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pdf
- 文档编号:3216952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356.53KB
文献综述范文.pdf
《文献综述范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范文.pdf(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
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学院: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姓名:
王玉_学号:
090760211指导教师:
潘文焰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文献综述1摘要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
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
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
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
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
关键词:
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文献综述21.1.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1.1国外的相关研究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
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
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AdrewvonKursell、SassanSeyedKalal、AnneFarrellPeterson、Dana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
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
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
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occupancy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文献综述3报告,为公园的设计管理提供意见。
李丽萍等(2006)探讨了开放式公园的地位、作用和经营模式,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园发展的对策。
李博、宋云、俞孔坚(2007)针对城市公园的绿地规划和建设特点,综合考虑绿地规模、人口分布和交通成本等因素,采用GIS技术建立了一种绿地可达标指标定量评价模式。
学术论文中对城市公园的研究主要有:
李素英(2006)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城市带状公园的研究,江俊浩(2008)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对成都市城市公园系统的研究。
孙风林(2009)在其博士论文中,以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为个案进行考察,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切入,对社区公园休闲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社区公园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意见。
张运吉(2009)和陆启瑞(2010)分别在各自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中对老年人公园利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公园在满足老年人需求应注意的建设和管理问题。
余汇芸(2010)在其硕士论文中就杭州太子湾公园中游人的游园感受、时空分布及其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太子湾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对策。
何赛男(2012)在其硕士论文中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休闲视角下城市公园的更新与提升的内容和方式。
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学界并没有系统的研究。
本文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就是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地域文化融入公园休闲空间的可能形式,讨论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对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文献综述42.2.2.2.休闲学的产生和发展休闲学的产生和发展休闲学的产生和发展休闲学的产生和发展2.1国外的相关研究早在公元前3世纪,被西方休闲学者奉为“休闲学之父”的亚里士多德,就结合同时代的情况阐述了快乐、幸福、休闲、美德和安宁生活等一系列休闲问题。
但休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并被放在学术层面加以研究,则是近一百年内的事情。
学术界普遍认为,1899年凡伯伦发表有闲阶级论是现代休闲学诞生的标志。
而直到二战之后,休闲学才得以真正开始发展。
1950年美国学者Davi5Riesman出版了孤独的人群,认为休闲问题属于“大众消费”;1962年,PeterBerger发表了闲暇社会学,将休闲问题归类为“大众文化”,两者都将休闲问题纳入文化社会学的范畴。
20世纪60、70年代,欧美的很多社会学家一致认为国际社会正进入一个大众休闲时代。
新的休闲观念强调,休闲不从属于任何工作,是生活的目的和主要乐趣。
同时美国还出现了外一种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最终会造成工作和休闲一体化的观点。
两种观点虽然对立,但都强调了休闲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和加拿大关于休闲的研究异常活跃。
在这一时期,各国学者对休闲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很多学者都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休闲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心。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兴起,促使人们开展休闲活动的时空区域不断拓展,人们的休闲方式和行为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对传统的休闲理论来说,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围绕着这一新的挑战而展开的相关研究,必将给休闲学理论和实践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和进步。
