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316385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8.82KB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体悟一个奔跑着的心路历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散文。
此文常见的教学设计一般侧重于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这样的设计其实没有做到散文教学的,形神合一。
母亲只是作者的一个抒情载体,作者显然不是仅仅要我们了解他的母亲。
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其文本解读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从母亲去世到创作该文,其间写过无数怀念母亲的文字,三十多年的感念里仍是充满自责与内疚。
正是这样一颗忏悔的心,使他愈加明白了母亲所说的,好好活的真正含义,因而能超然地对待死神的一次次降临,把病痛当作人生的另一种享受。
因此,本设计重在对《秋天的怀念》做深入的情感体验,感悟作者对母亲做出的那份迟到的忏悔,体会作者对生命那份坚定的承诺,体悟作者有绝望脆弱到迷茫彷徨到豁达超然的心路历程。
【教学目标】1、理清结构,感知母亲的形象。
2、品味语言,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
品味语言,探究“好好儿活”的内涵。
难点:
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双腿瘫痪,身体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他就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史铁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感知课文:
1、文章围绕“看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PPT出示:
感知课文:
文章围绕“看花”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预设:
(1)我答应母亲春天里看花的请求。
(2)我答应母亲秋天里看菊花却因母亲病故,而未能成行。
(3)我和妹妹秋天里赏菊花。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句话在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预设:
“好好儿活”。
三.探究“娘俩好好儿活”
(一)师:
母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
预设:
1.“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
”
PPT出示: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
”
(1)点拨:
请大家做狠命捶打两条腿的动作。
(2)点拨:
请大家说说你此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
此时我的心里是愤怒、不平、生气、自卑、难过等。
(3)点拨: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狠命地捶打自己可恨的腿,并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明确:
在我痛苦绝望的时候,在我觉得自己没有用的时候,通过我的语言体会到作者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什么意思,觉得自己只是累赘,是负担,是废物,感觉不想活了。
师:
是啊,21岁的他瘫痪了,最好的年华遭遇残疾,这是谁都无法承受的灾难,那种痛苦绝望可想而知了。
(4)点拨:
把作者当时那种痛苦、绝望的,觉得自己没用,不想活的心理读出来。
预设:
2、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PPT出示: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1)点拨:
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
读出作者的暴怒无常。
(2)点拨:
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明确:
从突然、砸、猛地、摔这些词语体会到的。
(3)点拨:
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有这样的举动?
明确: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美好的事物,越是看到美好的事物,才会让遭受灾难的史铁生会越加痛苦和悲伤。
师:
作者却把痛苦的情绪与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这样一对比就愈加反衬出他那种痛不欲生的处境。
而且这一句的语言很特别,“望着望着”“听着听着”与“望着”“听着”相比,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能营造出一种意境,把人带入这种情境。
(4)把史铁生的暴怒无常读出来。
(二)师:
面对痛苦、绝望、脆弱的史铁生,母亲是又怎么做的呢?
预设: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PPT出示: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1)点拨: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
母亲对孩子的不放心,疼爱儿子,关注儿子,理解儿子,对儿子小心翼翼的。
(2)点拨:
你透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明确:
悄悄地:
充分体谅我痛苦的心情,给我一个尽情发泄痛苦的
偷偷地:
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怕我轻生。
又悄悄地:
不放心我,不打扰我
眼边红红的:
哭过,尽量不让儿子看出来。
(3)点拨:
运用第一人称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
PPT出示:
运用第一人称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
我心里想:
。
明确:
①、我心里想:
儿子心里太痛苦了,让他发泄一下吧!
②、我心里想:
孩子你可不要想不开啊!
③、我心里想:
擦擦眼泪,一定不让孩子看出来。
④、我心里想:
我情愿截肢的是我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啊!
⑤、我心里想:
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我去死呢也行。
过渡:
面对不想活、觉得活着没用的儿子,母亲说了什么话呢?
预设: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PPT出示: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
这里的“活”是什么意思?
