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下册修订《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3221608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49.94KB
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下册修订《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下册修订《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下册修订《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下册修订《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韶关历史,增添作为韶关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发现韶关的历史,了解韶关的历史
教学难点:
如何为韶关增添光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入活动内容:
到民间采风去之韶关之旅
1.历史名人
候安都(519-563),字成师,曲江人。
工隶书,能诗文,兼善骑射,文武双全。
举兵跟随陈霸先平“侯景之乱”,同镇京口,任半陵太守;他定计擒拿对手王僧辨,以功授南徐州刺史,佐陈霸先建立起陈王朝(南朝)。
又奉命率军败北齐徐嗣微,督水师南破余顷与肖孜,晋号平南将军,改封西江县公,享受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
当陈武帝(陈霸先)卒,安都按剑上殿,拥立临川王陈茜为文帝,从而进官为司空。
随后,以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之职会同大都督侯瑛平定王琳。
后又因杀文帝的竞争者衡阳王陈昌,进爵为清远郡公。
从此,安都威名甚重,郡官无出其左右。
后加封为侍中、征北大将军,朝廷并立碑颂扬他的功绩。
但侯安都自恃功高过人,日渐骄者,行为越轨,包庇部属。
天嘉四年(公元563年)春,文帝坐收安都于嘉德殿,翌日赐死。
享年四十四岁。
葬以士礼(墓在今乳源县桂头镇,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毁)。
韶关风烈路就是因候安都的风烈可钦就留传下来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谥文献。
曲江人,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享年六十三岁。
七岁知属文,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应举登乙弟,授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拜左拾遗,上书请求开辟大庚岭新路(今南雄梅关古道),功成迁左补阙。
因才鉴出众,又晋知为司勋员外郎。
宰相张说常荐九龄于玄宗,张说死后,玄宗思其言,诏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适逢勃海王造反,皇帝赐诏,九龄援笔立成,玄宗褒赏曰:
“此卿为文学之士,不知有王佐之才,他日相卿,当以经术济腾。
”即擢工部侍郎知制诰,掌管王命。
官至中书令,为相三年,曾上书废循资格,选拨人才,著名的就有王维、李泌、孟浩然、皇甫冉等人,复置十道采访使,又教河南数州种水稻。
对唐朝的鼎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时,范阳节度使张守圭因安禄山计伐奚.契丹失败,张守圭按法问斩,因安禄山辩解,张守圭便将其执送京师,九龄劾奏:
“守圭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帝不听从,九龄再次上奏:
“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
”玄宗不听,放其归去,遂酿成日后长达八年“安史之乱”,玄宗入避四川,思其先见之言(此时九龄已死),遣中使往韶州祭之。
唐玄宗生日,官僚多献珍异,独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录》,认为“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一一陈述前古兴替之道。
武惠妃俗欲立其子为太子,诬告太子瑛,玄宗欲废,九龄劝谏说:
“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
”武惠妃派太监私告九龄曰:
“公为之援,宰相可长久。
”被九龄斥退之。
李林甫不学无术,口蜜腹剑,初时,玄宗欲以李林甫为相,九龄对曰: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帝不从九龄之言,而李林甫以九龄文章品行为玄宗赞赏,心存嫉忌。
九龄遇事无巨细,皆力争,林甫巧伺帝意,阿谀奉承,日夜思谋中伤九龄。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九龄被罢尚书右丞相。
翌年,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拜扫南归,遭疾死于曲江家中。
自九龄去后,玄宗常思念,每宰相荐士,总爱问:
“风度得如九龄否?
