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复习资料二.docx
- 文档编号:3229597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2.42KB
发展复习资料二.docx
《发展复习资料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复习资料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复习资料二
发展心理学
P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从系统研究的角度看:
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是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都属于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范围内。
⏹从个体研究的角度看:
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总体而言,人类个体的发育成熟大约为17、18岁。
在发展心理学家眼里,从出生到成熟被视为广义的儿童期,对这一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就构成了“儿童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框架。
P5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大脑、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
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规律:
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P1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
包括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的发展、儿童理智的发展。
1、成熟势力说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
据此,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归纳,格塞尔总结出三个重要的观点:
•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
•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2、行为主义观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是行为主义观的创始人。
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
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
较复杂的行为形式可能包含一个刺激复合而不是一个单项刺激。
华生为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研究方法有四:
观察、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传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条。
与华生不同的是,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
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
•班杜拉的观点
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老行为主义学派主要通过对动物(如白鼠、鸽子等)的实验来建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
这些理论受到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行为的社会因素。
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班杜拉将它定义为:
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班杜拉:
相互作用论的四个因素:
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相互作用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即:
1)成熟:
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
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
3)社会经验:
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平衡化(决定性因素):
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格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
A、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最初是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即形成格式。
B、同化是指将环境刺激纳入到机体已有的格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格式量的变化。
C、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则须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从而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
D、平衡不是一种静止的、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地追求更好状态的连续的过程。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内化说是其核心思想
平衡化:
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格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
维果茨基认为,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它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感知觉、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等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具备以下特点:
①高级心理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②高级心理机能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和抽象的;③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④在起源上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⑤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维果茨基对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的概念。
ZPD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现)和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换句话说,ZPD是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的获得。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临床法。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P3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时序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以成人的性别角色态度为例,看看时序设计是如何来考察性别角色态度是如何随年龄、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P41跨文化研究,也称交叉文化研究,在儿童发展学领域,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发展的几个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发展的关键期;6)发展的年龄特征。
发展的关键期(概念题):
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得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例:
鸟类的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以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P51分化-层次模型汇聚模型P56奥地利生物习性学家劳伦兹“母亲印象”
毕生发展观(论述评析)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核心假设:
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
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3、个体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4、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
5、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
最优化模型(SOC)。
选择、最优化、补偿三者之间的协调存在于个体发展的任何过程之中。
P68带有补偿的选择最优化模型简称SOC,可以说是将毕生发展观的机构框架应用于建构一个发展的总体模式的结果。
SOC模型整合了对发展有致关重要作用的选择、优化、补偿三方面的心理功能。
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简称SOC。
它整合了对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选择、优化、补偿三方面的心理功能,既体现出普遍性,又表现出相对性。
它的普遍性在于选择、最优化和补偿三者之间的协调不是人类的老化过程所独有的,而是内在的存在于任何发展过程中的;它的相对性在于SOC过程因人而异,因情景、领域不同而千差万别。
正是由于它具有系统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开放性,故有心理学家认为,它或许有望成为统合心理发展理论的元理论。
P56心理学家运用起源
P89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论述题)
⏹环境对于个体所起的作用依赖于遗传的基础。
⏹个体的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其环境变量。
⏹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
第三章
P97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1)偏好方法,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婴儿研究中常用的另一个指标,是婴儿出生时便具有的吸吮行为。
这些研究方法能提供三方面的信息:
1)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2)婴儿的知觉偏好;3)婴儿的再认记忆的能力。
P99听觉活动的三个主要方面:
检测、辨别、定位
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一种叫“视崖”的装置用于探索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
(书P105)
P109客体或客体永久性概念,最初由皮亚杰提出,指的是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
亚杰认为:
(1)客体永久性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2)客体永久性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整个感知运动阶段。
(3)这个过程有一个普遍而固定的发展顺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婴儿获得该概念的各个不同的方面
P115同化:
已有知识的运用,以个体所偏好的现有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
顺化:
指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P1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大题)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能够利用表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
✓思维和言语表现为自我中心性。
✓思维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受知觉外表的支配。
在同一时刻只关注或集中于某一情境的一个方面。
✓三山实验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可逆性的心理运算的能力
✓能够去中心化,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客体或事件的几个属性,并认识到这些属性或维度之间的关系。
✓儿童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
如:
A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1、守恒2、序列化和传递性3、类包含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开始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能够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
✓既能考虑当前情境,也能够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
✓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推理。
21、西格勒的信息加工理论:
(书P134)
P134信息加工理论西格勒认为许多认知发展可以刻画为一系列逐渐强大的用于解决问题的规则或策略的习得。
西格勒的研究还表明,在某一问题领域使用相同规则的儿童在认知上仍然可能互不相同,这种差异影响着他们以后在该领域中的学习和发展。
P121皮亚杰著名的守恒实验,阐明了具体运算思维的三个特征:
可逆性、去中心化、从知觉判断转向逻辑判断。
心理理论(名词解释):
描述的是一系列心理状态及这些心理状态与世界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在日常认识中,我们总是论及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并通过推测其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
P152直觉的“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它建立在心理与客观世界相区分、以及信念和愿望是人类行为之源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之上。
P153错误信念任务被视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的表征理论的某种“石蕊试剂”检验。
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识:
错误信念的掌握往往被视为儿童是否认识到个体能够以不同方式表征同一客体或事件的证据,因此错误信念任务被视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的表征理论的某种“石蕊试剂”检验。
P158计数原则:
1)一对一原则;2)稳定一次序原则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
第四章
婴儿期的语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