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docx
- 文档编号:3163152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7.20KB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1.《诗经》的语言特色?
——答:
《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
句型富有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
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叹方法,强化抒情。
如: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
”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
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
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
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
《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什么是赋、比、兴?
《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
——答: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比、兴就是: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
《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
使被说明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
例如:
《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诗经》中大多借句起兴,借“外物”起兴,所“借”之物和内容没很大联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例如:
《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左传》的艺术特色(05年已考其辞令特点)
——答:
《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叙事特点精彩细密。
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微地展现其发展过程。
通过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把相关的事实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
例如:
晋楚城濮之站②在战争描写时,不仅描写出生动逼真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还具体揭示了战争的背景和胜负原因的交代,注重描写与战争相关的政治、外交活动。
例如:
城濮之战。
二、▲人物个性鲜明。
①《左传》特别注重人物的描写,采取随事写人的方法,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随着叙事的展开,通过细节、场面、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例如:
对晋文公重耳的描写②《左传》笔墨简省,故事性强。
对于次要人物,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细节,展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
三、辞令的委婉巧妙,典雅从容。
4.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主张有:
a有教无类b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卷c提出很多对教育的精辟见解“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问阙疑”“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重视诗、乐对人的熏陶作用。
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e强调美与善、文与质的统一,提倡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孟子的论辨艺术
——答:
孟子的文章表现出高超的论辨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
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以巧妙的方式把话题引到王道仁政上。
②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入,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
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
③通过设问,使对方暴力其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
④其正面议论,都能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
例如:
《天时不如地利》一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层次分析。
6.《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寓言的特点<04年已考>)
——答:
《庄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表现于①《庄子》的理想本身就带有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然的艺术境界。
如:
《逍遥游》中描写了翱翔于天地间得大鹏与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遥游”。
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
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
例如:
《齐物论》中庄生梦蝶。
庄子产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奇想。
③《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激情。
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
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
例如《大宗师》。
《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二。
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①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
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
如:
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
③《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
庄子主张“得意忘言”④《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
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
▲三。
意出尘外的想象。
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
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
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
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
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
7.屈原作品中进步的政治思想
——答:
屈原的理想是使楚国走向富强。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
首先,政治上,主张“美政”,重德政又重法制。
在《离骚》中,他以尧、舜和桀、纣的例子,希望楚王接受桀、纣覆亡的教训,象耿介的尧、舜一样寻找治国的正确道路。
其次,屈原提出了“举贤授能”的政治改革主张。
希望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如:
《离骚》中“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再次,屈原提出要修明法度,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
在《离骚》中,描述了楚国贵族集团当权,使得贤人疏斥,小人得志。
及各种黑暗的政治现象。
8.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
——答:
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有:
一、结构宏伟,富丽堂皇。
表现在①讲究场面的开阔,讲究层次分明②多层次的描写,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由近及远③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④司马相如主张“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总揽人物。
”故此,他的赋形成了多种生活,多种场面,多种气氛构成的广阔复杂而又及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
二、讲究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大,穷尽极相,惊心动魄。
但总体气氛富丽、欢愉、热烈、庄严。
三、极大程度的利用了汉字字形构造的特点,在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强烈视觉刺激。
几十个山字头、鱼字旁,草字头等等的连用,增强文章视觉上的气势。
9.董仲书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
董仲书散文方面的特点是:
首先,一变贾谊、司马相如豪迈雄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转为温文尔雅、侃侃论道。
其次,引经据典、深奥宏博、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给人以醇厚典雅之感。
唐代裴度“董仲书、刘向之文。
通儒之文也。
”
10.《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答:
《汉书》和《史记》都是正史上著名的纪传体史书。
《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
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
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
《汉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
它与《史记》相比的特点有:
一、《汉书》写人叙事不以夸张见长,在娓娓而谈中以简练的笔调勾画人物,把人物的神情心理展现出来。
而《史记》则是注重于绘声绘色渲染气氛,描写情节。
例如《苏武传》。
二、《汉书》语言简洁规范,韵味悠远。
《史记》则是感情浓烈,气势雄放。
例如《汉书》里的《公孙贺传》。
三、《汉书》中部分篇目直接来源于《史记》,进行加工。
其生动性较《史记》弱,但语言的简明规范却多有提高。
例如《魏其武安侯列传》。
四、《汉书》材料周全,扎实稳妥,看法全面。
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见,对历史人物评价更加公允。
例如:
贾谊。
《史记》则是思想解放,见解卓绝,批判性较强,其相比之下,各有千秋。
1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05已考)
——答: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1)生动的故事性。
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
(2)鲜明的人物形象。
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
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
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
(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
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
如《江南》。
1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答:
《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钟嵘评价说: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其表现在:
一、抒情、议论和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
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二、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
三、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
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
大批判家刘勰说:
“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3.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变化
——答: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
《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
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
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
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
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
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4.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
——答:
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
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
主要内容有:
(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
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
(2)《咏怀诗》中,也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
(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
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
(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都是诗人为解脱苦恼,追求遗世高蹈情怀的流露,对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钟嵘《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颇多感慨之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1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04年已考)
——答:
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
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学史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