明确:
活作为儿子来说是活下去、活着、生、打消死的念头、生存、有生命、能生长、与死相对、活命的意思。
对于母亲来说是克服病痛延长生命多陪儿子,陪伴儿子有限的时光。
四.探究母亲昏迷前的话:
1、师:
当我答应和母亲去看花的时候,母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朗读我和母亲的一段对话,揣摩母亲和我对话时双方的表情和动作,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PPT出示:
母亲():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我():
“什么时候?
”
母亲():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
我():
“好吧,就明天。
”
母亲():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
我():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
母亲():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1)点拨:
讨论交流,揣摩母亲和我对话时双方的表情和动作,回答所填内容。
PPT出示:
母亲:
憔悴、央求“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我:
爱理不理、敷衍“什么时候?
”
母亲:
喜出望外“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
我:
漫不经心“好吧,就明天。
”
母亲:
高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
我:
不耐烦“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
母亲:
兴奋、絮絮叨叨“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2)点拨:
①、央求换成要求可以吗?
明确:
央求是恳求、乞求的意思,这里有母亲的恳求、乞求、商量、期待。
要求是命令式的、必须的。
所以不能换。
②、喜出望外: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儿子答应母亲看花,母亲就像得到好事一样,因为为了这一天母亲等了很久了。
(3)母亲是在身体什么样的情况下推我去看菊花?
(病重)病重还推我去看菊花,那母亲的表现喜出望外、高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兴奋,絮絮叨叨你能看出母亲的病重吗?
明确:
第一段一个句子的提示语中,一个“总是”不禁让人望文生义,联想起母亲常常这样说的情境,一个慈祥的母亲即使每次都碰壁也不放弃同样的请求。
一个被病痛苦苦折磨的母亲,丝毫顾不上自己,全身心地想着儿子,甚至卑微地央求儿子,只为了让儿子去看看菊花,母亲只关注儿子,完全忽略了自己。
正如作者在《我与地坛》中所写: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
(4)再配乐读,读出人物的情感。
2、师“第二次看花我同意了,因母亲病故而未能去成,但母亲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深深记得:
请同学们将昏迷前未说完的话补出来。
PPT出示:
请同学们将母亲昏迷前未说完的话补出来。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
母亲让我们兄妹俩好好儿活。
五、探究:
我俩要好好儿活
过渡:
母亲去世7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说:
“我们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
”
1、点拨:
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懂得了怎样好好儿活。
PPT出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明确:
面对困难,不畏惧。
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价值!
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
2、点拨:
这里的活又怎样的深意呢?
明确:
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师:
史铁生懂得了应该怎样用行动履行母亲“好好儿活”的诺言!
正因为作者的心境变了,眼中的景物才会如此明丽,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
生活中的他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PPT出示:
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他在病榻上坚持写作,发表了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文坛上引起轰动。
其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并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于2002年被评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
师:
史铁生《我与地坛》里也表达了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之情。
师: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什么情感?
(怀念之情)
PPT出示: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
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
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
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
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我与地坛》
师总结:
正是因为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改变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的一生,成就了他的一生。
正是因为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使史铁生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变化,有绝望脆弱到迷茫彷徨到豁达超然的心路历程。
让身体残缺的史铁生实现了灵魂的完整。
6、拓展延伸:
PPT出示:
推荐阅读:
课后阅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我与地坛》和《务虚笔记》。
板书设计:
好好儿活
学情分析
一、依据文本特质,设计学情问卷
课前,笔者依据《秋天的怀念》散文文本的特质,设计学情问卷。
问卷的内容如下:
①读完这篇散文,请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③读完这篇散文,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④在阅读这篇散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惑需要教师帮助,请陈述。
之所以在设计学情调查问卷时要依据文本特质,是因为文体往往折射出作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等。
一个作家选择哪种文体来进行表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他所要表达的重点其实已经通过文体特质得以显现。
不能无视文本文体的教学,否则就会使散文没有散文的情思,小说没有小说的内涵,诗歌没有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秋天 怀念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