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 文档编号:3182474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66.39KB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首次来到成都,当谈到成都给以他的第一印象的时候,他惊讶地表示成都的发展太快了,那些高楼大厦就是最好的见证。
B.陕西省汉中市今年投资上百万举办“油菜花节”,甚至为了搭建会场及停车场,撂荒50多亩农田,这种奢华的做法引起游客广泛刍议。
C.在大学创新体系中,相当多的学校对本科教学不以为然,许多院士、博导和学术带头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在本科教学第一线长期耕耘。
D.公立医院改革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方面药费降了,但是另一方面门诊费和其他医疗服务费却大幅提升,最终让患者来承担改革的成本。
2.(2分)(2015高一上·南昌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
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B.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凿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C.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D.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本质上就是一个表彰人类科学最高成就的荣誉,它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2分)选出下列各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男孩子从小就知道“长大辛勤劳动,赚钱养孩子老婆”的道理,
②日本现在有个词“草食男子”很流行。
草食男子是指对恋爱、结婚不太积极的男子,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并自得其乐。
③古时候,为了传宗接代的需要,男女到了适婚年龄都会选择配偶。
④但是,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男女地位的平等却被慢慢改变了。
⑤女孩子也认为将来嫁入婆家,相夫教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⑥男性的“男子气概”渐失,女性则越来越显示出她们强悍的一面。
A.③②①⑤④⑥
B.②③①⑤④⑥
C.③①⑤④⑥②
D.②③④⑥①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4.(6分)(2016高三上·烟台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面对欣赏对象时,我们对于形制的重视还是倾向于大江大河,峻岭崇山,长篇巨制,富丽堂皇。
由于形制巨大,决眦而入,砉然映现,使人大为震惊。
今日之欣赏语言常有“太震撼了”一词,用来表达内在情感的一时之震动。
如果是小形态,小丘小壑,小虫小草,断然不会有如此惊兀。
譬如观齐白石笔下小昆虫,那么细微而薄的翅羽,那么细腻的触须,是不会惊呼震撼的,只是暗暗叫绝,对如此笔调细细把玩。
大小只是空间形式,物质形制而已。
明人谢榛认为:
“大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演露骨。
”可见,大未必佳,小未必不佳,不可执著于外在的恢宏与浩大。
禅语云“芥子足以纳须弥”,这就是小的魅力。
有的书法作品实在很小,这是它的规定性决定的,如一枚木牍书法,一枚信笺纸,就是以如此尺度示人的。
一个人在如此小的空间表现,同样是一种精神需求,同样需要技法的力量、审美的力量,能够表现到何等分寸,并不可因为小而轻视。
但我们往往会提出小中见大的意见,以为这是小作品的高境界。
其实小就是小,未必见大。
小而精致、灵动、巧妙,如此持守于小,已经足够。
震撼是一种美感,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力量,使人猝不及防,魂魄失守,惊谔无措,一时身心悚动,难以自持。
唐人论书诗中常有这种观赏的效果,书者执笔疾驰,观者激动失色失声,整个场面互动,一时鼎沸。
这种美感是明显的,由此更易于表达、渲染,更令人倾倒。
这使得表达时落了俗套,所谓“太震撼了”,千人一词,似乎不如此言说不足以表现心灵状态。
那么,震撼之后有多少人细细把玩,将其放在平静的心态下呢?
所以清人张向陶问得好:
“听到宫商谐畅处,此中消息几人知?
”
相比之下,更有悠长意味的是那些细流涓滴不绝如缕的幽微之美感,它们不动声色,细细诉说,让人激动不了,无所谓震撼、震惊,似乎寻常之至,甚至还有一些柔软、微小,倘若心情粗糙匆匆而过,还真的把它们忽略了。
这一类的小作品,有着江南那般的秀气、秀色,以韵行于婉曲,深婉不迫,不冲动、兀傲,具备平静温和之致。
在缓慢的生活节奏时代里,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细细品咂,没有急匆匆赶路的焦灼,更没有一次性消费的决断。
那么,那个时代那些人,就有可能去发现那些婉约、细腻之美。
有古典诗词欣赏者提出了欣赏的“弱德之美”,想一想还是很有道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固然有豪迈之美,“大江东去”也有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做振聋发聩之声,但是我们去读姜白石的词,那词中经常出现的暗水、坠红、冷香、淡月、寒蛩,笔致清虚,意境空灵,善于以冷色调来处理炽热,使之雅化弥漫。
初始时阅读是会脱手放过的,再读时就有了睹水中花影、帘里美人之感,如微风花上过,冷香疏影时隐时现,反而不能释卷了。
由于作品不正面地给欣赏者强烈冲击,反而使人生出好奇,经婉曲小径引导,走入幽僻处,注意到了大场面所没有的景致。
宋人包恢说:
“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
”
(节选自朱以撒《优婉不迫》,有删减)
(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作品的大和小只是空间形式和物质形制,欣赏者对于大和小的领会,会有截然相反的心理体验。
B.艺术家应尽力创作形制巨大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更具震撼力,更能带给人们难以忘怀的审美体验。
C.形制的大小并非是艺术审美的关键,小未必不佳,优婉不迫的小作品,更具悠长的意味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D.审美鉴赏不可执着于外在的恢宏与浩大,小作品虽然对技法的力量要求相对较低,但同样具有审美的力量。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形制巨大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气势宏大的阳刚之美,给与欣赏者的心理体验是非常独特的,让他们感到突兀、惊谔、震撼。
B.形制纤小的优秀作品多具备精致、灵动的特点,与形制巨大的作品相比,能带给我们平静愉悦的心理体验,更适宜细细把玩。
C.无论是形制微小的小作品还是气势恢宏的大作品,虽然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但同样需要创作者具备特定的创作技法和审美追求。
D.形制纤小的作品,虽然在形体上精致小巧,但在内蕴上则一定表现得含蓄蕴藉,优婉不迫,耐人寻味,更为广大读者喜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禅语云“芥子足以纳须弥”,“芥子”就是微小的芥草种子,“须弥”指须弥山,微小的种子可包藏巨大的山体,用以说明小的形制同样具有让人惊叹的震撼力。
B.“听到宫商谐畅处,此中消息几人知?
