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1建筑工程概述.docx
- 文档编号:3207060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72.98KB
资料整理1建筑工程概述.docx
《资料整理1建筑工程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整理1建筑工程概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料整理1建筑工程概述
第一章建筑工程概述之建筑学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
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把建造房屋以及从事其他土木工程活动统称为“营建”、“营造”。
“建筑”一词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
汉语“建筑”是一个多义词。
它既表示营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如隋唐五代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建筑等等。
建筑学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人类最早栖身于洞穴,如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洞”。
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巢居的记载。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土石草木等天然材料建造简易房屋。
这种建筑活动把自然环境改造成为适于居住的人工环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在有意识地创造并美化居住环境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建筑学。
因此,用砖石、木材构成的建筑物本身和用文字记述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都反映、蕴含着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成就。
西方建筑学的源流
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拥有大量奴隶劳动力的奴隶社会开始的。
奴隶社会时期建筑文化发达的地区是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
其中,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被继承下来,成为欧洲建筑学的渊源。
埃及产生了历史上第一批各种类型的巨型建筑,有宫殿、府邸、神庙和陵墓。
这些建筑物以巨大的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工程宏大,施工精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以金字塔为代表的埃及古代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几何、测量和起重运输机械的知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埃及人已经会用正投影绘制建筑物的立面和平面图,并能用比例尺绘制建筑总图和剖面图。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前11世纪)的建筑图样留传至今,可资证明。
埃及的建筑主持人,称“王家工程总管”,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甚至死后封神。
这反映了建筑活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
希腊人高度的建筑才能和大量的建筑活动,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希腊建筑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其建筑设计的艺术原则影响深远。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帕提农神庙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瑰宝。
但是直到这时,建筑类型还是不多,形制和结构也很简单。
到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大了,公共建筑的类型增多了。
随着结构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艺术手法也逐渐丰富。
据记载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建筑学著作,涉及建筑物的营造经验、构图法则、施工机械等等,可惜都已失传。
古罗马国力强盛,版图跨欧亚非三洲。
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但建筑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希腊。
罗马人发展了拱券和穹窿结构的技术,求取高大宽广的室内空间,而从希腊引进的柱式往往成为建筑的装饰品。
罗马建筑虽不如希腊建筑精美,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当时出现了罗马这样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其格局不像希腊雅典那样以神庙为城市中心,而是以许多世俗性的公共建筑,如集市广场、宫殿、浴场、角斗场、府邸、法院、凯旋门、桥梁等同神庙一起构成城市的壮丽面貌。
罗马角斗场、罗马万神庙和古罗马浴场著名于世。
三层叠起连续拱券的输水道被认为是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
古罗马建筑不愧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是流传下来的最早建筑学著作。
《建筑十书》分十卷,系统总结了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实践经验,论述了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法、各类建筑物的建造原则和建造方法、施工工具和设备、供水技术乃至选址、阳光、风向等与建筑有关的各种问题。
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228年,罗马城出现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
东罗马帝国从公元334年起在各地设立建筑工程训练学校。
建筑学校的出现反映建筑学知识开始可以采取系统的理性化的方式传授。
欧洲中世纪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分裂和教会的统治。
宗教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
拜占廷建筑继承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遗产,同时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等地的经验,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
拜占廷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在教堂建筑中创造了用四个或更多的柱墩通过拱券支承穹窿顶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中心对称式建筑形制。
在拜占廷建筑中,中心对称式构图的纪念性艺术形象同结构技术相协调。
它的代表作当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在西欧,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失传了。
10~12世纪,由于当时建筑上的木构架易受火灾又难以加大木结构跨度,于是开始探索石拱券的技术,形成了罗曼建筑。
石拱券技术的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建筑近似框架式的肋骨拱券石结构,与相同空间的古罗马建筑相比,重量大大减轻,材料大大节省。
用来抵挡尖拱券水平推力的扶壁和飞扶壁,窗花格和彩色嵌花玻璃窗,以及林立的尖塔是它的外部特征。
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和特征给人以向上的感觉,体现了追求天国幸福的宗教意识。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技术和艺术形象达到了高度统一。
12世纪下半叶,建筑工匠分工已经很细,有石匠、木匠、铁匠、焊接匠、抹灰匠、彩画匠、玻璃匠等,技艺日益精湛。
当时称为“匠师”的工匠首脑掌握着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在长期实践中对石拱券的力学知识比古罗马时代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绘制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和细部大样,制作模型,还参加施工,积累了大量经验和知识,推动了建筑学的发展。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这个运动反对神权,要求人权,追求自由和现实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重视科学理性的思想,形成了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反对教会文化统治的浪潮。
15世纪初,这个浪潮涌进建筑学领域,被遗忘的古罗马建筑文化,又成为崇奉的对象。
