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docx
- 文档编号:3171453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67KB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docx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
汉字也是这样。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
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
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
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
“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
予一人。
”郑注:
“《观礼》曰:
‘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
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
③于是翦其发。
(《顺民》)
④臣错茅臣。
(《晁错传》)
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
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
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
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
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
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
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同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
(《城濮之战》)
例①是共同的意思,例②是供给的意思,例③是拱揖的意思,④是恭顺的意思。
一个人字身兼四职,也就是分别记录了四个不同的词。
这对运用文字来说是经济,但字的兼职过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模糊。
为了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就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别发担它的兼职,共字本身就要用以表示共同、共合这一个义项了。
像这样,我们把原先定一字多职共用字“共”称为母字,把后来特地为分担母字兼职而造的供、拱、恭等称为分化字。
从记录同一个词(比如供给的供)所用字的时代先后来说,古用“共”而今用“供”,于是“共”与“供”构成古今字。
同样,“共”与“拱”、“共”与“恭”也分别是古今字。
古今字的绝大多数是母字与其分化字构成的。
这类古今字从后世表主的分工上看,又有几种情况:
(1)古字表引申义,今字表本义。
例如“益”与“溢”。
益字小篆作,像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是水漫溢,引申则又有增益、利益、更加等义。
后来加水旁新造“溢”字专表本义,“益”则只表引申义了。
古书先后在记录漫溢这个词时,益和溢构成了古今字。
《吕氏春秋·察今》:
“澭州暴益“,用的是古字。
类似的还有:
州——洲、止——趾、要——腰、责——债、监——、新——薪、閒——间、景——影,等等。
(2)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
例如:
“莫”与“暮”。
莫字的古字形象日落草莽之中,本义为昏暮,因时常借用为“莫须有”的莫,后来便又加日旁新造暮字专表本义,莫与暮构成古今字。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用古字。
类似的还有:
孰——熟、然——燃、衰——簑、北——背、原——源、午——杵、县——悬、它——蛇,等等。
(3)古字表本义和部分引申义,今字专表某一引申义。
例如“解”与“懈”。
解字从角从牛从刀会意,本义为解剖,引申又有懈怠、松懈的意思,后来加心旁新造懈字,用以专表解字的这一引申义,而本义和其他引申义(如放开、解脱等)仍由解字承担。
古书先后在记录懈怡、松懈的懈时,解与懈构成古今字。
《史记·李将军列传》:
“胡虏益解”,又《张释之传》:
“王生老人,曰:
‘吾袜解’。
”均用古字。
类似的还有:
知——智、被——披、坐——座、没——殁、反——返、食——饲、赴——讣、振——赈、潦——涝、张——帐,等等。
(4)古字表本义,今字表假借义。
例如“辟”与“避”、“闢”、“譬”、“僻”。
辟字多久评论和,从(儿同人)从辛会意,本义为法,在上古又经常假借为躲避、开闢、譬如、乖僻等字,后来增加形旁,分别为这些假借义新造专字。
古书先后在记录这些词时,辟字在不同词义上分别与避、闢、譬、僻构成古今字。
《郑后克段于鄢》:
“姜氏欲之,焉辟害?
”《晋灵公不君》:
“晨往,寝门辟矣。
”《晃错传》:
“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无骞汙之名。
”《礼记·中庸》:
“辟如行远必自迩。
”皆用古字。
类似的古今字还有:
栗—慄、信—伸、胃—谓、舍—捨、戚—慼、采—彩、牟—眸、师—狮、莩—殍、澹—赡、母—毋,等等。
(5)古字和今字的表义具体化。
例如“受”与“授”。
受字甲骨文作,像彼此双方以手交接一凡(盘)之形,《说文》训为“相付”。
彼上授受,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古代施受同辞,接受和授予均由受字表示。
《新唐书·高俭传赞》:
“古者授姓受民,以旌有功。
”这里的受即是赐予(付予)的意思,是用古字。
后世新造授予专表授予义,而受字专表接受义。
教—学、示—视,与此同。
祝—咒,也是古今字。
祝,甲骨文作像一人跪于神位之前张口致辞之莆。
祈祷于神,可求赐于己,也可求降祸于,是祝字本含有祝福和诅咒两方面的意思。
《诗经·大雅·荡》:
“侯作侯祝,靡屈靡究。
”疏:
“口告而祝祖之也。
”后世新造咒字,专表诅咒之义,而祝字专表祝福之义。
兽—狩,也是古今字。
兽字甲骨文作,从单(狩猎武器)从犬器从犬会意,是狩的本字。
古代“名动相因”,行为动作与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每用同一个来表示,故兽在上古兼有禽兽和狩猎两个方面的意思,后世新造狩字专表狩猎(动词),而兽字则专表禽兽(名词)了。
