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1.docx
- 文档编号:3225009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9.73KB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1.docx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1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
(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达摩支曲①
(唐)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②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③。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①达摩支曲:
乐府舞曲名。
摩,一作“磨”。
又名《泛兰丛》。
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
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
③汍(wán)澜:
流泪的样子。
(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是一首________诗,而从题材角度看则是一首________诗。
(2)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
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答案】
(1)古风(乐府、古体诗);借古讽今(咏史怀古)
(2)①用比兴手法烘托,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
②用典故烘托,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
③用景物烘托,用“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
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
【解析】【分析】
(1)古代诗歌就体裁来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特点,所以是古体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颂扬了蔡文姬、苏武二人的爱国热情,斤责了“无愁天子”高纬的误国行径,对有雄心报国的北齐老臣终抱亡国之恨表示叹惋,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2)本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烘托:
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表达爱国之情;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
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故答案为:
⑴古风(乐府、古体诗);借古讽今(咏史怀古)
⑵①用比兴手法烘托,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
②用典故烘托,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
③用景物烘托,用“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
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
【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的文学常识,注意平时积累,并结合诗歌做出正确分析
(2)本题考核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句,答题时先概括诗句的内容,然后描述景物,概括景物特征,再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注意照顾全诗的内容。
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
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
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比喻;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①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③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
④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
【解析】【分析】
(1)做此题要熟知各种技巧术语,仔细品味语言,得出答案。
“明月如霜为比喻”,“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动景衬托了月夜的寂静。
(2)由“天涯倦客”、“故园心眼”读出漂泊思乡之情;后两句楼空人去,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知是梦而梦未觉,极尽无奈感伤;尾句虚写,想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从而解脱。
眼前景,古今情,时空跳跃,宇宙人生。
由此梳理出复杂情感。
故答案为:
⑴比喻 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⑵①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③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
④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
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
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
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 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 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 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A
(2)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
“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解析】【分析】
(1)A项,分析有误。
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
“万里相思一夜中”,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风更添思念,是写愁的深重。
“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
选项认为,“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是曲解文意。
故选A。
(2)来诗诗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春风”是新春之景;“憔悴”,联系上文看,是因于“万里相思一夜中”,“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王诗的承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联系注释看,是药酒名。
该句意思是“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从景和情关系上看,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通过以上可知,二诗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诗是乐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
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A;
⑵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
“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景和情的关系,一般包括:
借乐景抒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情与景的关系有两种:
景是情的触发点,那就是触景生情,先有景后有情;景是情的凝固点,那就是情景交融,先有情再写景。
后一种又可两大类:
①情、景正衬:
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又可以分为:
以乐景写乐情和以哀景写哀情。
②情、景反衬:
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哀伤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愉悦的心情。
又可以分为:
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
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 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 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 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
(1)B
(2)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
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
③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解析】【分析】
(1)B项,“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错误,从诗中来看,两处所提到的琵琶声内容和情感是不相同的,第一次,“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琵琶一曲肠堪断”,这是指宴会上的演奏,由“肠堪断”可知,此时的琵琶声应是哀婉动人的。
故选B。
(2)“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精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