”原意是很少有人会体会到诗歌韵律的精妙之处,用以说明大的形制虽令人震撼,但不一定能给人带来精微细致的审美体验。
C.作者以姜白石词的婉约之美与陆游、苏东坡的词进行比较,两相对比,肯定了姜词雅致委婉,意味深长,同时也批评了豪放派作品平实直白,缺少艺术表现力。
D.结尾引用宋人包恢的话用以阐明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即好的作品在内容上要含蓄深刻,有意蕴;在形式上要平淡自然,切不可追求华丽的辞藻。
5.(13分)(2017高一下·太原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下第一桩
凌鼎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嘴里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
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了,天下竟有如此好东西。
郑有樟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之,都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这香樟木桩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
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不愿离去。
阮大头看出了郑有樟的偏爱心思,不无得意地说:
“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
”
郑有樟从小缺木,所以取木“有樟”,而今,这古桩化石出现在眼前,这不是缘又是什么?
郑有樟下决心非把这天下第一桩弄到手不可。
他很诚意地对阮大头说:
“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命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
您老成全我,割爱吧。
你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
”
阮大头一听,笑笑说:
“想看,尽管看;想买,则免谈!
再说就伤和气了。
”
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
郑有樟不甘心,他实在太喜欢那天下第一桩了。
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郑有樟吃饭想着这事,睡觉想着这事。
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
他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人创作雕刻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已连续雕刻好多年了。
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
事不迟疑,郑有樟第二天就开了小车赶到浙江那老艺人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
果然不出郑有樟所料,阮大头一眼就相中了这大型根雕作品,请郑有樟爽快出价。
郑有樟很坦率地说:
“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想换你的树桩。
”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
“肯卖,价钱好商量;不肯卖,你抬走吧。
”
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悻悻而回。
藏友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着那天下第一桩,就给他出主意。
藏友甲说:
“派人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心甘情愿出手……”
“损、损、损,骗他老人家,于心何忍。
”郑有樟不同意。
藏友乙说:
“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
”
“你们怎么尽是馊主意,难道就想不出一个金点子?
”郑有樟脸色凝重了起来。
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藏友们才知道,他去了安徽,去调查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
他翻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回来后窝在家里写了篇《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
据郑有樟考证:
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安徽著名的博古斋收进,后为画家闵双城收藏;元代时为贵族王孙铁木儿秘藏;明代时,在安徽布政使及大收藏家华佰裘等多人手里珍藏;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就不知去向,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最近,才重现江湖。
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至清初有人吟咏此桩的诗文。
郑有樟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后,交给阮大头斧正。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对这天下第一桩有如此感情,很是感动。
他拉郑有樟说:
“来,我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
”
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说:
“啥话别说,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
”
郑有樟去搬天下第一桩时,他特地沐浴焚香,极是虔诚,出屋进屋前,还点了鞭炮、放了高升呢。
当时人群中说啥的都有,有说“神经病”的;有说“作秀嘛”;有说“文人怪癖”的……
郑有樟一点不恼,他乐哈哈地说:
“我全当补药吃。
”
(原载《人民文学》2004年增刊,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郑有樟见了“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不愿离去,阮大头得意地说要将树桩当作镇宅之宝:
两人的反应为下文的情节做出铺垫。
B.郑有樟命中缺木,才取名“有樟”,现在“天下第一桩”出现了,他决心要把它弄到手,说明他脑袋中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C.郑有樟重金买来的水浒人物根雕,是浙江东阳一位老艺人雕刻的,不如“天下第一桩”历史悠久,因此阮大头没有看中,也不同意做出交换。
D.小说记叙了郑有樟对“天下第一桩”的考证资料,既是表现“天下第一桩”的珍贵的文物价值,也表现了郑有樟的为人品性。
E.小说围绕一件藏品“天下第一桩”展开,通过郑有樟向阮大头求取树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批判,表现了做人做事应诚心正意的主题。
(2)
小说中郑有樟是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3)
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完全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