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docx
- 文档编号:3186190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06KB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docx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在这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此同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缓慢,这样,身心发展暂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常常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
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风暴期”“动荡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生理特点
初一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开始阶段,这是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外形的变化:
(1)身高
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身高的迅速增长,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家长不经意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是常事;但男女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一般女生的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所以初一新生中女生往往身高高于男生。
(2)体重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在体重上也有较大的发展。
平均每年增长4.4-5.5公斤,初中三年以后,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
(3)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是初中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初中生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状态,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娃娃胡,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
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使得男女初中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
2.内脏机能
(1)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很不平衡,骨骼的增长比肌肉快,四肢的增长又比躯干快,因此少年的体形很像窄肩、扁胸、长腿的“豆芽菜”。
(2)心脏的发育跟不上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所以青少年容易发生头晕、疲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
(3)大脑的发育在量上没有显著的增长,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脑重量已有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则有较大进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日益明显。
(同时存在片面性、固执性)(小学高年级开始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应注意:
①对于身体上的这些急剧变化我们应密切的关注,及时的加以说明、解释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困惑和负担。
②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发展,但强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害到骨骼的发育。
③及时补充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豆制品、鸡蛋、牛奶、核桃仁花生、芝麻、水果)保证身体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
空腹不喝牛奶无法吸收,饭前吃水果,不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④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强,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家长现在可能都有感觉,小孩以前在小学成绩很好,怎么到了初中就只有七八十分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知道以前只有两门(科目少),今天没听懂明天老师还会讲,初中不同科目多,难度加大,天天都有新的内容,所以,要改变学习方法,不能还象小学那样一味的死记硬背。
例如:
英语单词的记忆,天天都有,量很大,不是孩子不记,记了背了一下就忘了,总是没有成功的体会,慢慢的就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兴趣,就可能放弃了,但是如果用音标,掌握规律,又轻松又有效果)从生理条件上讲,他们完全有这个基础和能力,关键就是我们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
心理特点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生理迅速发育的同时,心理发展也呈现着阶段特有的表现:
1.自我意识的高涨
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这一阶段初中生自觉不自觉的将一部分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内心情感丰富起来,经常会考虑“我为什么是我?
”“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倾向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当然最好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
(但是他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明确的客观结论,有时候还会让自己陷入迷茫中,甚至对人对事出现一些敏感、偏激的认识,过度强调自己的观点并伴随夸大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
照镜子、穿漂亮的衣服、发型)防止虚荣嫉妒心理的产生。
自我意识即人对自己各方面的主观认识,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个体能正确认识自我,认同自和我悦纳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不良的自我意识会不切实际地过高或过低评估自我,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或由于自负,自大目空一切,过于张扬和扩展自我;或由于自卑,自我否定导致自我贬损,形成羞怯、萎缩性人格,其结果都不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
教育者应从培养初中生正确看待自己,增进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和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入手,帮助其形成客观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做我真好”的健康观念,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使之逐步达到自知、自尊、自信、自勉和自控,达成理想与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独立意识增强
随着身体的发育,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不喜欢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干涉,要求独立自由的倾向非常明显,原来叽叽喳喳开始变得沉默了,自己在心里考虑了,其实不是不想说是怕说了之后不是反对就是干涉(例穿衣打扮、说话行事)
盲目交朋友,寻找精神安慰
盲目模仿成年人
3.反抗心理
反抗性是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对一切外在的力量予以排斥或拒绝的意识和行为。
