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古诗词鉴赏.docx
- 文档编号:3169518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06KB
七八年级古诗词鉴赏.docx
《七八年级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八年级古诗词鉴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八年级古诗词鉴赏
【1】望岳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
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
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
有什么作用?
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5.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花也落泪,怅恨亲人离别,鸟啼令我心更乱。
这句运用拟人的手法。
借景抒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6.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
运用细节描写,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忧国思家的情怀。
【3】石壕吏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
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1】归园田居
1.本诗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
(主旨、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愿”指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使至塞上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_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3.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在叙事写景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远离故土的思念。
4.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5.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二字的妙处。
“直”是“笔直”的意思,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
“直”字使景物在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坚毅。
“圆”是“浑圆”的意思,滚滚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圆”字给人以温暖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
6.结合具体语句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讲究的构图:
从天边到地下、由近及远,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概括性极强;
第三,色彩丰富:
有漫漫黄沙、白色的烽烟、橘红色的夕阳,构成了一幅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图。
【3】渡荆门送别
1.本诗的作者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_。
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
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3.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入”“尽”字好在何处。
“随”是“随着”的意思,山随着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了,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是“流入”的意思,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无尽的原野。
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尽”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渐消失了,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下,是“飞下来”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别。
【4】登岳阳楼(其一)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陈与义_。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一动不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哀伤和顾影自怜、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4.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诗人满头白发独立秋风中,面对那枯木沧波怀古伤今、生出无限悲愁。
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风,又比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诗人的家国之恨。
课外古诗词十首
【1】长歌行
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
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
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徒”字是“空”“白白”的意思。
意味深长:
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野望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5.体会“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6.分析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达感情,照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伯夷、叔齐在殷亡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
怀采薇,诗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隐居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3】早寒江上有怀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__。
2.这是一首 怀乡思归抒情诗。
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 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3.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两句寓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路茫茫的愁绪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6.《论语·微子》里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
这里作者借“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7.说一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一句写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八 年级 古诗词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