勃鲁涅列斯基通过对罗马废墟的研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做法以后,顺利地解决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大穹顶的建造问题。
这座大穹顶于1434年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在此以后,很多艺术家如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都纷纷涉足建筑领域。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集当时艺术和技术之大成,穹窿顶便是米开朗琪罗等人设计的。
此时期建造的大量贵族府邸,也反映文艺复兴建筑技艺和艺术的高度水平。
文艺复兴是巨匠辈出的时代,也是建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在这一时期,建筑设计从匠人手中逐渐转到专业建筑师手中。
他们以丰富的知识,睿哲的眼光,探索古罗马建筑的法式和规律,总结当时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一代风格。
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的建筑制图也逐步完善。
15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伍才娄创制透视图,扩大了制图领域。
后来法国数学家蒙日于1799年出版的《画法几何》一书是文艺复兴以来建筑制图方法的总结。
科学的建筑制图方法问世后,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更加精确的表达手段,有助于建筑学的发展。
随着建筑创作繁荣,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建筑活动,各种建筑学著作纷纷问世。
其中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第一次将建筑的艺术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关的门类加以论述,为建筑学确立了完整的概念,是建筑学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育以“艺术私塾”为主,1562年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瓦萨利创办设计学院;1563年佛罗伦萨城巨富美第奇创办艺术设计学院以代替“艺术私塾”;1655年创立于巴黎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793年更名为国立高等艺术学院。
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有完善的建筑系科的学院,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有广泛的影响。
学院总结并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建筑艺术的成就,对建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艺复兴晚期,由于企图突破已有的建筑程式,追求奇特奔放的效果,崇尚豪华富丽的装饰,而出现了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风格。
十八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开始以后,机器大工业生产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
建筑物日益商品化,城市迅猛发展,建筑类型大量增加,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日趋复杂,形式和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十分严重,因而在二百年间,建筑师不断地进行建筑形式的探求。
一种倾向是将建筑的新内容程度不同地屈从于旧的艺术形式,于是产生了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这些流派;另一种倾向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探求新的建筑形式。
后一种倾向顺应了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成为近代建筑发展的主流。
19世纪下半叶钢铁和水泥的应用,为建筑革命准备了条件。
1851年为伦敦国际博览会建造的水晶宫,采用铁架构件和玻璃,现场装配,成为近代建筑的开端。
至20世纪初终于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和有机建筑等流派。
一批思想敏锐的青年建筑师,在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
范德罗、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和美国建筑师赖特是现代建筑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主张和建筑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包豪斯校舍和流水别墅等是当时的代表作,它们不论在使用功能、建筑形式、结构造型以及材料运用上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随着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建筑学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
主要体现在:
从理论和实践上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致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意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技术和艺术特点;反对不合理的外加的建筑装饰,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突出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统一;将建筑艺术处理重点放在空间组合和建筑环境的创造;重视建筑的社会性质,强调建筑同公众生活的密切关系,重视建筑的经济性。
这些现代建筑基本理论的建立,标志着建筑学完成了又一次重大飞跃。
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建立包豪斯学校。
包豪斯的教学活动将现代建筑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同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为现代建筑理论的传播作出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现代建筑中出现的某些忽视精神生活的需求、忽视民族和地区文化差异的倾向,特别是某些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公式化的倾向,产生了怀疑,重新探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等问题,在建筑风格上又出现了多元化倾向。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建筑流派,其中以后现代主义较为活跃。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过程,这是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造成的。
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就建造了大规模的宫室和陵墓。
在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建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艺术造型特点来自结构本身。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群体组合,形成以“院”为单位的组合体。
院的尺度、空间形式常常形成变化序列,有主从,有韵律,既有宫殿建筑等严整的对称布局,也有园林、住宅建筑等灵活的非对称布局,至今对现代建筑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建筑有自己独特的装饰方法和室内布局方式。
在装饰方法方面,中国建筑采用石雕、木雕、砖雕、金属件、馏金、贴金、壁画、彩绘、琉璃、镶嵌、织物、编竹等多种装饰手段,利用油漆和各种矿物颜料以及金箔的光泽,造成或鲜艳浓丽,或淡雅朴素的视觉效果。
在室内布局方面,则用各种隔断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结构技术和丰富的艺术处理手法的高度统一,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学的高度成就。
中国建筑学的发展有长久历史。
先秦古籍《考工记》的《匠人》中有关于专业建筑家的最早记载。
由于工程实践和计划管理的需要,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关于计算距离、土方、材料用量、建筑基址(城寨,营垒等)的尺寸及面积等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如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宋代秦九韶《数学九章》等著作中均有大量有关建筑的运算例题,水平很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料 整理 建筑工程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