2.2国内的相关研究相比城市公园较为短暂的研究历史,我国有关休闲文化的历史则是相当悠久,从古代起就有相当丰富的关于休闲文化的记载。
其中既有文人、官宦和帝王的生活情趣,也有平民百姓在闲暇时的节庆游戏。
诗经中便有许多诗歌在描述自然和生活的同时,表达了大量的休闲思想、休闲文化和休闲方式。
此外,我文献综述5国休闲文化也受到儒家和道家哲学的深远影响。
但相比西方而言,休闲学成为一门学问被研究的历史在我国并不算久,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关于休闲学的研究才进入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有了较大的提高,包括旅游在内的休闲生活方式受消费结构的转型的影响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理论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随着2000年休闲研究译丛这套丛书的发表,系统地介绍了北美的休闲哲学、休闲经济学、休闲文化学、休闲社会学,西方休闲理论正式传入我国。
之后,国内关于休闲学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进入21世纪后更是出现了一批既有实证基础,又有理论高度的休闲研究著作。
自2000年以来,很多高校陆续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休闲学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开辟了休闲旅游的研究方向。
2005年10月,章海荣、方起东编写的休闲学概论,对休闲学基础理论、休闲心理和伦理、休闲经济和产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概括,对规范学科建设,构建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献综述63.3.3.3.地域性的研究及现状地域性的研究及现状地域性的研究及现状地域性的研究及现状国外地域性的研究首先开始于西方的建筑领域,随着人们对地域性的认识,逐步扩展到规划领域和景观领域。
西方的地域性景观最初是通过表现自然的原始风貌和对本上植物的应用来展现地域特色。
随着地域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场所精神和文脉主义融入了地域的表达之中,同时与生态性结合,形成更科学、更合理的景观处理手法。
总结起来,国外对地域景观的设计主要从木上植物、场所精神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对本土植物的应用是地域性景观的最原始的表达方法,巴西最杰出的造园家布雷马克斯就是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与适合巴西气候特点的植物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景观作品。
其次,人们开始通过场所精神以及文化的追寻来寻求地域景观的表达。
墨西哥建筑师巴拉甘所设计的园林作品体现着浓郁的墨西哥木土特色。
在墨西哥木土文化中,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充满幻想的装饰是一种传统。
富有天赋的巴拉甘把现代园林的精神与结合墨西哥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设计风格。
再次,国外在景观地域性表达上,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自然环境自然属性物质的运用,对场所精神的追寻以及生态的手法,成为地域性更成熟的表达方式。
美国煤气厂公园的设计上,设计者以充分尊重原有基地特征为切入点,结合现状,利用客土及生物技术来净化改良受污染的上壤,对旧机器部分采用原样保存,部分装饰处理,部分组合改造为攀爬装置,化腐朽为神奇,充分的保留和挖掘了场所基地特色。
该项目给废弃工业地的利用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强,节约建设成木,并关注场所文化历史的思路。
文献综述74.4.公共空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公共空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早在1889年,卡米勒西特(CanilloSitte)撰写的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一书,就曾指出“很多城市设计被作为技术层面完成,与此同时在艺术方面毫无建树,庄严而有纪念意义的现代建筑,通常毗邻最难使用的公共广场”,并把地块分割的非常糟糕。
在那个崇尚功能和技术的年代,西特已经开始提倡人性化的尺度的设计思想(克利夫芒福汀,2004)。
二战以后,建筑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得以快速发展,丰富和深化了设计方法和研究方法。
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引入对人们行为和心理的研究是与古典设计方法的重要区别。
传统的视觉艺术方法多从美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强调视觉形式并重视设计者的意见;现代的设计方法从环境和行为的角度考虑问题,强调公众对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的体验。
他们提出:
设计人只是环境的组织者,城市环境不仅是三维空间的艺术,而且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综合的社会场所(梁雪等,2000)。
JaneJacob(1946)撰写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对现代城市漠视城市街道生活,建筑追求高层化,僵硬地用分区概念割裂城市文脉的均质化手法进行批判。
雅格布与西特一样喜欢中世纪街道生活的各种交往和图景,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现代主义城市空间进行研究。
1960年,由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教授著作的城市意象一书就以普通市民对城市的感受为出发点,研究他们如何认识和理解城市。
该书被认为是战后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林奇他们特别关注市民对城市印象的第一感受,通过对洛杉矶、波士顿、和泽西城市民的调查,建立城市印象性的组成要素,并且找出人们心理形象与真实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城市设计的依据。
1966年,罗西(A.rossi)等理性主义者在城市建筑中一书中认为,城市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工制品之一,它与大众艺术一样都产生于“集体无意识的生命”中,这种创作意识表达了居民的多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综述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