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
- 文档编号:3234012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61.91KB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5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2016年11月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
一、学校概况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原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以下简称城建学院)始建于2000年6月。
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为独立学院。
2005年,在教育部对全国独立学院进行的办学条件及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中,被评为三个档次中的最好档次。
2008年,经吉林省学位委员会评审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建校十六年来,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为己任,秉承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坚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规范管理、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坚定“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办学目标,贯彻“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强化实践,特色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内涵建设,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学校现有工、管、文、艺四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在校近万人。
学校已有十二届毕业生23000余人,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
2015年,学校积极创设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成果丰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5年4月,我校“民办高校土木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我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月,经过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确定为首批整体转型试点单位。
12月,在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遴选中,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被确定为省属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能力,适应基层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服务面向:
适应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经济建设和发展。
主要服务行(产)业:
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环保、建筑与家居装饰行(产)业及城市管理等。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学科门类4个(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专业类19个(其中:
工学13个,管理学2个,文学1个,艺术学3个),本科专业37个(其中:
工学类专业23个,管理学类专业7个,文学类专业3个,艺术学类专业4个)。
通过新增、撤销、调整学制和合理设置专业方向,已基本形成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工、管、文、艺四大学科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专业结构渐趋合理、专业设置相互协调。
表1:
2015年专业设置一览表
所在单位
专业名称
建筑系
建筑学、城乡规划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测绘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管理工程系
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资产评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外语系
英语、日语、翻译
艺术设计系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动画、风景园林
(三)在校生数量
学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849人。
(四)生源质量
2016年,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本科生2663人,实际录取本科生2656人,其中理工科1827人,文科374人,艺术类335人;招生专业32个,包括30个普通本科四年制专业、2个五年制专业。
全校理工类录取总平均分为366分,全校文史类录取总平均分为357分。
表2:
2016年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分数统计表
年份
来源
科类
控制线
录取数(个)
平均分
北京
理工类
438
7
451
天津
理工类
326
70
376
文史类
310
3
385
河北
理工类
364
41
433
文史类
416
8
448
内蒙古
理工类
346
82
352
文史类
375
13
385
辽宁
理工类
373
103
405
文史类
417
22
438
吉林
理工类
286
978
338
文史类
275
223
336
黑龙江
理工类
309
105
364
文史类
322
20
376
江苏
理工类
365
43
271
文史类
282
21
290
浙江
理工类
439
138
447
文史类
462
23
469
安徽
理工类
446
32
440
福建
理工类
352
24
355
文史类
403
6
401
江西
理工类
445
10
456
山东
理工类
451
4
468
河南
理工类
370
26
407
文史类
393
6
436
湖北
理工类
350
20
369
广东
理工类
402
10
425
海南
理工类
478
65
500
文史类
472
17
515
陕西
理工类
344
34
369
文史类
381
12
398
青海
理工类
353
7
357
新疆
理工类
363
28
351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情况
学校现有教师594人,其中自有教师350人,校外聘请教师244人;教授81人,副教授19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18人;校外聘请教师中,聘期二年(含)以上197人,聘期一年至二年教师15人;专任教师共547人,生师比16.58:
1,实践教师343人,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积极推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承担核心课程,2015年,为本科生开课的教授81人,占教授总数的100%;全校开设课程1100门,共2777门次,其中教授开设课程179门次,占6.45%。
表3:
2015年教师分类构成表
类别
教师(人)
比例(%)
职称
正高级
81
13.64
副高级
195
32.83
中级
166
27.95
初级及以下
152
25.59
学位
博士
44
7.41
硕士
374
62.96
学士
155
26.09
其他
21
3.54
年龄
35岁及以下
228
38.38
36-45
184
30.98
46-55
105
17.68
56岁以上
77
12.96
(二)教师培训与发展情况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本着“人才强校”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1.人才引进方面
学校始终坚持遵循高层次、高水平、高学历三高原则,不断拓宽师资来源,形成多渠道、开放式格局。
打破身份、部门、行业和地域限制,充分发挥学校无形资产,多方面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主动、积极地公开招聘国内外、省内外的名牌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其提供专职或兼职的教师岗位,并设置了“特聘教授”岗位,优化人才引进工作,2015年学校共引进3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7人,正高级4人,副高级4人。
2.人才培养方面
(1)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科领军人物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对新引进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人生观、教育观、质量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2015年开展教职工岗前培训39人次。
学校坚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通过青年教师培训,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根据重点专业和主干学科建设需要,选派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出国出境培训、赴国内外名校做高级访问学者,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一支顺应学校发展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共派出20名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与此同时,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信息化工程和平面设计等项目建设中,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人才使用方面
学校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重点,强化岗位聘任,不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坚持“公开招聘、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了“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低职高聘”的竞争、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同时通过实施自有专职、专职兼任(双肩挑)与外聘教师相结合等措施,积极探索人员使用的新机制。
学校积极寻求对策,本着“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理念,出台了《行政及其他各类人员兼课的管理规定(修订)》等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二)教学条件建设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2015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共计1349万元,生均1369.68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5.6万元;本科实验经费29.2万元,生均29.65元;本科实习经费117.5万元,生均119.3元。
2.教学用房
为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已于长春市宽城区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开始易地建设新校区,2015年10月建设工程竣工,11月学校完成整体搬迁工作。
学校总占地面积65.5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26万平方米。
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21.55万平方米,生均21.88平方米,其中实验用房3.83万平方米,生均3.89平方米。
新校区是一座集学习与生活、教学与实训、节能与环保、科研与示范基地为一体的教育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
3.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28657.75平方米,共有阅览自习座位2664个。
图书馆拥有馆藏总量141.81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80.19万册,电子图书61.62万种,电子期刊0.7万种,生均纸质图书81册。
表4:
图书电子资源统计表
类别
数据库名称
类别
数据库名称
中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外文数据库
Calis外文期刊网
超星电子书
开世览文
书生之家电子书
试用数据库
维普期刊网
方正电子书
网上报告厅
五车电子书
大学生就业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知网
其它
读秀学术搜索
e读学术搜索
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
2015年学校加大了科研基地建设的投入,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实验中心:
包括太阳能光热利用实验室、地源热泵实验室、风光发电实验室和暖通空调新技术实验室。
同时持续增加实验教学的投入,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管理工程BIM实验中心和电气信息系集散控制实验室,为全校教学、科研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表5:
201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统计表
项目
设备值(万元)
生均值(元)
新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382.75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5480.34
5564.36
5.信息资源
学校迁入新校区后,已建成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覆盖教学区和办公区,教学资料、数据资源校内共享,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和OA办公自动化系统。
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下达教学任务、学生选课、排课调度、成绩登录、学籍管理、教学评价等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 建筑 大学 城建 学院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