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8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docx
- 文档编号:3149453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46.98KB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8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docx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8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8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8章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命题视角1
中国的彊域和地形
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部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①填图:
在下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②濒临的海洋: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②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③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④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⑤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⑥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相望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3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天山山脉—阴山、昆仑山脉—b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大兴安岭—太行山脉—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e武夷山脉、f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脉、g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
h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喜马拉雅山脉
[轻巧记忆]__歌诀法记忆我国主要山脉
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
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长白武夷中,台湾山脉东。
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
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
3.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对比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
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
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部分,在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
海拔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
黄土高原
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
包括山西全省和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
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
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000米降至1000米;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坝子”农业区,交通落后;旅游资源丰富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盆地边缘多绿洲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北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地势东高西低,西侧山间有缺口;多风蚀地貌,沙漠面积较小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
海拔3_000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丰富,青藏铁路经过
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在巫山、大巴山、横断山、大娄山之间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500米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渤海以北;
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肥沃,多沼泽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
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太行山以东,临渤海、黄海;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多发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沿长江东西延伸
东西狭长;海拔最低;河湖密布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德州模拟)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绘制的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三级阶梯
B.②地形区北坡自然带更丰富
C.①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D.④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
2.有关②⑤⑥⑦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B.都位于亚欧板块
C.⑥地形区聚落较多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
D.⑦山雪线平均海拔最高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B 2.D
如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 )
A.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
4.我国不同地区降雪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水汽
B.塔里木盆地——纬度
C.山东半岛——冬季风、地形
D.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水汽
3.D 4.C [第3题,结合图例分布可知,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区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脉地区,因此图中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
第4题,东北地区降雪的形成主要与其纬度较高有关;塔里木盆地的永久无雪带主要是受内陆封闭地形造成的水汽输送阻隔的影响而形成的;山东半岛北部的多雪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位于冬季盛行风的迎风岸;青藏高原东部多雪带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有关。
]
命题视角2
中国的气候
1.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2.气温
(1)
(2)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规律方法]__我国气温高值和低值的分析思路
(1)冬季我国最低气温区在漠河,其成因: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小;②昼长较短,日照时间短;③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2)夏季我国最高气温区在吐鲁番盆地,其成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3.降水
(1)
(2)干湿地区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4.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6.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B 6.A [第5题,读图可知,5月起35°N以北地区降水增多,说明雨带开始北移。
第6题,读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较大,则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绝大部分为外流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东部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
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D.市场
8.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7.B 8.C [第7题,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直接原因是花期时间。
读图,可以看到不同月份有相应的植物开花,图中花期有明显的纬度变化特征,说明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纬度高,气温低,花期来的晚。
B对。
光照、降水对花期影响小,A、C错。
市场对花期无影响,D错。
第8题,读图,根据图中月份,在闽粤时雨季未到,不会遇山洪冲走蜂箱,A错。
在皖南时未到梅雨季节,B错。
在华北时,正值春旱,可能遇干旱蜜源减少,C对。
在东北是夏季,不会遇到初霜,D错。
]
命题视角3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
特征
较小
大
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
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较小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大
汛期长,季节变化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降水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小
大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长
较短
无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水量较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少,逐渐消失
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
2.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
黄河
珠江
水利
①灌溉;②航运“黄金水道”;③发电“三峡”;④调水“南水北调”;⑤冲积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业区
①引黄灌溉;②发电(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①水能的梯级开发;
②航运
水害
中下游洪涝灾害
①上游凌汛;②下游“地上河”、凌汛
①下游河口附近“咸潮”;②中下游洪涝
整
治
措
施
防洪是首要任务。
①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②营造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关键是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①兴修水利,上拦下排;②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保持林;③加固堤坝
①引淡压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8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新高 地区 专用 讲义 18 中国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