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255901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31KB
《隆中对》教案.docx
《《隆中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隆中对策”的核心,明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及根据,并学习选材精当,详略分明的写作手法。
学习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的写法,领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准备]
本案例记录的是第二、三课时的授课内容。
在正式授课前一星期,可布置学生课余阅读《三国演义》中一些描写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利用课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培养其较好的文言语感,并借助课下注释或一些古译今之类的工具书,疏通大意,了解的主要内容,把握的脉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师:
一位退隐江湖的高人,或闲情垂钓,惯看秋月春风;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开怀畅饮,笑谈古今往事。
许多的人事已随滚滚江水飘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却如同璀璨的明星长留于人们的心中。
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隆中对》中的诸葛亮。
今天,我们也来笑谈一把《隆中对》。
生:
呀!
下雪了!
师:
《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三顾茅庐”大多数同学都听过、看过,谁来简单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师:
由于刘备的诚心拜访,“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诸葛亮为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特点,对发展前景作出了天才的预见,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策”,后人也称它为“隆中对”。
师:
我想请同学们来指出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大致在什么位置?
谁来指指?
师:
汉朝末年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叫“夏口”,属于荆州管辖,刘表
是荆州牧,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长。
我们孝感就在夏口的西北面。
生:
噢,原来《隆中对》里讲的很多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这啊!
二、进入角色,积极探究
师:
读完了课文,接着我想请四位同学来扮演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曹操、孙权、刘表、刘璋,我们来进行一个表演,谁来试试?
师:
假设你们就是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请你们分别以人称的口吻将刘备的四位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说出来,记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最好能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和神态来表现。
大家先快速看课文,旁边的同学可以为这四位同学出谋划策。
作战最有利的条件是“人和”,这四位同学可要好好利用啊!
师:
好!
下面我们先请“曹操”来表演!
生:
我曹操拥兵百万,皇帝小儿还在我手里,我利用皇帝可以号令各诸侯,没多久,我就要一统天下!
师:
注意神态!
再来一遍!
好不好?
师:
“曹操”表演得怎么样?
生:
他把曹操的不可一世、骄横的样子表现出来了。
师:
很好!
下面请“孙权”来表演!
生:
我孙权在势力上虽然比不过曹操,但我们据有长江天险,从我父兄到我已经历三朝,而且我们地势险要,百姓归顺。
敌人要想攻打我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师:
“刘表”呢?
生:
唉,想我刘表身为荆州牧,却无法守住自己的地盘!
惭愧呀惭愧!
生:
老师,我想把“刘表”的表演发挥一下!
师:
请!
生:
想我刘表不就是刘备和诸葛亮菜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吗?
唉!
“谁知盘中餐,便宜刘备家”!
师:
“刘璋”来表演一下!
生:
我刘璋真是一个昏君呀!
我不仅生性懦弱,而且不知体恤百姓,我手下的人才都去投奔明主了!
看来我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师:
从大家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出几位同学的表演都很到位。
可以看出,曹操、孙权势力强大,诸葛亮认为不可争,不可图,而二刘昏庸懦弱,所以占领荆州、益州就有极大的可能性。
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
刘表、刘璋就没有优势吗?
生:
刘表的优势是身据交通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书上说“荆州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而刘璋的地盘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师:
不错!
荆州身据要塞,兵家必争;益州物产丰饶,地势险固。
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拿下荆州、益州呢?
生:
这样地势险要的交通要塞,物产富饶的宝地,谁不想占有呢?
师:
对,这样的要塞、宝地就有占领的必要。
我们再次明确一下曹、孙、二刘的势力情况。
师:
对于这四个竞争对手,诸葛亮替刘备制定了什么样的斗争策略呢?
生:
要刘备不与曹操、孙权争锋,并且与孙权结为友好,先拿下荆州、益州。
师:
这是最终目标吗?
生:
最终要打败曹操、孙权。
师:
然后呢?
书上有没有说?
生:
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师:
不错,这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最终目标。
对那些少数民族部落又该怎么办呢?
生: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师:
谁能完整地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斗争策略?
生: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师:
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除了表现在他制定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方案上,还体现在他深知治国不光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要体恤百姓、任用贤能。
大家能不能在书中找到这样的内容?
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在书中找找有关的句子。
师:
诸葛亮的这一思想如果用孟子的一句名言来说,应该是哪句?
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师:
对,就是孟子强调的“人和”。
刚才四位同学表演成功、同桌之间能很快找到答案,都是大家注重了“人和”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三、龙争凤斗,互动生趣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领略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从上节课的讨论来看,诸葛亮是不是有惧强凌弱之嫌?
生:
有一点。
师:
能这么看吗?
作者对诸葛亮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
生:
肯定。
师:
没错!
