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2.docx
- 文档编号:3248719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7.72KB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2.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2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并热爱本民族的语言,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最后一》。
(板书题、作者,并简介作者)
2、这篇同学们都预习了,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
3、补充交代故事背景
介绍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这篇小说写的是普法战争中发生的故事。
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
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这次战争。
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也率军向普鲁士投降了。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割地赔款。
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了,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的情景,所以取名为“最后一”。
二、阅读,整体感知让学生复述故事。
三、指导学生学习第1——6段。
阅读1—6段,考虑这么一个问题: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讨论交流、明确: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自己的孩子。
贪玩不爱学习表现在经常迟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韩麦尔先生骂他,因为分词连一个也说不上。
他想就别上学了。
不懂事表现在他听到画眉在唱歌,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能管住自己表现在急忙向学校跑去,对布告栏内贴出的布告也无心去看。
四、指导学生学习第7—10段,思考问题。
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
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发现学校和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1、学校一反常态地寂静;
2、老师不同一般地温和;
3、教师意外地穿着礼服;
4、教室里竟然坐着许多镇上的人,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这些情况说明,这堂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最后一”。
五、指导学生学习第11——16段。
提问:
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个“最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朗读时语气是否应该有区别?
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上“最后”,这表现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了”,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而又愤慨的心情,他为再不能教法语而沉痛,他为侵略者不准法国人学本国语言而愤慨。
“最后”二字要读出沉重的证据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却又充满希望的心情,他为再不能上法语而沉痛,他又为上好这最后一堂法语而充满希望。
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他为再不能学法语而感到“心里万分难过”,他知道恨“那些坏家伙”了,他懂得珍惜他的这“最后一堂法语”了。
其次,他为过去没有认真学习而懊悔。
过去对本、对老师,他觉得“那么讨厌”,现在都像“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再次,他明白了老师穿礼服和镇上那些老年人坐在教室里的原因,他对老师产生了同情和敬意。
总之,小弗郎士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这是因为这时他把自己与“祖”联系在一起了,是由于爱国的激情促成了他这些变化。
六、布置作业后练习二
第二教时
一、继续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第17—19段。
提问: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时,讲了哪些话?
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
关于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和“语言是钥匙”这两处,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明确:
韩麦尔先生讲话的内容大致是:
⑴宣布“最后一”。
⑵指出因循怠慢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批评家长并检讨自己对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⑶指出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永远别忘了它。
并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韩麦尔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因循怠慢的习性,批评他们不奋发、不争气,以致当了亡国奴。
“亡了国……钥匙”,意思是如果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会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
就会激发起爱国热情,就会为恢复国土和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
这些话,都反映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指导学生学习第21段。
提问:
小弗郎士在习字上产生了哪两个联想?
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明确:
小弗郎士在习字上产生了两个联想:
⑴字贴像小国旗。
⑵鸽子叫声。
第一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第二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3、指导学生学习第24—29段。
提问:
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时的悲愤心情和表现的?
他为什么要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的一个手势结尾?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是这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时的心情和表现的:
首先写钟声和号声响了,这标志着最后一的结束。
再写韩麦尔先生站了起,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
最后写韩麦尔先生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
”,然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是用手势表示这“最后一”的结束。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
”几个大字,这个情节有深刻的意义。
这几个字是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给他的学生们的临别赠言,也是这位爱国者的心声,是所有法国人民的心声。
这一悲壮的行动,表达了一种坚定而崇高的信念:
法兰西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因此,这几个字是这篇小说主题的升华。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口头练习
把上习字那段改为第三人称写法,再与原比较一下,说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学生准备。
2、提问检查。
3、补充讲解:
本是从小弗郎士的角度,以小弗郎士的口气写的。
通过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既表现了小弗郎士这位法国儿童在失去国土后精神世界的变化,又真实而具体地刻画了韩麦尔先生这位爱国者的动人形象,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有力地表达了这篇小说的爱国主义的主题。
小弗郎士的带有儿童的稚气的叙述,使读者感到特别亲切、真挚、动人。
三、小结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布置作业
后练习四。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学目标]
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理清的条理结构。
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难点:
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学生朗读,读完后学生复述。
要求:
复述不超过3分钟,要抓住中叙述的主要事;
不看,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
三、自读理清思路,列出结构提纲。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
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
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解决问题:
(一)、这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二)、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
最后怎样归国?
这事与中心有关吗?
(三)、详写的是哪事?
谈一谈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明确:
(一)时间顺序
(二)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最后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顺利回国。
这事既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祖国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有力地体现了的中心。
(三)钱学森为回国进行的斗争详写。
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其中精彩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增强了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探究
五、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结合书后练习)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你能用贴切的成语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
“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
“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
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
为什么?
3、19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明确:
1、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
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
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六、全总结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七、外延伸
你还了解哪些学成归、报效祖国的海外学子的事迹?
讲给大家听一听
八、拓展训练
钱学森在美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生活待遇那么丰厚,但为了报效祖国,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毅然决定回国了。
本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启发学生以“如果我出国了”为题,或进行讨论,或做演讲,或写成。
九、布置作业
后练习二。
九《古诗四首》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一、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
3、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学习流程
(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