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第七章酸和碱的反应3.docx
- 文档编号:3199663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18.38KB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第七章酸和碱的反应3.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第七章酸和碱的反应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第七章酸和碱的反应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第七章酸和碱的反应3
酸和碱的反应
1.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和反应要放热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
C.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D.酸碱中和反应完全后溶液的pH=0
2.下列各组的两个概念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A.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B.酸、含氧酸
C.混合物、纯净物D.单质、化合物
3.稀硫酸分别与铁、氧化铁、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有()
A.四种B三种C.两种D.一种
4.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铁锈B.大理石C.石灰水D.锌粒
5.下列反应中,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是否发生反应的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D.镁和稀硫酸
6.在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硫酸溶液,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Fe2O3B.ZnC.Cu(OH)2D.Fe
7.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
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水B.牙膏或肥皂水C.火碱液D.食醋
8.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B.中和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9.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0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0.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OH和CU(NO3)2B.H2SO4和Na2CO3
C.Na2CO3和Ca(OH)2D.NaCI和KNO3
11.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
BaCI2:
有毒,误食了碳酸钡会引起中毒,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学生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得到的物质中一定有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
设计实验加以区分是哪种可能。
(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13.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
中和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1)以下是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的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数据:
加入盐酸
的体积
(V)/mI。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
升(△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试绘出溶液的温度变化(∆t)与加入的盐酸体积(V)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变化的趋势,说明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后,再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为22℃。
由此,该同学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
该同学根据________________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14.完全中和某硫酸溶液,需要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若改用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钙,反应后溶液()。
A.pH>7B.pH<7C.pH=7D.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5.有些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如果用氨水(NH3·H2O)中和它,能得到一种氮肥硫酸铵[(NH4)2SO4]。
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与其他三种基本反应相联系,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______________。
(2)你想过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如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
,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
请你分析:
①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微粒示意图。
17.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v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右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_______(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_______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反应,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人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________,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
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8.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9.某工厂以流量Q1排出含硫a%的工业废水,现往废水中注入含NaOHb%的工业废水将其酸性中和后再排出。
要使处理后的废水pH约为7,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流量Q2(结果用分式表示)。
(已知Q1、Q2代表单位时间流经溶液的体积,且含酸废水的密度和含碱废水的密度均为
)
20.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
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江同学的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2HL稀硫酸,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________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小伟同学的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钾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钾溶液V2mL。
小明同学的判断:
小江的实验说明能用碳酸钾溶液来验证;小伟的实验还不能,需再做一个实验才能说明。
实验并判断: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硫酸,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
【结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思】在小江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B.相当于指示剂C.作催化剂
参考答案
1.D2.A3.C4.C5.B6.B7.B8.A9.C10.D
11.3HCl+Al(OH)3==AlCl3+3H2O
BaCO3+2HCl==BaCl2+H2O+CO2↑
12.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稀盐酸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
液,变红证明有盐酸,变蓝证明有氢氧化钠。
13.
(1)在0~10mL之间,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上升;而在10mL~20mL之间,中和反应已经完成,由于滴入过量的常温下的酸液,温度逐渐降低
(2)否为固体NaOH遇水也会放热
(3)U形管中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升高的现象
14.A
15.2NH3·H2O+H2SO4==(NH4)2SO4+2H2O
16.
(1)①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K2CO3+2HCl==2KCl+H2O+CO2↑
③Ba(OH)2+2HNO3==Ba(NO3)2+2H2O
(2)CO32-、H+OH一、H+
17.
(1)碱酸
(2)碱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
(3)消耗掉的H2SO4溶液的质量:
24.5g
消耗掉的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l.10g
答:
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18.
(1)不正确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人酚酞试液也不会变色
(2)(其他方法合理也可)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盐酸过量
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无变化恰好中和
19.答:
氢氧化钠溶液的流量为
20.NaOHK2CO3H2SO4+2NaOH===Na2SO4+2H2O
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无气泡产生,记录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为V3mL,V3>V2
[加入与小伟的实验不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足量),再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无气泡产生,记录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为V3mL,V3≠V2(或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与小伟实验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不等)]B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葡萄酒营养丰富,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
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2、土桥盛产蓝莓,其果实中富VE、VA、V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K、Fe、Zn、Ca等矿物质元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专题 汇编 第七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