那么,作者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下面我们进入“谈古论英雄”的环节。
生:
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对曹操、孙权和二刘的情况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避实击虚,先拿下二刘,使自己的势力逐渐强大后,再考虑对付曹、孙二人。
生:
我觉得诸葛亮不是一个惧强凌弱的人,如果他是个“惧强”之人,他怎么会有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计划?
他这是有头脑的表现。
里不是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吗?
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攻打曹操的。
师:
除了“隆中对策”这一部分,大家还可以看看其它段落。
生:
我分析的是自然段。
首先,我认为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非常自信,试想一下,若没有真本事,他敢这么比吗?
其次,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都认为是这样,可见不是瞎吹。
生:
我有点不明白,“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当时世人都不赞同这种说法。
我也看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天才,那为什么还要写“时人莫之许也”?
这不和崔州平、徐庶二人的说法自相矛盾吗?
师:
这个问题提得好。
诸葛亮是不是有些自命清高,有些狂妄呢?
大家同意哪种看法?
生:
时人,我想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通人,普通人怎么能发现高人的真正面目,我想诸葛亮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他不夸夸其谈,四处张扬,一般人自然不知。
生:
对!
这说明他是一个沉稳的人、谦虚的人,要不徐庶怎么说诸葛亮是一条“卧龙”呢?
生:
老师,我认为诸葛亮还是个美男子。
“身长八尺”说明诸葛亮一定是个高大魁梧的人。
生:
结尾处刘备说“孤之得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这也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
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
有几个问题我要问问大家:
为什么要写诸葛亮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为什么要隐居田野?
为什么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
生:
诸葛亮隐居田野,我想可能是由于他的性格决定的,前面大家不是讨论了吗?
诸葛亮是一个不张扬的人,他深藏不露,我想他的官瘾也不大。
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才出山,我认为是在考验刘备是否诚心诚意。
至于他为什么好为《梁父吟》,我没想出来。
师:
其他同学有没有想出来的?
师:
既然这样,我来补充一下。
《梁父吟》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争、乱的歌曲,诸葛亮借古抒怀,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
生:
这么说,诸葛亮可以说是个忧国忧民的人。
师:
不错。
他厌恶军阀混战,所以隐居田野,所以甘做一“卧龙”。
后来,他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才决定出山辅佐刘皇叔。
生:
这让我想到,许多人绞尽脑汁想升官发财,而诸葛亮却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身上有一种“傲气”、有一种“傲骨”。
师:
你的思维极具发散性。
没错,正如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所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不想升官发财。
诸葛亮对名利、对地位的淡泊,从“白帝城托孤”一节也能有所了解。
当时,刘备临终将刘禅托付与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并且说,若刘禅扶不起,让诸葛亮取而代之。
可诸葛亮一直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绝无贰心。
可见诸葛亮对名利的淡泊程度。
师:
现在,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作者在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
“隆中对策”部分应该是对诸葛亮进行正面描写,重点描写人物的语言。
开头和结尾处应该是侧面描写,以崔州平、徐庶的评价、推荐,和刘备对诸葛亮的认可,来从侧面烘托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
四、古今对话,拓展思维
师:
假设我就是诸葛亮,你们会对我说些什么?
生:
我会说,诸葛亮先生,你真了不起,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拥有像您一样的天才头脑?
生:
那还用说,好好学习呗!
生:
诸葛先生,我认为您看错了人。
您的英明远见曾使得刘备能和曹操、孙权抗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刘备和他手下的一些人并没完全照您的意思去做,再加上刘禅昏庸无能,使您统一天下的计划落空。
要是您去辅佐孙权的话,结果也许会是另一种样子。
师:
你的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古人注重忠孝,一臣不侍二主;更何况刘皇叔对我有知遇之恩呢?
生:
孔明先生,我认为您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您的健康。
您若能重视这个问题,我想您会有更多的精彩故事留给后人,历史也许会因您而改变。
师:
多谢你的关心!
可是,为报先帝知遇之恩,我愿肝脑涂地。
当然,若我能再活一次,我一定会注意养生之道。
也希望你们能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文言文学起来会让学生有晦涩难懂的感觉。
所以,要想上好这一课,老师必须在课外花大量的工夫。
如多媒体的制作、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以及设计各种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都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
总结这节课之所以上得比较生动有趣,是因为我准确地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
如“激趣导入”部分中的“渔樵”、“扁舟”、“雪花”、“三国地图”、“古筝曲”、“找位置”等景物和环节,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
在“进入角色”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
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这和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提倡的“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
“龙争凤斗夺红旗”的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
最后“古今对话”的环节,更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他们了解了古人与今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理解。
课堂要精彩,工夫在课外。
这是我这堂课最深的体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隆中对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