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202954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1.76KB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
22《论语》四则第1课时总序第69个教案
课型讲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理解《论语》四则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培养语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一、 诵读佳句,了解论语。
古有李杜诗篇万口传: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有孔孟之道皆天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先哲语录流传至今,仍旧韵味无穷。
你了解“孔子”吗?
我国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课件演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今天的语文课,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先慢读全文。
2、播放朗读录音磁带,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
2、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
3、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4、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后记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22《论语》四则第2课时总序第70个教案
课型讲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学习的部分。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古为今用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放古筝曲子,课件演示进入文本。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人云:
“文以载道”。
《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此环节以《论语》这部经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其蕴含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白读中思考是最好的阅读方法。
)
二、读文
1.请学生自由朗读《〈论语〉四则》,把文言文的文本读通、读顺、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该断句的地方能够很好的断句。
2.请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四则》,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请同学再读课文,读出你的理解。
3.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先四人一组,互读互评,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汇报,一句一句的理解,教师补充指导每句中的重点字眼,弄懂大概含义,体会其中的道理。
(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
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这样也就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谈体会。
教师创设有趣的语境,学生体会感悟。
(听了这个故事你了解到了什么,联想到了本课的哪一句话。
(课件演示)
(这样设计以故事的情节促进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升华学生对深刻哲理的认识。
)
四、背诵
1..在上面的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师要乘胜追击,同学们能够从古文中想到经典,学习古文还非常注重积累,鼓励学生背诵。
2.背诵也要采用多种形式。
后记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23卜算子·咏梅第1课时总序第71个教案
课型讲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的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咏梅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
学生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
出示课题:
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 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
咏梅题目“咏 ”是什么意思?
(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
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思考:
词和诗有哪些不同?
相机介绍上阙、下阙。
2、分别读读上下阙
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
再次自由读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
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寒冷?
出示:
寒风刺骨 冰天雪地 雪 冰天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大地冰封 寒风凛冽 寒气逼人
(3)理解: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
形容极度严寒。
犹:
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4、小结 “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5、配乐吟诵:
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
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背诵上阕
6、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
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齐放 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 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 花团锦簇 百花怒放 (齐读)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梅花在哪儿笑?
怎样笑?
笑什么?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下面句子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严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义务作报春的使者,无私奉献,以此为乐)
后记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23卜算子·咏梅第2课时总序第72个教案
课型讲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要求:
1、理解陆游咏梅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陆游咏梅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
:
点拨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词作的标题。
驿:
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开无主:
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无主:
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著:
更加受更:
副词,又,再。
著:
同“着”,遭受,承受。
写尽了梅花的孤寂、凄苦。
一任:
任凭,任随。
群芳:
指各种别的花卉。
碾:
压碎。
4、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译文:
在驿亭外面的一座断桥旁边,有一棵孤单寂寞的梅花正在开放着,可是却无人观赏,也无人理睬。
特别是黄昏时候,本已独自忧伤,还要遭受风雨的欺凌、蹂躏。
它并不想争夺春光,任凭其它花儿千般嫉妒。
即使飘零落地,碾成淤泥,化为尘土,只有芳香依然如初。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
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三、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
3、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后记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24*墨竹如人第1课时总序第73个教案
课型讲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默竹图。
教学重点:
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题“默竹如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
二、介绍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三、自主学习:
1、解词:
学习生字、新词
注意:
“绰”读“chuò”,不要读成“zhuó”;“诣”读
“yì”,不要读成“zhǐ”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
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
赈济、溢于言表、造诣
2、交流材料: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