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实用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docx
- 文档编号:3185374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5.46KB
21 古诗三首 实用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docx
《21 古诗三首 实用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古诗三首 实用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古诗三首实用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本单元围绕“人物的品质和特点”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都是通过事件,或通过写人的动作、语言,来表达高洁的情操、勤奋的精神和舍己的品质。
《古诗三首》包括《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三首古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古人的高尚品质,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作者以冰心玉壶自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形象;在《塞下曲》中,通过写边疆战事的激烈,体现出边疆战士不畏艰难、保卫家园的精神;在《墨梅》中,诗人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品质。
《文言文二则》包含《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二则文言文分别介绍了少年时期的车胤和李白是如何苦学成才的故事。
文本看似简短,却让我们领悟到了只要勤奋苦学、坚持不懈,他日必成大器的道理。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邮船在海上失事后,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本文文笔细腻、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英雄的崇敬与赞颂之情。
《黄继光》这篇课文写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自我介绍”,旨在通过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中,把自己介绍出去。
“习作”的题目是《我的“自画像”》,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细心观察生活中的自己,准确表达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进一步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品质和特点。
“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列举了一些描写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词语,以及古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需要学生积累,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激励人生的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单、晕”。
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三首》,积累描写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大意,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理解古诗文的写作方式,初步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所表达的作用,感受人物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3.学习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会动作和语言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引起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3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单、晕”。
积累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三首》,积累描写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会动作和语言的描写。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引起共鸣。
教学措施
1.采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古诗词三首》《文言文二则》的字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到文言文。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针对文言文,首先要把文章读熟,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要引导学生会朗诵、会背诵,在读的基础,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其次在读的时候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停顿得当,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最后展开想象,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发挥自主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在教学中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图画和光影等把学生带进人物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写出人物身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2课时
《文言文二则》2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2课时
《黄继光》1课时
口语交际:
自我介绍1课时
习作:
《我的“自画像”》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单”。
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与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单”。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与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
多情自古伤离别,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常有的事,有的人选择用音乐来表达离别时的心情,而有的人则选择写离别的诗来表达心情,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芙”和“壶”。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壶、雁、砚”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芙”横画微倾,下面第二横比第一横长,撇捺舒展。
“洛”左小右大,三点呈弧形,撇捺舒展,“口”对称倾斜。
“壶”字形对称,上面的“士”不要写成了“土”。
“砚”左小右大,右部“见”撇画舒展,钩画外展。
“坤”左小右大,左部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申”字形对称。
易错提示:
“蓉”下部的“容”不要忘记中间“丶”,中部两点呼应。
“雁”半包围结构,里部“单人旁”不要少写一个,右边是四横。
“乾”左部倒数第二笔是提,不是横,右部钩画外展。
(3)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各:
洛(洛河)—略(侵略)—格(格外)—烙(烙印)—赂(贿赂)
见:
砚(砚台)—舰(舰队)—现(现在)—靓(靓丽)
申:
坤(乾坤)—伸(伸展)—呻(呻吟)—审(审查)
(4)多音字。
单
(5)重点词语释义。
芙蓉楼:
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寒雨:
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
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
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
天刚亮。
客:
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
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孤:
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
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玉壶:
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塞下曲:
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
没有月光。
单于: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
遁:
逃走。
将:
率领。
轻骑:
轻装快速的骑兵。
骑,骑兵。
逐:
追赶。
满:
沾满。
墨梅:
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洗砚池:
传说会稽山下有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
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王冕称他家有洗砚池的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池头:
池边。
头,边上。
淡墨:
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
痕迹。
清气:
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
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结合生字词释义,思考问题。
(1)大家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呢?
明确: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2)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
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
(3)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
明确: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4)请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首诗呢?
明确:
想象作者送别友人时内心的寒意和不舍,诗人高尚的气节,不随波逐流的心志。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诗的第一、二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这两句诗提到了哪些景物?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这两句诗提到了秋雨。
秋雨带给人惆怅、凄凉的感觉,使作者联想到明日一早就要送友人离去的孤独画面。
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突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2)这两句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不舍的心情。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感受高洁情怀。
(1)第三、四句写的是谁?
明确:
诗人自己。
(2)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
写出了自己不会为被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3)“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全诗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全诗的诗眼。
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以及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
3.分析诗人的人物形象。
明确:
苍茫的烟雨和孤寂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孤独之感,楚山孤独地峙立,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更以晶莹剔透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的品格。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明确:
王昌龄 唐代 边塞诗人 从军行七首 出塞 闺怨
2.总结。
这首诗通过写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课时(《塞下曲》《墨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芙蓉 洛阳 玉壶 大雁 洗砚池 乾坤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短短一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塞下曲》《墨梅》,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仔细品读《塞下曲》,回答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结合生字词释义,读通诗意。
(1)什么是“塞下曲”?
明确:
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大家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呢?
明确:
卢纶(739—799),字允言,唐代诗人,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从军所作之诗多风格雄浑,情调慷慨。
代表作有《塞下曲》《村南逢病叟》《长安春望》等。
(3)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
明确: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古诗三首 实用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 实用 教案 统编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