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3184098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29KB
整理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整理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八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关键》之九
20年月日
A4打印/可编辑
《七~八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关键》之九
七八年级,孩子更需掌握学习技巧
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只要孩子肯去学习,那他们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因此家长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醒孩子去学习就可以了。
但当孩子考入初中之后,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很出色,但到了初中,成绩却在一直下滑;有些家长甚至还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很努力,但尽管如此,他们的成绩仍然很不理想……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也许大多数的初中孩子和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这里,我要告诉孩子和家长们的是,在初中阶段,并不是学习了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也正是从七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进入了讲究学习技巧的阶段。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用我的小侄女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小侄女学习很自觉,也很勤奋。
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她还会把白天老师讲的内容认真地复习一遍。
我曾观察过她复习的全过程,为了把生字记得更加牢固,她会抄上十遍、二十遍,甚至抄满满的一页。
当然,学习其它学科,如数学、英语等也是用类似的方法。
当时侄女的学习成绩很出色,我对她这种“勤奋”的学习方面很赞同。
但好景不长,到了初中之后,侄女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在我帮她寻找成绩下滑的原因时我才发现,她还在运用小学时那种“勤奋”的学习方法,为了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记住,她往往是一遍遍地抄写、一遍遍地背诵。
但无奈初中的课程太多,她往往会顾此失彼。
长久如此,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下滑。
为什么我那在小学时学习优秀的小侄女,到了初中时成绩会突然下滑呢?
我们应该从她的学习技巧方面来分析。
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同,我发现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他们都做到了两点:
一是用对了学习方法;二是坚持了正确的学习习惯。
就拿我小侄女的事例来分析,老师讲完课后,她能做到及时复习,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关键是,她用错了学习方法。
初中的科目繁多,如果每种科目都用那种机械重复式的“勤奋”方法学习,一来她的时间会不够用,二来并不是每一总科目都适合用这种方法。
因此,在初中阶段还沿用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下滑是很自然的现象。
就拿数学这一科目来说吧,到了初中阶段,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与小学时完全不同了。
在小学时,老师教孩子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会一遍遍地重复给孩子讲,而且还会带领孩子做大量的练习,因此孩子很容易就学会这些内容。
而且只要他们学会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他们的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
但到了中学却完全不是这样,例如,老师会用很少的课时把奇数、偶数全部讲完,让孩子自己课后去做练习,而这时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不仅仅是奇数、偶数的概念,他们需要掌握的是找出奇数与偶数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学会奇数求和、偶数求和等更加复杂的问题。
初中是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从初中开始,孩子的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等将完全不同于小学。
由此可见,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初中三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一个告别小学思维的关键期,一个培养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的关键期。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对我所教的学生重复这样一个观点:
只要掌握了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顺利的渡过七年级的适应期、八年级的提高期、九年级的最后冲刺期。
而事实也证明,在初中阶段做到这两点的孩子,不仅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而且他们在初中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也特别顺利、特别轻松。
因此,我从这两方面来介绍初中的学习技巧:
一方面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把数学、语言、英语、物理、化学等这几大重点科目的学习方法分别做详细的介绍;另一方面介绍科学的学习习惯,即从学习的具体细节着手,分别介绍做学习计划、预习、复习等科学的学习习惯。
学好数学——找到“窍门”是关键
在我教数学多年的过程中,经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怎样才能把枯燥难懂的数学学好呢?
”我很奇怪,数学怎么会枯燥难懂呢?
学习数学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呀。
也许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不认同这一观点,但我却可以这样说,只要找到了“窍门”,学习数学就会变成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因此,这些初中的孩子要想学好数学,“入门”是关键。
很多家长也许要问:
“孩子从小学开始已经学了六七年数学了,为什么到了初中才开始‘入门’呢?
”其实,这还要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说起。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所学的一些最基础的概念、基本的运算等,大约到了五六年级,才出现的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此时小学数学逐渐向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过渡。
而初中的数学却以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主,当然还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等。
所以,大多数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初中的数学太难了!