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使得初中生急于向成人树立和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一旦这种自我独立的要求得不到认同,屡遭挫折,便会产生偏激的想法。
{例如:
对父母的悉心照料和关心极力拒绝和厌烦;(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
)当自己的主张被父母或教师否定时,会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挑战权威(玩游戏、打电话)}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要接受也不会一口答应,讨价还价的。
常表现为:
一硬碰硬式。
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他们遇到自己不愿顺从的人和事时会公开拒绝,很容易与对方发生激烈争执。
这种对抗往往时突然爆发的,并且任何方式的劝解都会无济于事,但是事过之后他也会很快平静下来。
(例万荣桥)二是冷漠式。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内向的学生身上,女生比较多见,他们以沉默和不置可否来表达反对。
这种不呡不火的态度比较固执,不容易平息、转移和分散。
长期如此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严重的可能引发闭锁心理。
(性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朋友亲疏、老师关系)
初中生的反抗性有容易迁移和泛化的特点。
当他们对某个人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言行不满时,会将这个人全盘否定,而且会使他们对对方所在的集体或同一类人都产生抗拒。
因此初中生们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就被他成一无是处;妈妈的话引起他反感,爸爸的话也很快失效。
这很容易使他们的对抗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结果更加恶化,产生被孤立的主观感受和极度压抑的情绪体验。
这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存在于初中生身上的反抗性带有较复杂的性质,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自己具有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有时是为了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矛盾的)
4.情感体验的矛盾性
这一阶段情绪表现体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并存。
5.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1)与朋友的关系:
改变儿童时期团伙式的交往方式,初中生有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需要有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因此,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
(一般为同性)当然,随着初中生志趣和爱好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内心生活越发丰富,很难在一个朋友身上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
所以,他们可能与某一个朋友的交往只限于某一方面的兴趣,而与另一个朋友的交往又只限于另一方面的兴趣。
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主要包括:
忠诚,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共同的苦闷和烦恼,性格相近、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支持等。
朋友之间会公开自己认为最重要、最秘密的事。
这种朋友之间的交流对心理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能够使他们通过别人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的了解自己。
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更积极、更富有信心、勇气,能更好的发展各种社会能力,减少孤僻、自闭、自卑心理的发生。
鉴于朋友的这种重要性,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选择可以帮助其健康成长的益友。
在之后的阶段中,还会出现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但由于初中生自控能力差,认识片面等因素的影响,(喜欢就是爱)要及时加以引导,把其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个人爱好,充实课余生活,防止寂寞感的产生,同时学习相应的生理知识,以理智战胜情感上的冲动,帮助他们度过情感动荡期。
(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童年时期孩子在情感和生活中都很依赖父母,进入初中后,更多的是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依赖的方式有所改变,之间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与父母的情感不如以前亲密了;
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要求独立的愿望非常强烈;
在观念上和以往完全接受父母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同,开始审视许多以前一贯信奉的观点,审视的结果与父母意见常常不一致。
随着初中生生活范围的扩大,分辨能力的增强,会发现父母身上的一些缺点,与此同时,由于掌握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会有其他近乎完美水平的偶像出现,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总的来说,初中生心理的发展呈现出既反抗又依赖、(父母)既开放又闭锁、(朋友)既勇敢又怯懦、(公众)既高傲又自卑(情绪)的矛盾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①要创造稳定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氛围是子女成长的催化剂。
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养,会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
有研究表明,破裂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单亲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率也很高。
②形成良好的家庭教方式养:
Ⅰ.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不能仅仅用分数、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
我们家长都很注意孩子智力发展,但对孩子品德、意志、毅力、劳动习惯、生活能力的发展就不那么严格,总想着只有一个小孩不能让他太累、太受苦了。
(但丁说过: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一个孩子在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要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
热闹能不能成功智力20%、非智力因素80%:
博士杀人新生跳楼
Ⅱ.教养方式的改变:
前提:
家长自己要健康,一方面要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工作生活中郁闷焦虑了要及时调整,以免这种消极的情绪影响孩子,另一方面自身也要加强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注意关注新鲜事物(青蛙恐龙大虾mmGG你不知道,代沟话不投机半句多)。
尤其是母亲,许多研究表明,母亲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
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
母亲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
方式:
儿童时期父母、老师在孩子眼里是权威,言听计从,升入初中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这时父母最好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 心理特点 如何 进行 有效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