦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认识到: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⑧从对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的比较中,我认识到:
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五、课外实践活动
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
2、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3、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
附学生活动:
1、历史剧场(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
(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划线为旁白部分)
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
“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
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
袁绍傲慢地说:
“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
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
“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
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
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袁绍说:
“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
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
“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
许攸说:
“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高兴地说:
“愿闻良策。
”许攸说:
“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
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
曹操大喜。
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
2、设身处地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为备分析天下形势?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备: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备欲伸大义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
”
亮: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欲成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鼎立 人教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