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pdf
- 文档编号:3214484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113.27KB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pdf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pdf(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为了更好地提高弱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反思课堂中的教与学及其心理的相互关系,尽力使我们的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
每个学生都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被动实体,而是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主动实体。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怎样教,还应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必须将教学看作是一种“环境的创造”,而不是“组织起学生的特殊认识活动”。
教学就是创造相应的条件,从而得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动、激化、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可见,优化培智班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尊重弱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且结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如:
在语文课上,可实施“问、读、说”等一系列心理重建过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
一、激励学生多问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心理重建过程,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首先是要提出问题,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必定是一个会提出问题的人。
因为提出一个好的、新颖的问题往往会促使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并且提出问题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
在我的语文课中,我总是努力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自我表现,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并调节其探究活动,以此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虽然弱智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但至少课题引起了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究故事情节的兴趣。
二、导学生多读“问”是探索学习的先导,“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对于弱智学生来说。
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因为他们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
如果他们连书都读不好,又怎能说好话呢?
因此我认为语文课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努力做到以读入文,以读析文,以读品文。
使“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可以通过请学生听录音故事,使他们对声情并茂的录音故事朗读产生兴起,并愿意学,愿意读。
在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集体读课文,使他们个个参与读书。
同时请他们在读的时候,仔细揣摩该用怎样的语气。
在读的过程中,我注意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训练。
并采用做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情境。
这可能是弱智学生更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他们更乐意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课文的内容用动作、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惟妙惟肖的演与读,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动作、神态来促进语感训练,可积极防止弱智学生口头语言的干涩和呆板。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的过程,实质上是大脑加工的过程,主要是把来自文字符号的视觉信息和来自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进行比较、预测、判断、推理和共合,从而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由此可见,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技能,教师应重视发挥弱智学生在语文课中“读”的功能,并努力把视觉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在反复朗读中引导他们读通、读懂、读出兴趣、读出成效,为学生的“说”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多说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说”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终体现。
儿童“说”的过程就是把他要传达的思想感符通过语言转化为一种外部的形式,这过程包合了其对语言的理解与生成的过程,反映了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弱智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思维迟钝,反应馒、口齿不清、发音困难等影响了语言的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说的训练,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教材,创设“说”的情景。
感知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的前提,弱智学生认识事物、认识问题需要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参与,需要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险。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动口、动动手、动动脑,将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成活生生的情境、具体可感的物体,可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充分感知。
我在上语文课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
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形体语言来解释词义,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用这些调?
用了有什么作用?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邀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把课文中的故事说一说。
如果学生在说故事的过程中用了不同的语气,并加上了自己的动作,我便给予表扬及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教学化静为动,既发展弱智学生的思维,又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独立设计、自我创造的喜悦,产生积极参与智力活动的欲望,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在引导弱智学生多说时,还要讲究这用多种方法,尽量让他们说得明白、连贯、完整。
要让弱智学生会说,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有机会说、愿意说、有话可说,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培智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读”、“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心理操作过程。
“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个体确定学习的目标。
“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可帮助个体实现理解知识这一目标。
“说”则是学生时所学知识的运用,它可反应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
由此看来弱智学生对刺激的反应需要经过一连串心理上的转换活动,他们学习语文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
培智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心理规律,使学生们能真正做到“会提问”、“会读书”、“会说话”。
一、教学反思课上我和学生都很兴奋,课上完了,但我对这节课的思考仍然没有停下来,1.语言训练意识较强,始终渗透语言训练。
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渗透语言训练,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比较强调语言训练,但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喧宾夺主,还是要以识字教学为主,语言训练只是渗透在识字教学中,为此,我没有忽视识字教学中“四会”这一目标。
通过分类教学与个别训练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我的教学设计成为有效设计。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给学生生活中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言训练,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的教学中我就注意了这一点,效果不错,学生兴趣盎然,语言也得到了训练。
通过让学生说生活中在哪见过这个生字,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结合音序、部首查字法,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识字。
3.直观教具的使用,变抽象、复杂的识字为直观、简单的识字。
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范围较单一、狭窄,大多以物质兴趣为主,对形象、生动的材料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兴趣。
针对这些特点,我注重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4.随时随地进行缺陷补偿。
智力落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出现多方面的身心缺陷,本节课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针对他们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缺陷进行训练和补偿。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没有遗憾,有得必有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学生想象、表达拓展还不够。
爱因斯坦说: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在本次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表达拓展的还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想象空间不够大。
2.进一步注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其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影响,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同龄儿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关注到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今后将增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空间,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增强语文意识,提高理论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让自己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为让他们成为社会人努力。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灵活性和创新性2010-10-2015:
18:
24|分类:
默认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看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阶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空间的确认和赞同。
现代教育论认为: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
新理念带来的新课堂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自主化、开放化,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表述,并最终实现学生“全人”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都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是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改理念进行了实践探索,把弱智学生看作正常群体,但不忽视其认知事物主要停留在客观表面上现象上的缺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进取精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突出活动性、直观性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活动知识和技能。
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
活动中既包括外显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
弱智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让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
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证明了这一道理:
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直观教学为弱智儿童的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教师借以引导弱智儿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例如:
在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形象地展现了小鸟与井底之蛙的对话情景,并让弱智儿童通过教具,做“井”底向天看,感受视角受到“井口”的局限,是弱智儿童对“看到的有限”这个结论及对坐井观天这篇寓言的寓意有了正确的理解。
又如:
通过对小猴子下山一文的直观教学,引导弱智儿童观察小猴子“抱西瓜”“扛着玉米”“捧着桃子”的教学图片,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动作模仿演习,加深了弱智儿童对这些动词“抱”“扛”“捧”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
所有这些表明了直观教学为弱者儿童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深化了弱智儿童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功能有利于弱智儿童对语文的学习效果。
直观教学能活化对弱智儿童语文教学内容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直观教具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上,广大从事弱智教育的教师根据语文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直观教学活动。
例如:
在太阳、地球、月亮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三球仅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活动化“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绕太阳跑”,为文字叙述的课文内容提供了丰富、生动形象的活教材,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强了弱智儿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使了弱智儿童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弱智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尊重自主选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开放课堂要确立、弘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首要的是要构建开放的课堂,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状况、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教师要不断的创建机会,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尊重他们各自对课文内容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还给他们选择作业的权利。
如教学“兰花、梅花、菊花”等词语时,我对学生说,你喜欢哪一种花你就学习那一种花的花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同学之间互读互听(看),自由读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堂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