”。
张九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谔谔有大臣节,是一位有远见、创见和革新精神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入相从公始”、“岭海千年第一人”,他为“开元之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
宋天禧年间,州人建风度楼和以风度为路名于市内纪念他,楼今已毁,现尚有《曲江集》十二卷流传于世。
余靖(公元1000-1064年):
字安道,号武溪,曲江人。
自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以及佛道之书,无所不通。
以尤以文才拨萃,著称乡里。
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中进士,初为赣县尉,后到京任秘书监,负责掌管典籍文书,入崇文馆主持校勘《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写出了《三史勘误》四十卷。
景右二年(公元1035年),余靖因谏留范仲淹,与尹洙、欧阳修一同被贬。
他们被天下称为四贤。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余靖、欧阳修、王素、蔡襄一起被擢为谏官,时论重之。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向宋朝请和,辽国不许,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出使辽国,持正雄辩,挫败了辽国的外交恐吓,使宋北境消除了紧张气氛,西边也没有战事。
余靖曾先后三次出使辽国,积极学习外国语言,写作外文诗,但被认为有失大国尊严,出贬吉州,又受中伤,返居故里。
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由于侬智高造反,朝庭起用余靖,任广南四路(即今广西)经略安抚史负责镇压,并解决了交趾(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授尚书左丞知广州。
余靖在南海做官十年,离任时不带走南海一物,因此以“风采清华”称颂于世。
广州有八贤堂,余靖当其一,晚年官至工部尚书。
余靖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
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
后人建风采楼、以风采为路名纪念他。
谭太初(公元1504-1588年),字宗元,号次川,始兴人。
历任江西按察副使、广西参政、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是明代的一位享有盛誉的清官。
据《明史》和《南雄州志》记载,谭太初任江西按察副使期间,对于劳民伤财的驿传制度痛加裁革。
当时大奸臣严嵩权倾天下,其亲友宗属在他的故乡江西仗势侵夺农民的良田,民怨鼎沸。
江西的地方行政长官因惧怕严嵩的势力,无人敢出面处置。
独谭毫无惧色,坚决依法惩办,毫不通融,故人称为“谭青天”。
谭太初去审查军籍时,释放了大批不属军籍而被地方官吏去充数的平民。
有人劝诫他:
“军队的数额不足了,会降罪于你的。
”他坦然回答:
“失额罪小,殃民罪大。
”
谭在任的广西参政期间,正值桂林涝灾,米价腾涨,他请督府开梧州和全州仓的谷米,按平价卖给百姓,因而很快地恢复了灾后的生产。
谭太初在朝廷任户部侍郎期间,曾力荐佥都御史海瑞可大用,坚决反对大臣高拱、太监冯保将海瑞排挤回乡。
谭晚年引疾乞休回家,深居简出,致力于著书立说。
他在家乡筑有“拙逸轩”一座,读书其中,保持清廉晚节。
门人弟子从学者如流。
一生著有《次川存稿》八卷,《族谱》五卷,《自叙年谱》一卷。
谭死后,人们称誉他:
“清介足以励顽,凝重足以镇俗,
谭太初(公元1504-1588年),字宗元,号次川,始兴人。
历任江西按察副使、广西参政、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是明代的一位享有盛誉的清官。
据《明史》和《南雄州志》记载,谭太初任江西按察副使期间,对于劳民伤财的驿传制度痛加裁革。
当时大奸臣严嵩权倾天下,其亲友宗属在他的故乡江西仗势侵夺农民的良田,民怨鼎沸。
江西的地方行政长官因惧怕严嵩的势力,无人敢出面处置。
独谭毫无惧色,坚决依法惩办,毫不通融,故人称为“谭青天”。
谭太初去审查军籍时,释放了大批不属军籍而被地方官吏去充数的平民。
有人劝诫他:
“军队的数额不足了,会降罪于你的。
”他坦然回答:
“失额罪小,殃民罪大。
”
谭在任的广西参政期间,正值桂林涝灾,米价腾涨,他请督府开梧州和全州仓的谷米,按平价卖给百姓,因而很快地恢复了灾后的生产。
谭太初在朝廷任户部侍郎期间,曾力荐佥都御史海瑞可大用,坚决反对大臣高拱、太监冯保将海瑞排挤回乡。
谭晚年引疾乞休回家,深居简出,致力于著书立说。
他在家乡筑有“拙逸轩”一座,读书其中,保持清廉晚节。
门人弟子从学者如流。
一生著有《次川存稿》八卷,《族谱》五卷,《自叙年谱》一卷。
谭死后,人们称誉他:
