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系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3252106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6.31KB
高职系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高职系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系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系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商贸与电子信息系
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
经过外出调研和大量资料学习,经系办公室及相关教研室反复研究,形成我系专业群发展的思路,即以会计、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国际商务、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与维护等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小类的专业群。
具体专业群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一、专业群建设背景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社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将成为新时代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而与之相应的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壮大,专业行业越来越规范,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前景一片看好。
在国家“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指引下,安徽高度重视本省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及时提出了“数字安徽建议”的建议,在抓好现有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新一轮经济的转型发展,随着计算机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该类专业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子、通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信息服务等专业更需要大量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技术蓝领)。
谨以电子商务为例,在安徽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
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通过多次的网络分析,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
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据《2016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
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
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
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
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
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人才培养的难度很大。
以点到面,综合分析,对于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的专业,规律基本相同,特征基本相似。
从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来分析,而高等院校易于合理整合资源,师资资源专业类型丰富,可以实施深入的校企合作,易于进行专业建设和发展。
我校开设多年的计算机教育、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财会信息管理等专业都会对新专业的发展形成支撑和扶持。
从前景现状分析,我校完全可以、也很有必要发展和建设以上新专业。
二、专业群建设基础
(一)师资条件基础
目前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19名,其中讲师7人,硕士研究生13人,在读研究生3人,已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团队所有成员均可或略作转型后都可作为新专业发展和建设的师资资源。
(二)课程条件基础
经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不断改革、修订,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已成熟专业已经形成了突出职业技能、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体系里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新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将继续以此为基本,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规律。
(三)实习实训条件基础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基础
现有计算机教学机房7个,计算机网络实训室1个、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1个,财务信息实训室1个,企业网搭建实训室1个,综合布线实训室1个,云安全实验室1个,硬件维护实验室1个,云课堂实训室2个,中央财政“以奖代补”实训基地一个,电子商务实训室1个(在建);教学用微型计算机达500余台。
2、校外实验实训条件基础
目前我校与桐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海尔集团公司、安徽汇腾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协议,并在今年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的深度合作协议,可以作为计划发展的新专业的校外实训实践提供了基地和平台。
(四)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按照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专业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正在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进入工作单位顶岗实习;目前正在探索更加细化的“3+1+1+1”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拓展了毕业学生综合素质。
其核心目标如下:
第一、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拓展专业基础;
第二、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工学交替和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第三、以“双证书”为基础、推广“多证书”制度,让学生持有毕业证书的同时,持有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群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原有专业群基础,确定发展以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小类相关专业构成的专业群,对专业群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规划。
更深一步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更加符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要求,实习实训条件更完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行业领域的普及和发展,带动安庆桐城地区乃至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
对原有的“2+1”的简单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进行完善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工学结合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等。
2、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具体目标
将现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完善和升级,按照专业发展的先后顺序,有规划有秩序地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商务(情景)模拟营销中心、物流配送模拟训中心、计算机网络操作室等实训室,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拟在三年内再建设10个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校外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
3、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
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采用“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内培”即送校内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进修学习以及到企业一线实践的方式,培养“双师型、学历合格、高层次”的教师;“外引”即计划在三年内从外边引进3名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实践教师。
最终形成72%以上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具有“双师素质”、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的专兼(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结合的师资团队。
4、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推进以“一个中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课堂”(校内、校外课堂)和“三级实训”(单项、综合、岗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编写2~4门适合我校新专业特色的强调技能实践的校本教材,建设优质核心技能课程。
5、专业群建设具体目标
依托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财会信息管理等已有专业,优化配置和组合各种资源,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以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专业群“先锋”,率先建设,“摸石过河”,打开局面,稳步推进,逐步拉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与维护等新专业发展的序幕。
6、社会服务具体目标
充分利用本专业的资源优势,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各种社会实际需要的各项服务,如目前正在着手建设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可提供桐城市电子商务认证培训和岗位培训等社会服务。
7、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目标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双证书”、推广“多证书”制度,使毕业生双证书率100%,多证书率达60%以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完善“3+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以“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重特色”为指导思想,建立能力主导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根据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职业资格培训课程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现以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例具体说明。
所谓“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重特色”就是指把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素质能力构成分解为“两个基础”和“两个方向”。
“两个基础”即“技术”和“商务”,这是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的共同素质基础;“两个方向”是指电子商务专业的“信息服务型”和“营销应用型”两个专业方向,建构起“宽口径”的大专业办学模式。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3+1+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学期基础理论+一学期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一学期工学交替结合与岗位技能强化训练+一学期顶岗实习”,见下图。
“3+1+1+1”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
进一步加大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同时加强“多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行,使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全面结合。
图:
“3+1+1+1”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在教学计划安排中,以“理论与实践教学——校内仿真实训——工学交替结合与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顶岗实习”为主线,在教学总课时中实践课时比例占50%,实践课以仿真实训为主,力争仿真实训达到实践教学总时数的50%以上。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建设思路
建立校企协作、工学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和技能实训的比例,制订更加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的弹性教学计划;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标准,使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强化技能”、“课程整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开发符合我校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特色教材和课件等。
2、课程建设内容
(1)工学结合的重点、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依岗定能、按能设课”的指导思想,按照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目前正着手建设《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商务网页设计》、《电子商务实务模拟》等工学结合的重点、核心课程。
(2)资源库建设
将工学结合的重点核心课程的教材、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制成资源库,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多证书”制度
围绕工学结合的重点核心课程,构建职业技能标准和认证体系,推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的“多证书”制度,如电子商务技术专业要求学生获取助理电子商务师、市场营销师、物流管理师、计算机高新技术等级证(现代办公模块四级)等职业资格证书。
(4)职业素质教育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知识体系与技能训练融入教学和实践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专业 建设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