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259107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19KB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
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
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
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2.公
元前74年,昭帝病死,因其无后,群臣推举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位,有人
提出广陵王刘胥失德,不可以承继宗庙,内朝大司马霍光遂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
令昌邑王刘贺继位,不久霍光等大臣又以失德的罪名废了刘贺,将刘询从民间迎入宫中,于同年7月继位。
这反映了
A.汉代帝位的传承中淡化嫡庶观念B.中朝制度无法有效维护专制皇权
C.西汉时期宗法制度已经荡然无存D.当时帝位传承中有民主评议机制
3.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
唐朝宰相在政
事堂议决政事。
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
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
这表明唐宋时期
A.中央官员职责分工更加明确B.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
C.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度化D.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
4.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
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5.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6.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
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
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7.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年代
道、路、省
州数
郡国数
县、邑、道、侯国等
户数(万)
西汉平帝(1~5)
—
13
103
1587
1223
唐贞观十三年(639)
10道
358
—
1551
缺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15道
—
328
1573
841.3
宋开宝(968~975)末
—
297
—
1086
309
宋宣和四年(1122)
26路
288
—
1234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8.钱穆说,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而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均田制的实质是贵族土地私有制B.井田制下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C.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D.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私有制
9.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
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作坊己经超过官营手工业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D.政府为商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10.隋文帝杨坚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和“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
此举
A.节省了中央财政支出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了地力豪强势力
11.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这些措施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
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
标准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
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3.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古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
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
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
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
14.明中叶,《华亭县志》记载:
“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
”
《松江府志》记载明人诗云: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这说明明代
A.松江垄断了全国棉纺织业B.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
C.江南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D.江南地区农业的衰落
15.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
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
下列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
A.所有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B.抽签选举,轮番执政
C.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D.享受“观剧津贴”
16.“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
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
来的。
”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17.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
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8.观察下表,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英国
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
万英镑)
类别
农林渔牧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
地产房租
1688年
1930
990
560
250
1801年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年
7950
11710
5900
2200
A.殖民帝国的初创B.光荣革命的发动C.议会制度的改革D.工业革命的开始
19.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
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西蒙的这种做法折射出当时法国
A.总理与皇帝共同执掌行政权力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十分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占据压倒性优势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趋向相同
20.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
“从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麦在他任联邦帝国宰相的二十年间,往
往设法在下议院自己这一方取得多数,不过他并不认为在原则上非依赖多数不可,他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
”这说明
当时的德国
A.帝国宰相必须对下议院负责B.帝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形式性民主甚
于实质性民主D.仍然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21.麦克马洪(1808—1893)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
“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
巴
黎自由了!
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
今天战斗结束了。
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
”该公
告表明
A.法兰西第二帝国已宣告灭亡B.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实行专制统治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D.巴
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2.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军最高
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
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23.以下为1913-1926年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0
1925
1926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
亿卢布)
102.51
13.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
100
13.8
75.5
108.1
上表中出现1926年这种工业生产情况的因素是
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C.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24.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
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
由此可知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25.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
“美国的责
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
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
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
26.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
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
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
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
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
27.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
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这反映出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28.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A.“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
C.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 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
29.“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30.卢梭曾经说过:
“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
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
“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
可悲”。
“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
”这说明卢梭
A.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B.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运动思想
31.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
“启蒙是什么?
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
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
崇拜
的那样的权威。
”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个人独立自由B.社会民主平等C.宗教信仰自由D.民众彼此认同
32.牛顿(1643—1727)临终前说:
“我的工作与神的伟大创造相比,我只是在海边捡拾小石和
贝壳的小孩子。
”牛顿这一言论实质上表明
A.18世纪的科学发展还非常有限B.宗教改革对牛顿产生深刻影响
C.工业革命没能严重冲击思想界D.基督教文明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3大题52分。
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
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
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接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的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
不管房屋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交付。
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
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假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8分)
材料二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
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旧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
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在大批拆除。
于是就突然出现了工人以及以工人为主顾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宅缺乏现象。
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
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一爱北斐特就是这样。
相反,在伦教、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的继续存在着。
——摘编自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
(8分)
材料三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四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9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
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
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
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
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禁榷制度,即对攸关国计民生和最有利的工商业由政府垄断而禁止民管的制度。
汉武帝时,桑弘羊认为这个政策一方面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另一方面,“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至于增加财政收入,还只是一个附带作用。
后世政府还不断地扩大禁榷范国,凡是有大量销售可能的物品,其产销均由政府垄断。
政府所垄断的工商经济权力一直是无限的,以致可以合法地任意公然没收私人财产,致使私人产权得不到免于政府和
官吏侵吞的保护。
这种掠夺可以归结为“土贡”“和买”“迁徒富豪”“告缗令”“公开抹夺”和“诬陷敲诈”。
这种管制,势必使工商业沦为特权经济或裙带经济,以致一方面造成极端产重的寻租现象,使官吏和勾结官吏成功的民营工商业寻租者发财致富;另一方面则使民管工商业整体始终处在弱小和萎缩的境地。
——摘编自王海明《试论中国古代工商业及其经济权力官有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禁榷制度的目的,并概括该制度的发展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禁榷制度的影响。
(7分)
2018届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5CBCBB6—10DACCC11—15D
BABB16—20BDCBC21—25CBADA26—30CCBCA31—32AA
二、非选择题:
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3大题52分。
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背景:
北方移民潮的猛涨;城市商品
经济的发展,突破坊市制的时空限制;农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促使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涌向城市(或经济重心的南移);建筑用地的缺乏;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
(任答4点得4分)
对策:
政府鼓励建设高层楼宇;鼓励私人建房租房;政府建立公租房;设立管理机构;适当宽限房租等。
(任答4点得4分)
(2)特点:
其生产是工业化的结果(受工业革命
的影响);政府开始重视不够;传统政治中心住宅缺乏
是普遍现象;住宅缺乏具有地区差异性;新兴工业城市基本无住宅缺乏现象
。
(任答4点得8分)
(3)共同目的:
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任答2点得4分)
相同:
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任答3点得3分)
不同:
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
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一:
观点1:
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
(2分)
理由:
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区数量减少,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危机与冲突加剧;疾病、贫富差距、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缺乏合作机制,难以解决。
(4分)
结论: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这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观点2:
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
(2分)
理由:
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欧盟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发达国家凭借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中国沿海与内地、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
(4分)
结论:
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政治与社会紧张加剧。
示例二:
观点3:
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
(2分)
理由:
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智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
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
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分子和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
(4分)
结论:
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不均衡发展。
观点4:
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
(2分)
理由:
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
步加强,美国难以维持霸主地位,需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
(4分)
结论:
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示例三:
观点5:
修改大停
滞的世界:
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美国不会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资料 四川省 成都市 学年 历史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