“清介足以励顽,凝重足以镇俗,
陈遴(应为王字边,而不是走字底,但字库没此字)(1543-1607),字朝爵,号龙崖,翁源县龙田铺人(今周陂龙田村)。
遴少怀大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
在国家民族内外患之际,遴决心从军报国。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潮州、连江等地区数万人起事,粤中大震,总督下令熟兵法者爵万户。
此时,遴献策军门,总督大为赏识,即署把总军衔,命遴领兵前往平息,升为指挥佥事。
平息英德起事,升广东守备。
万历初年,高要、揭阳及山人钟月泉等起事,遴奉命领兵讨平,升为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
平息高要朱良宝,封为肇庆游击将军,后任高州参将。
广东总督凌云翼为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而大征罗旁时(今云浮、罗定、郁南等地),遴领兵从信宜东进。
在罗旁战役中,遴破占山为王的苗瑶军90支,诏封为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
从此,陈遴把家迁至云浮,定居在六都乡。
遴定居后,即精心规划,营建房宇,分田戌兵。
几年间,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正如史书所载:
“山城如画,行者歌,居者宁,缙绅大夫东西上下,而夜拆不击。
”
历史二十一年(1593),遴出任副总兵驻守南澳岛(朝廷直隶),在位时,遴带领岛上官兵广为植树,亲为此举立碑,古树和碑石今仍在。
万历二十五年(1597),倭寇大举侵犯朝鲜,朝廷知遴有谋略,善用兵,又熟悉倭情,命他统领广东5000兵援朝抗倭。
翌年二月,遴被提为御倭总兵官兼水师提督。
当时,遴辖副将陈蚕、邓子龙、游击马文焕、季全、张良等将领,统率水军1.3万人,战船500余艘,开往朝鲜的忠清、全罗、庆尚等海口。
倭寇发现遴的战船后,慌作一团。
不久,日本主政者丰臣秀吉死去,倭寇军心动荡。
遴觉察后,即与邓子友与朝鲜名将李舜臣率兵进击。
邓子龙、李舜臣不幸想继牺牲。
此役,倭船被焚,溺死者数以万计。
与此同时,刘廷部部奋勇攻占行长,直入顺天大城,遴看准时机,两面夹击,焚倭船百余艘。
倭首石曼子率兵向西增援,遴待石曼子战船行驶至半海中,即将石曼子夹杀,并歼其水军300多人。
倭寇仓皇退守锦山。
不久,倭寇偷渡潜伏于乙山中。
乙山崖深道险,将士们望而生畏。
遴亲率兵星夜潜入乙山,包围其岩洞。
拂晓,炮火齐发,山谷震荡,倭寇急奔后山,凭高顽抗,遴率将士殊死攻击,倭寇慌忙逃窜,遴穷追不舍,把来犯的倭寇一举全歼。
战后,遴的鬓发由黑全然变白。
朝鲜国王李公见遴时说:
“大人鬓发尽皓,形容尽变,殊异于曩日接见之时,必用虑于战功之故。
”援朝抗倭,战果辉煌。
论功行赏,遴升为都督同知,世荫指挥佥事。
班师回国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遴奉命征计播州(今贵州遵义)苗民义军,后渡乌江,与各路苗军作战。
万历三十四年四月,遴再次奉命领兵万人平息水艮山起事的苗军,降苗1.3万余人,后奉命调回广东任总兵官。
朝廷论功行赏,封遴为左都督,世荫指挥使。
万历三十五年五月,遴病逝于任内。
朝廷以遴平乱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赠“太子太保”,再荫百户。
朝鲜人民为纪念遴在抗倭援朝时立下的功勋,在遴灭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时)建造了“陈遴别庙”,城内设“太保祖祠”和“太保祠”,钦赐祠联曰:
“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
朝廷对遴的祖辈、家眷以及子孙均作了封赠。
其子孙均作了封赠。
其子孙多遍布于罗定、云浮、郁南、信宜等地,并有迁播于广西、四川者,其中一孙陈泳素,于明末迁至南朝鲜皇朝里,至今繁衍300多户,2000多人。
廖燕(公元1644-1705年):
清初人,初名燕生,字柴舟,曲江人。
他一生潦倒,在文学上却颇有成就。
十九岁时补为秀才,在武水西筑“二十七松堂”潜心经史,攻古文词。
廖燕著述颇丰,收辑为《二十七松堂集》,共十卷,包括论、辩、说、记、序、文、尺牍、传、墓志铭、杂著、疏、书后、词、诗等。
共计文370篇(含卷一自序),诗551首。
其中“杂著”载杂剧《醉画图》、《镜花亭》、《诉琵琶》、《续诉琵琶》等四种。
其中《诉琵琶》是廖燕传奇中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同治元年(1862,日本文久二年),《二十七松堂集》流传到日本,引起日本汉学家的极大兴趣,为之刻刊。
盐谷世弘在序文中称赞说:
“廖燕文以才胜,文章能继承明代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到民间采风去 语文 彩色 年级 下册 修订 民间 采风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