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书写提示 颜筋柳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
- 文档编号:3148092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643.32KB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书写提示 颜筋柳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书写提示 颜筋柳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书写提示 颜筋柳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书写提示颜筋柳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统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
学
设
计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书写提示颜筋柳骨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中国书法,了解几种书法的类型及其特点。
2、初步学会欣赏书法的方法
3、通过欣赏历代名家物品,感受书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联系,体验中国书法传统的文化内涵,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书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书法艺术中体会传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艺术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
汉字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
汉字在日本文字中至今还在使用,还有新加坡等国也在使用。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
远古之人“结绳记事”,最初的文字大都是象形,所谓“书画同源”,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新课教学
(一)、中国文字发展过程
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汉字七体指的是甲金篆隶楷形草。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战国时期的文字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西方周秦文字,称作大篆,以《史籀篇》(现以失传,《说文解字》里保存223个)和石鼓文为代表。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虽然真正使用小篆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它在文字学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首先它的功绩是奠定了规范汉字的基础。
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书的产生据说是因为那些专门抄写文字的徒隶们觉得古文字很难写,于是就变圆弧笔画为直笔画、圆转笔画为方折笔画,字形也作了相应的简化,形成的一种新字体,于是就称它作隶书。
隶书分为两种:
秦隶和汉隶。
秦隶又叫古隶,汉隶又叫今隶。
秦隶是秦以前使用的日常文牍用字,基本上是篆书(大篆、小篆)的草率写法。
汉代的隶书取代了小篆而成为正规文字。
汉隶讲究蚕头凤尾、一波三折、美观工整。
从篆到隶,是汉字一次最大最深刻的变革。
篆书还保留一些象形文字的特点,隶书则彻底使汉字点画化、符号化而没了图画的影子。
许多字或者字的偏旁简化了,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也都明确起来,笔画的数目也可数了,书写更加简洁方便规范,彻底由“画字”而变为写字。
正因为这样,文字历史上称这次变革为“隶变”。
隶书清晰美观,但却难写;草书简易灵活,但却难认。
于是到了汉末又出现了一种新书体——楷书。
楷书形体方正,横平竖直,易写好认,当时的人们认为它可以做字体的“楷模”,所以被尊为“楷书”、“真书”“正书”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今天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了,难怪在文字四体“真草隶篆”之中它高居首位!
楷书至今仍然是最主要的书体模式,但除了初习字者或者必要的场合使用,为了书写方便快捷,往往把某些笔画连起来或者省略掉,把某些字的结构略加变化,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行书,这是楷书通行之后,魏晋时期就已出现的书体。
行书很像章草,不同的是,章草横、捺的收笔有“波磔”(燕尾形),而行书没有。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形式,行书是楷书的草写形式。
严格说来,行书、草书只是书写形式的变化,或者说只是某种规范字体的草率书写形式,并没有像小篆、隶书楷书那样,在文字形体构造方面起到那么直接的重大作用,不过,传统上说的文字七体“甲、金、篆、隶、楷、行、草”还是有它们的一席之地,这大概主要是着眼于书法字体的总结吧。
不过,甲、金、篆、隶、楷却也基本总结出了汉字形体变化的基本顺序。
(二)、中国古代书法家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
“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
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
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
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
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
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4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晁补之云:
“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
”(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5 怀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
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
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6 苏轼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7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
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
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8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博涉经史,工于隶楷。
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
“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
”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
“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
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
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府。
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
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
9 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10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三)、写好钢笔字
写好钢笔字(楷书)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欣赏书法
我“班门弄斧”的创作如果让您派上用场,谢谢您的海涵;视频、音频可能因为网络原因有缺失,请谅解;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敬请您斧正;辛辛苦苦的作品制作,谢谢尊重;请勿转载,XX。
三、学生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这节课教学内容按计划完成,时间安排合理。
由于课件的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 书写提示 颜筋柳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八 单元 语文 园地 书写 提示 颜筋柳骨 教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部编版 年级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