我就曾认识这样一个孩子:
她学习很认真,因此在小学时她的成绩特别突出。
到了七年级,语文、英语等学科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她的数学成绩却突然下滑,而且不管她如何努力,成绩还是没有办法提升上去,为此她感觉到很苦恼。
后来,这个孩子找到了我,并把她的苦恼告诉了我。
我问她:
“你觉得初中的数学与小学的数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
“没什么不一样呀,就是初中的数学要难多了,有时老师讲课我听懂了,但一到我自己做题时,我还是不会做。
”这个孩子无奈地说。
这时,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的数学为什么会学得这样吃力了。
不明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她肯定还是用小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学习初中的数学,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她如何努力都不会学好初中数学的。
其实,在孩子升入七年级的那一刻起,家长就要鼓励孩子扔掉“小学思维”和“小学的学习方法”,用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去对待新一阶段的学习。
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小学时,当孩子学习“用简便方法计算公式”时,方法无非就是那样几种,老师也会带着孩子多次练习。
在这种重复的练习中,孩子很容易就会明白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解题方法叫做重复练习法。
但到了七八年级,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也许一节课,孩子仅仅就学习了这样一个概念: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但当孩子看到对应的练习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不小于60度,问这个多边形至少会有多少条边。
”这是八年级数学中的一道题目,这道题目的考查点只有一个,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但它考查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我可以这样说,初中数学是一个“换脑”的学科,它能把孩子的“小学生思维”转变成“成人思维”。
具体来讲,初中数学的“换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孩子思维不严谨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严谨;
当孩子的反应不灵敏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锻练,孩子的反应就会变得十分灵敏;
当孩子的思维没有逻辑性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练习,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逻辑性极强;
……
由此可见,学好初中数学也是孩子成功素质提升的关键,所以,让上初中的孩子学好数学就变得重要而紧迫。
那么,学好数学的“窍门”又有哪些呢?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很多成功孩子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供初中生及家长们借鉴。
方法一:
把课本“吃”透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任何学科都是这样,把课本的知识“吃”透,考试时80%的分数就可以到手了。
只是这一点在数学这一科目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
一天,一个孩子拿着他的课堂练习册找到我,问:
“老师,这些题目我怎么都不会做呀,几乎是做一道错一道?
”
我问他:
“课本上的那些基本概念你都掌握了吗?
”
“那些内容您讲课时我都听懂了,应该是掌握了吧!
”这个孩子底气不足地说。
“别‘应该’掌握了,而是一定要掌握。
不如你先把课本内容认真地看一遍再做这些题试试?
”我认真地建议他说。
这个孩子听了我的建议,第二天,他一见到我便开心地说:
“老师,看课本真灵耶,把课本看一遍再做题,练习册上几乎所有的题目我都会做了。
正如这个孩子所说的一样,把课本“吃”透就这么神奇,只要把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真正弄懂了,再做起那些课后题以及随堂练习册上的题来就会顺利得多。
有很多七八年级的孩子都会自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他们完全听懂了。
但其实,他们听懂的仅仅是老师的思路,而真正的知识他们并没有掌握。
因此,当老师讲完课之后,再认真地把课本内容看一遍,包括基本的概念、基本定理的推导、基本公式的推导等,只有把这些内容掌握了,孩子才有“资本”去做那些课后题以及随堂练习册上的题等。
当然,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做题总是出错,为了让孩子更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他们会专门为孩子买很多本课外辅导书,并规定孩子每天必须做几道题。
其实,大多数家长的这些行为都属于盲目的行为,孩子做题总是出错,做家长的不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是强迫孩子大搞“题海战术”,这不但不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孩子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七八年级,孩子要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吃透课本。
因为七八年级的数学考查最多的还是基本定理、公式,以及这些定理、公式的变相运用等。
所以,只要孩子把课本内容“吃”透了,把基础打“牢”了,数学取得好成绩是很容易的事情。
方法二:
告诉孩子,在做题之前,把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找出来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我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消极接受型;一种是积极主动型。
当然,并不是说消极接受型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学习,其实,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在认真地学习,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学,也不知道去学些什么。
因此只能是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老师吩咐一步,他们动一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的事情是,在平时,这些孩子表现都很出色,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但一到考试时,这些孩子的成绩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这些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积极主动型孩子的学习时间并不会很长,有时他们甚至会做一些老师没有吩咐的事情,但正因如此,他们的学习效果很好。
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
在一次数学小考前,我留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孩子们自由复习。
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记公式、背定理,而李浩却一直都在翻一个本子,我走过去问他:
“在看笔记?
”
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说:
“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知识。
”
我借过他的本子仔细翻了翻,发现这个孩子真是聪明极了。
他把所有的定理、公式都总结到了这个本子上,并把每个定理、公式所对应的各种题型都总结在下面。
也就是说,不管是大考、小考,只要他把这个本子上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整个学期,甚至整年所学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为什么会这样出色了。
这个孩子就属于典型的积极主动型的孩子,他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的方法,并懂得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
其实,从这个孩子的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做数学题时,让孩子把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找出来,有利于孩子打开思路,更有利于孩子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当然,如果家长也引导孩子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把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题型都记录在一个本子,就等于让孩子把学的知识都“串”起来了,从而使孩子能够做到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点。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那些定理、公式之间都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甚至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推导与被推导的关系。
因此,如果孩子用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点,那孩子所学的这些内容就会变成一个“串”,因此,每次只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年级 下册 数学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