像这样的古今字,其今字都是为表义的具体体面化而造的专字。
以上所列举的由母字和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不仅具有造字早晚先后的区别,而且绝大多数的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别主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古字为声符),这给我们识别这类古今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2.由于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古今字。
书面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使用同音假借来调剂汉字的记词职务。
原本由某个字担负的记词职务,到了某个历史阶段,因为种种原因,便改由别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承担了。
而且往往一直承担下来,成为记录这个词的正字。
于是前后两个字在彼此交接的那个词义上构成古今字,也就是被借字与借字要成古今字。
例如伯字,本主为“长”(老大),其引申主可特指“诸侯之长”,“春秋五霸”的霸原本作“伯”,《汉书·文帝纪》:
“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
”伯与霸所表示的词义判然有别。
后世五伯的伯借用霸字充当。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霸字下说:
“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也。
”但一则“不还”,到唐代这个借字即已成为正字,至今不变。
于是“伯—霸”在“诸侯之长”这词义上构成古今字。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古字(被借字)只把部分记词职务转移给今字(借字),而自身仍然承担着余下的职务。
例如“何—荷”就是这样。
何字甲骨文作,像人有所担荷之形。
《说文》:
“何,儋也。
”儋即担字。
由于何字经常要承担记录疑问代词“何”的职务,于是本义就另借荷花的荷字,而除本义之外的其他职务仍由何字自身承担。
类似的古今字还有:
内—纳、见—现、女—汝、閒—闲、泉—钱等等。
这类古今字,在古字将部分词职务转移给今字之后,古字与今字分别记录的词,往往是词义不同、词也不同的词,因而在读音上也往往略有差。
另一种是古字(被借字)把自己的记词职务完全转移给了今字(借字),今字通行为正字之后,古字往往被废弃。
例如:
“彊—强“就是这样。
彊字从弓畺声,本义是“弓有力”引申为凡强劲之称。
这个字产生得很早,在西周金文中常用以表示强力、强大的意思。
而强字从虫弘声,本义是一种虫子“蚚”,产生在战国之后。
由于彊与疆形近易混,彊又与强同音,且强的本义极少用,地是后世便借“强”为“彊“,不久借不还,遂使彊字完全被强字取代而废亡。
类似的古今字还有:
辠—罪、迻—移、—俟、—溺等。
这类古今字往往是古字的义项单一,今字的义项也不多,且本义罕用,所以今字在淘汰了古字之后,不仅不不会影响表义的明确,反而能使习用的汉字字数为之减少。
这是社会对用字的正确选择。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由母字分化构成的古今字,虽然都是社会为着养活某些字的兼职而调剂职务而分工的结果,但是二者毕竟不是一回事。
前者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转移部分职务,即用增加乙字的兼职来减少或取代甲字的职务,不造成汉字的增益;而后者是采用新造分化字的办法来分担兼职,造字了汉字的增多(使用异体字来分担职务的结果,使原来的音义全同的一个字变成了意思不同的两个字,实际也等于造了新字)。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后面要讲的通假字也有区别。
通假字是共时(同处于某个时代)的暂时借用现象,在某个词义上通假字不能完全取代被通假字的地位而成为记录这个词的正字;而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则是历时(前后不同时代)的永我性的借用现象,在某一词义上,借字(今字)完全取代了被借字(古字)的地位而成为记录这个词的正字。
例如“早”与“蚤”是通假字,在早晚这个词义上,“蚤”只能在某一时代暂时借用为“早”,并不能最终取代“早”而成为记录“早”这个词的正字。
“见”与“现”是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在显现这个词义上,自从“见”把相应的兼职“借给”现字以后,“现”在后世便完全取代了“见”而成为记录显现这个词义的正字。
3.古今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构成古今字。
异体字本是音义全同、记词功能也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但是随着汉语和社会用字的发展变化,一部分异体字也会发生变化。
不同时代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也往往会构成古今字。
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词义的分化而导致两个异体的记词职务有了分工,由某一体专门承担记录发化出来的某一义项,而另一体则承担记录其余义项。
于是这两个异体便在不同时代的某一义项上构成了古今字。
例如“常—裳”本是一对异体字,本义是“下帬”,即今所谓衣裳的裳。
“常”除表本义外,还被借用为表示经常、曾经等。
于是在词义分化的前后不同的时代,在衣裳这个义项上常与裳便成了古今字。
又如“雅—鸦”是一对异体字,本义是鸟名即乌鸦。
雅又借用为文雅、雅正的雅。
词义分化后,鸦专本义鸟名,雅则只表假借义文雅、雅正等。
于是雅与鸦在鸟这个名义上构成古今字。
这一类的古今字,实际上是由两个异体先分化成两个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字,然后才构成古今同词而异字的。
被分化出来的一体,与前面所说的后出分化字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实质的不同。
这类古今字还有:
邪—耶、猶—猷、谕—喻、吏—事、沈—沉、著—着,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异体的出现有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今 通假 异体字 之间 联系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