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246276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5.65KB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专题09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专题09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
评价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
要包括:
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
v答题思路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
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
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3.用典抒情:
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
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
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
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
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
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
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
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
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精练的语言。
还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
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
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
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v答题模板
1.情感概括题
答题模式:
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
“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
情感分析题有两种答题模式:
(1)具体+概括:
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
(2)概括+具体:
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言,说出情感的依据和来由。
3.情感评价探究题
这类题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为:
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
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
【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
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二、【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分)
【答案】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三、【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4分)
【答案】(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四、【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五、【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
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
【答案】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11.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
“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实战演练★★
一、【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
问津:
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4分)
【答案】(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
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
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
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版 高考 语文 古代 诗歌 鉴赏 必考 题型 专题 09 分析 思想 感情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