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实验记录上册.docx
- 文档编号:3251303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4.63KB
五年级科学实验记录上册.docx
《五年级科学实验记录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实验记录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实验记录上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
实验器材
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过程
(一)检验淀粉实验
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教师评价
【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
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实验结论】
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
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实验结论】
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
油渍:
发黄、半透明;
水渍:
原纸色、不透明。
【注意事项】
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
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过程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
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教师评价
【注意事项】:
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时间不够,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人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
检验人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
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过程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教师评价
方法二:
【实验步骤】
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
3.对比两种石灰水的颜色变化,说说发现。
【实验现象】
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实验原理】:
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
1.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2.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用时较多,会影响其他操作的深入进行,可直接用嘴向保鲜袋中吹气来收集呼出的气体,把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保鲜袋中,观察现象。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测心跳
实验目的
自制简易听诊器感知心跳
实验器材
长胶管玻璃漏斗秒表
实验过程
用漏斗和胶管套在一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听诊器。
将漏斗扣在胸前心脏部位,将胶管另一端插在耳内,是否能捉到心脏在跳动?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确定听到心脏在跳动
实验结论
教师评价
【注意事项】:
漏斗要轻拿轻放,以防损坏。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
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过程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槌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4.大声说话,把手放在声带位置感受声带的振动。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1.皮筋在振动。
2.豆粒上下跳动,鼓面在振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花溅起。
音叉振动。
4.感受到声带振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评价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实验器材
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
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者桌腿,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能听到声音吗?
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
将耳朵贴近水槽,你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空气)、液体(水)、固体(水槽)传入耳朵的。
实验结论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教师评价
【实验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
纸筒(长约15厘米,直径约3厘米)、橡皮膜、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过程
1.把纸筒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棍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
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橡皮膜带动着火柴棍跳动起来。
实验结论
教师评价
【注意事项】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溶解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器材
3个烧杯、玻璃棒、药匙(或汤匙)、食盐、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粘土、木屑。
实验过程
1.先在每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约2/3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
有的物体能在水中溶解,有的物体不能在水中溶解。
教师评价
【注意事项】必须要等物体静置下来以后才能观察。
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
材料取量要适宜。
在搅拌时,要注意安装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到玻璃杯的杯壁。
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整理仪器,把水倒掉,将烧杯清洗干净。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蜡烛的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一类是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
蜡烛、小刀、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过程
实验一:
切割、加热蜡烛的实验
1.用小刀将蜡烛切成两半,观察现象。
2.用小刀削下少许蜡烛末。
3.将削下的蜡烛末放在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4.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从铁架台取下,熄灭酒精灯,待蒸发皿冷却后,观察现象。
实验二:
燃烧蜡烛的实验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约1~2cm处,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1.切割、加热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加热蜡烛,在温度的影响下,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冷却后,又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是物理变化。
2.将蜡烛点燃,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点燃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在升高,蜡烛融化变成蜡油,属于物理变化;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教师评价
【注意事项】
1.注意点燃酒精灯的方法注意安全,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
2.取蒸发皿、干玻璃片要用试管夹。
【实验原理】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切割蜡烛、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食盐的变化,认识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食盐、火柴、坩埚、勺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向烧杯中倒入水,用勺子取些许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1.将食盐放入水中,食盐看不到了,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
2.通过给食盐水加热,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师评价
1.烧杯中倒入水要适量,不可太多,注意放入食盐的量,既要多放,又要保证能够完全溶解。
2.加热坩埚注意安全,实验完毕待坩埚冷却后,再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通过给食盐水加热,可以使溶解的食盐重新析出,恢复原状。
这个过程说明了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前车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组别
时间
实验名称
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器材
铁钉、砂纸、试管、试管塞、试管架、纯净水、食盐、干燥剂、蜡烛、油、醋、肥皂屑、吹风机。
实验过程
实验一:
铁生锈的条件
(一)
1.将4支试管分别编号A、B、C、D备用;用砂纸打磨好4枚铁钉备用。
2.①用吹风机将A试管内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科学实验 记录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