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学.docx
- 文档编号:3160460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9.61KB
高等教育管理学.docx
《高等教育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管理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
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准备时期
我国最早出版的专着是李冀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
作者认为高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组织管理的现象及其规律”,并把它落实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上。
陶曾骈主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一书开辟了高教管理的另一领域。
作者提出高教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王亚朴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在确认高教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的基础上,对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教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队高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全部管理”。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初创时期
198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初创时期研究工作严谨、活跃的特点。
余立、陶曾骈、王瑞庆、邸鸿勋、魏贻通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第二节学科理论体系与科学方法论
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
1.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基本要求。
(1)思维的发展必须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2)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必须从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必须通过中介范畴。
(4)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应用。
第三节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本书的基本框架
一、现代很多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对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的管理,又包括全日制的普通高校和多种形式的部分时间制的高等学校的管理。
二、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高等教育系统是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现实存在。
(2)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3)高等教育系统概念蕴含着高等教育管理学全部主要概念的丰富性。
三、逻辑的终点:
高等教育的管理活动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逻辑终点只能终止在高等教育管理与方法上,即终止在高等教育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管理活动和方法上。
四、高等教育的管理活动包括哪些方面:
(1)系统与环境的矛盾和计划活动。
(2)个体质与系统质的矛盾与领导活动。
(3)系统的目的与系统变化规律的偏高、矛盾和控制活动。
五、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有:
高等教育系统论
高等教育目的论
高等教育管理本质论
高等教育管理规律论
高等教育原则论
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与方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概述
一、中世纪大学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相对一致的目标,不但将不同个体、群体结合在一起,而且为激励个体行为、协调和保护个群体利益提供了重要基础。
(2)一定的内部权力、权威、规则和规范保证了教学与学术活动有效有序的展开。
(3)作为社会组织的大学,他们需要与环境顺利地进行经常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于是协调大学与社会成为当时高等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4)优厚的待遇、高质量的教学以及有关的资质认定制度,为大学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显示出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功能和价值。
二、近代高等教育管理
17、18世纪是欧美大学的“冰河期”。
美洲殖民地大学的管理模式是牛津和日内瓦模式兼容幷蓄的产物。
18世纪耶鲁大学则以一个包括校外人员和一批牧师组成的董事会独辟一种管理模式。
19世纪初的柏林大学以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而成为世界各国相仿效的对象。
欧美近代学位制度是从中世纪学位制度演变而来的。
英国高等教育权力分配的传统模式是“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人员的适度影响的结合”。
美国高等教育基本是地方化官僚控制模式。
三、现代高等教育管理
(1)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当代的变化:
①联邦政府一改过去放权的做法,成立了内阁级的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某种程度和形式的管理。
②高等学校内部加强了行政、学术方面的管理。
(2)从总体上看,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大致有这样一些带共性的特征:
均权化。
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呈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趋势。
高校内部实行分权、分级管理,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立法化,学术与行政的决策依靠专家小组。
建立多种咨询、协调和评估机构,注意改善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注意吸收社会力量与高等学校管理。
第二节我国建国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1.目前,我国高中后的教育基本由四部分组成:
学术性为主的大学本科与专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国家不承认其学历的两年教育。
2.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的统一计划体制保持基本稳定,在权限范围上表现为:
(1)所有高等院校由政府举办,教育经费基本来自政府拨款。
(2)高等学校的设立、结构、布局全部纳入国家事业发展计划。
(3)高等学校主要领导人由政府任命。
学校管人员和教师具体和国家公务员同等地位。
(4)学校的系科、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等长期执行政府指令计划。
(5)学校的基本建设和经费使用须按国家下达的计划执行。
3.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显着特点使其周期性波动。
有学者认为经济环境的波动是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
我国历史上高等学校的系曾先后实行以下管理体制规定:
(1)系主任负责制——系主任领导全系工作,对校长负责。
(2)系务委员会负责制——系主任主持系务委员会和系的经常工作,重大问题提交系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后实施。
(3)系党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的系主任分工负责制——系主任主持系的经常性工作,重大问题提交党总支委员会讨论决定,报学校党委会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高等教育系统
第一节高等教育系统概述
一、高等教育系统的概念
1.高等教育系统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整体。
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重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有教学内容和手段,也包括管理高校的高等教育行政部门。
2.高等教育系统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3.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4.高等教育系统是处在一定环境中的系统。
二、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
1.高等教育行政系统
高等教育系统的只能:
(1)通过规划与立法协调、指导高等教育发展,使之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相适应,并确保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应有地位。
(2)通过经费筹措及拨款,解决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后顾之忧,并体现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
(3)通过评估与监督,保证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办学质量。
(4)通过协调与指导,保证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间的相互配合。
2.高等教育实施系统
第二节高等教育系统的要素
一、高等教育活动主体
包括:
高等教育行政主体、高等学校经营主体、高等学校办学主体、高等学校教学主体、高等学校学习主体。
二、高等教育主体的实践活动
三、高等教育主体活动的条件
四、高等教育活动客体
第三节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
体制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等)
二、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包括:
高等学校组织结构、高等学校师资结构)
第四节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
一、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特性
1.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
2.高等教育系统的关联性
3.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性
4.高等教育系统的有序性
5.高等教育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二、高等教育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体质同系统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1)其高等教育系统的系统质。
这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所处的环境对高等教育系统所提出的要求,反映在高等教育系统的主要要素上,即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具有的期望,期望是由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2)高等教育系统的个体质。
这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成员对社会角色的认识。
、
(3)高等教育系统的个体质和系统质的统一。
高等教育系统的个体质和系统质的统一是高等教育系统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高等教育领域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他是整个高等教育共作的核心,一切高教活动都是围绕高等教育的目的而展开的。
第一节高等教育目的概述
一、概念。
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整个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鉴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马克思主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人的科学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高等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的,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高等教育必须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期作用。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不同的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也是制约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层次、类型和规格。
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也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各具特色。
总之,高等教育目的受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第二节高等教育目的体系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目的、实施途径三个方面。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等教育的目的: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的目标包括:
1.培养方向。
一般指该专业培养人时所瞄准的未来职业门类。
2.使用规格。
指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
3.规范与要求。
即对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在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
五、高等教育的工具性目的
高等教育的工具性目的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为实现高等教育实质性目的服务的,另一类是间接为实现高等教育实质性目的服务的,或者说是其保障作用的。
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有:
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科学训练。
1.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积累;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与道德情感的形成。
2.我国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努力建设成一支政治过硬、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富有献身精神、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
3.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
建成科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集中办好一批重点学科,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大力扶持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使之成为国际领先学科的生长点。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
一、高等教育管理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高等教育管理的依据
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首先指明了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依据是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
2.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
就是有意识的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种关系和可资利用的高等教育资源,以适应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3.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
培养人的目的是高等教育的实质性目的,对高等教育系统中各种关系和资源的协调构成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
二、高等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