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word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228200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59KB
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word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word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word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常州市花园中学陈华娟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4感受五位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形
成对人物风采的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能仔细观察、生动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性,提高写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6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尝试进行人物采访,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单元课时安排:
(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童年的朋友》(2课时)
《一面》(2课时)
《我的老师》(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2课时)
《赵普》(1课时)
写作(1课时)
读书交流活动(1课时)
三单元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并交流各自的兴趣点。
2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3与学生一起制订课外阅读及交流计划。
课前学习:
1查词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2浏览第一单元内容,想一想:
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
课堂学习:
一导课
1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完成一个组词游戏:
“人”(要求:
在横线上填一字,与“人”组成词。
)
2学生活动:
上黑板组词。
3教师导入语:
有言道:
“世界因你而精彩”,可现在我却更能感觉到“世界是因人而精彩”。
形形色色的人汇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各显风采、各领风骚。
翻开第一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近其中的几位人物,他们是(让学生一起说)。
走进第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点。
(教师认真倾听,从中了解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已经具备的知识,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可让学生尽情发挥,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
三教师组织学生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
1教师紧承上面学生的回答过渡,引出思考:
本单元专题是“人物风采”,你能结合课前预习及本单元的几位人物,说说你对“风采”的具体理解吗?
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四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张显了各自的阅读个性,又互补了缺漏。
不过,同学们现在的阅读还是浅层次的,如果同学们想要从中发现、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还需仔细品读课文,积极参与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
2出示单元教学目标:
(略)
五围绕单元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读书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1过渡语:
对于语文来说,课堂是一个小天地,课本里的人物固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更有无穷魅力。
如果你不想错过更多更美的风景,那就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感受大千世界更多独具风采的人物形象。
2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时间:
三周
内容:
自选(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
汇报方式:
(从学生方案中选取)
六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第二、三课时《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课前学习:
1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设计字词训练题,考考他人。
2搜集资料,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一导课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口头作文《我童年的朋友》。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交流。
3学生相互简要点评口头作文,能说说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4教师结合学生的点评,引出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
1考考你(学生相互出题,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
2我了解的高尔基(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等。
)
三整体感知
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及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⑴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怎样一个人?
⑵文中流露出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板书交流内容)
四细品课文
1教师呈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问题⑴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
问题⑵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一处(或几处)描写?
请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问题⑶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外祖母确实是作者“童年的朋友”?
她对作者精神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及时修改笔记)
五再读课文,质疑、创新。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能找到最合适的语速、语气、语调,走进作者用优美语言营造的美好的情感世界。
2示范朗读。
3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5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
(在前面的交流中未有的看法。
可从内容到形式,情感到哲理等方面去发现,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
六重写《我的童年朋友》,着重运用好外貌、语言的描写方法,鼓励运用其他描写方法,要能传递真诚的情感。
七交流习作,相互点评,总结写好人物外貌及语言的经验。
人物的外貌,主要指人的面容、神情、体态、衣着,还包括风度、打扮、习惯性的动作等。
写人物的外貌首先要注意观察人物的面容、神情、体态、衣着,然后依据是否有特征和是否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进行取舍;在表达上要注意具体、生动、有条理。
人物的语言:
“言为心声”,语言与人物的思想性格关系密切。
描写人物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有“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指人物在年龄、身份、性别、用语习惯、思想认识等方面不用于他人的特征。
描写时应注意对人物语言的取舍,不能有言必录。
不光写出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把握怎样说出要说的话,要善于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对话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同时还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八自我反思及评价
九课后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2课外阅读《童年》
第四、五课时《一面》
教学目标:
1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
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法。
3进一步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4学习在记叙的基础上用议论画龙点睛的写法。
课前学习:
1朗读课文,扫除字词疑难。
2搜集资料,以“我了解的鲁迅”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绍文章。
课堂学习:
一考考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学生交流:
“我了解的鲁迅”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紧扣文本,将“一面”扩充为完整的句子,其中必须包括与“一面”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在“一面”之交中,“我”与“鲁迅”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试紧扣文本加以解释。
四品味探究
1文中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
其中最生动的是什么描写?
这些描写让你感受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中多处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你将它们找出来,并结合文本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五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1介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经常运用在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中。
其中的“小”,既指篇幅的短小,更指选题的小。
生活中的常情常事,常人常物,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
其中的“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透彻思考,对将来的丰富设想。
“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将有限与无限沟通,将具体而微与抽象深刻相连接,从极小中见出极大。
2教师组织学生默读全文并思考:
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小”和“大”各指什么?
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
3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4教师总结:
在许多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文章中,创作者常常随事而感,借物咏怀,借景抒情等,他们或抒情,或议论,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可以学习并借鉴这种写作方法。
六自我评价、反思
七课后作业:
回忆你进入初中时与班主任或语文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尝试同题创作。
第六课时《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感受真挚的师生情感。
2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3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
课前学习:
1认真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七件事。
2试用几个贴切的词语来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教师提供一篇同题作文,让学生进行对应比较阅读。
(参考文章:
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 》、贾平凹的《我的老师 》、李跃荣的《我的老师 》等。
教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文章。
)
1介绍比较阅读:
这是一种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同一或不同作家的作品从体裁、题材、风格、技法上等进行相同点或相异点的分析比较的阅读。
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或两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叫对应比较阅读。
这种比较阅读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其有关的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从而 发现异同、把握特点,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2出示要求:
认真阅读两篇文章:
⑴比较两文的语言风格,能举例说明。
⑵比较两文的写作技巧,着重从材料的选择与组织、表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方法的运用、描写技巧(衬托、烘托、渲染、悬念、白描、独白、伏笔、照应等)的运用等方面比较。
⑶比较两文的感染力,能说说感染力强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独立阅读,做读书笔记。
三小组交流看法。
四组织学生探究性阅读竞赛:
话题:
“我更喜欢(谁写的)《我的老师》”
步骤:
1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选题,全班分成两组。
2每组推荐几位组长,组织大家分组阅读,既要能对文本作一般解读,更要能读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做好阅读笔记。
3两组同学发表各自的探究所得,教师给予合理评价。
五教师总结:
文无定法,好文章各有千秋,不管选择何种技巧,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用真情给你生活中最爱戴的、或最思念的、或最感激的人写一张明信片。
七课后作业:
阅读教师推荐的作品,从同题佳作中更全面地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第七、八、九课时口语交际、《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其原因,突出他的创新精神和爱国之心。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3能成功地进行一次人物访问,锻炼自己搜集资料、取舍资料的能力,能围绕采访主题设计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课前学习:
1自学“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观摩央视名记的人物采访节目,揣摩学习。
2熟悉课文,试着从内容到形式发现本文的特色。
课堂学习:
一学生结合预习,交流成功的采访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作尽可能多的深入细致的了解,还要对采访对象的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不说外行话。
2要能设计被采访者感兴趣的问题,问题要具体,有特点,要能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
3要讲究谈话艺术,热情诚恳,营造融洽的氛围。
4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放松、随机应变等。
5要记好采访笔记。
二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人物采访活动,采访对象: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活动步骤:
1自由结合组成采访小组。
2利用网络查找贝聿铭的资料,进行资料的汇总、删选,确立采访的主题。
(在网络教室完成)
3精心设计采访问题,进行角色分工。
4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苏教版 语文 第一 单元 word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