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docx
- 文档编号:3254999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97.93KB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
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定义:
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
米(m)
常用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dm㎝mmμmnm
换算关系:
1km=1000m;
1m=10dm=102㎝=103mm=106μm=109nm
长度的测量:
工具:
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
三看: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
会选:
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
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
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
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时间的单位:
国际制单位:
秒(s)
常用单位:
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minsmsμm
换算关系:
1h=60min=3600s
1s=103ms=106μm
3、误差概念: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改进仪器材料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
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
υ=s/t单位:
国际制单位:
米/秒符号:
m/s
换算关系:
1m/s=3.6km/h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与运用: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
应用:
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
乐音:
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
音色: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
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音调: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噪声: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
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5、超声:
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
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
B超、消毒、声呐等
6、次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
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危及生命。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光的传播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光的反射、
1、概念: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漫反射:
4、平面镜成像定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改变;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相等)。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现象:
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
定义: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原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五)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
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
的成像
规律
物距(μ)与
焦距(f)的关系
成像性质
像距(υ)与
焦距(f)的关系
应用
μ>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υ>f
照相机
μ=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υ=2f
f<μ<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υ>2f
投影机
μ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μ=f 不成像 3、近视眼及其矫正: 特点: 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 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即老花镜: 特点: 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 配戴凸透镜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力: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 特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弹力: 定义: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了解量程 明确分度值 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使用前要 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 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1、重力: 定义: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大小: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方向: 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是几何中心点 稳度的提高: 增大支撑面积,降低重心。 2、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 方向: 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之间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接触面分离(悬浮列车) 第7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 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合力 3力的平衡 1、定义: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2个力称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只有当物体放于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 帕斯卡(Pa);F: 牛顿(N)S: 米2(m2)。 (4)应用: 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 压强计用途: 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p=ρgh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 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 Pa;g: N/kg;h: m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 压强: 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对直柱形容器 F=G 7、连通器: ⑴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 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知识点 总结 沪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