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汇报材料汇总.docx
- 文档编号:3145456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94KB
德育工作汇报材料汇总.docx
《德育工作汇报材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汇报材料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工作汇报材料汇总
育智育德树人树魂打造德育特色学校
大明中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覆盖16个行政村,40000人口,在校生973名,其中住宿生863名。
2005年以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缺位现象愈加突出,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育人育德,树人树魂”的办学理念,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面对新的问题,大明中学一班人在总校的领导下,审时度势,认真思考,创新德育管理方法,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全面育人、全员育人,使学校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现将我校几年来德育工作的点滴做法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作为学生管理和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思考了两个问题:
一是寄宿生学习与生活的全部内容都在学校,但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是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偏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停留于道德口号层面,效果甚微。
如果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但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三年的初中生活还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于2006年9月制定并实施了《大明中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了整体部署和规划。
制定了“一点突破,两点侧重,三点一线,拓展为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思路;确立了“小、近、亲、实”的工作原则,即从小事做起,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做起,让学生亲身体验,务实的策略与措施。
考虑到养成教育涉及到学校管理和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我们采取了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
把“就餐课程化”、“舍务管理精致化”、“基地建设效益化”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和突出点。
(一)“就餐课程化”。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实际,依据新课程观,把学生就餐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设置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操作规程。
初级课程目标是:
通过就餐管理,使学生自觉遵守就餐秩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初级课程内容是:
“四好、四不、四净”。
即就餐前洗好手、排好队、就好位、分好餐。
就餐时不说话、不走动、不挑食、不浪费。
就餐后双手净、衣服净、桌子净、地面净。
高级课程目标是:
使学生已经养成的良好饮食习惯通过知、情、意、行的过程,逐渐内化和升华为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级课程内容是:
“四做到、四学会”。
即做到遵规守纪讲秩序,学会律己。
做到文明用餐讲礼貌,学会合作。
做到轮流分餐不争抢,学会服务。
做到爱惜粮食不浪费,学会感恩。
为保证就餐课程化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实施,我校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实施了“五个一工程”:
1、建设一支多元的管理队伍。
结合县局提出的四位双主体德育模式,我们构建了学生就餐习惯培养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教育架构,主要做法是:
(1)、结合师生“1+1”帮扶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在生活上帮助至少一名学生,每周都要对相关学生进行学业与品德双辅导,此举不仅发挥了教师的潜能,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现在,学生基本上形成了文明的就餐习惯。
(2)、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
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针对各班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扬长避短。
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博采众长,共同进步。
如六年一班的桌长负责制,已在全校推广。
(3)、成立文明习惯专项督导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主要针对学生的文明用餐,礼貌用餐进行督导与检查,让学生参与管理。
这种学生自治的办法不仅减轻了学校的负担,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喜人的是效果比教师监督要好。
(4)、争取家长配合,与学校携手抓好学生的就餐习惯培养。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观摩日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认识;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家长意见纳入到学生的就餐习惯培养评价当中,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习惯培养工作中来。
做到了学生习惯培养无死角,无漏洞。
(5)、以“校园广播站”为宣传窗口,提高学生对文明就餐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并做到了每周一次总结,发扬校风建设中新取得的成绩,并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2、优化一个整洁优美的就餐环境
重视环境育人,激励人和感染人。
走进大中餐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温馨和令人积极向上的标语,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餐厅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学生触景生情,受其熏陶和感染,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些标语都是在学生中间征集的,并由学生书写,征集书写活动本身对学生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3、围绕一条主线---传统美德教育。
针对学生就餐,学校组织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德育活动:
学校开展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主题感恩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全体学生受益匪浅,并决心从自我做起,从一餐一饭做起,持之以恒。
如“告别陋习树新风”,树立文明意识;“我为班里添光彩”,树立集体观念;“面对吃的、玩的,是与人分享,还是独自享用”,提倡团结互助等等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提高了学生文明就餐的意识,并逐渐使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4、强化了一个文明就餐规范。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初级目标达到“四好、四不、四净”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文明就餐行为规范,为学生就餐又赋予了新的德育内涵:
为了使规范落到实处,加强就餐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从评价内容上,根据《就餐规范》等编制了《中学生就餐若干具体要求评比细则》,分类别编制了指标体系,从个体和整体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互评、检评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评价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强化、自我调节,以提高自我修养。
学生会组建"文明习惯督查队",每天坚持对学生就餐等进行督查,并设情况记录本,每周进行汇总,定期公布。
班级设有就餐行为习惯监督员(桌长)协助管理。
这样,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相互结合、相融互补,自然形成了一种立体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就餐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5、落实一个目标——以点带面,狠抓就餐习惯的拓展与迁移。
在近二年的中考中,大明中学中考成绩比较理想,这与广大教职工的努力和学生的刻苦是分不开的,当然也是养成教育成果的体现。
就餐习惯给了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心态平稳,变客场为主场,正常发挥,成绩当然理想。
这正是抓就餐习惯,并及时进行拓展与迁移的结果。
这学期开学,学校及时总结《就餐习惯课程化》经验教训,广泛征求学生、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于四月份与五月份相继推出了《健身习惯课程化操作规程》与《课堂学习行为习惯课程化操作规程》,两个操作规程正在稳步按计划实施,成绩正点滴凸现:
课间跳绳、踢毽等健身活动多了,间操认真做操的多了,学生越来越重视健身活动了;课堂上东倒西歪的几乎绝迹,文具摆放整齐有序,课堂上师生精神状态饱满,作业本始终整洁如新,教学效率越来越高。
“就餐课程化”实施几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学校食堂管理规范有序,更为可喜的是为我校探索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县教育局领导欣喜地称之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舍务管理精致化”。
在学校舍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制定了《舍务管理精致化评估细则》,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可以概括为:
“一导、二帮、三促、四查”。
一导,即做好指导。
学校通过会议、板报、广播等传媒对《寄宿生管理制度》、《住宿生须知》、《住宿生一日常规》进行宣传和培训。
让每一个住宿生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班主任和生活教师深入到学生宿舍,进行生活指导,手把手地教行李叠放、教刷牙方法、教洗衣服等等。
二帮,即教师帮、学生帮,从思想上帮上进,从生活上帮自立。
实施师生、生生结对子活动。
三促,即生活教师督促舍长,舍长督促舍员,老生督促新生;形成了生活管理的有效网络。
四查,即卫生检查、纪律检查、生活习惯检查和行为品质检查,作记录,搞评比,监督和鼓励相结合,管理和指导相结合。
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在学生中形成了尊重自我、关爱他人、和谐共处的良好风尚。
(三)、基地建设效益化,就是开辟撤并学校校园为后勤保障基地,我校把原城西村校园开辟为生活保障基地,建豆腐坊一个,种植蔬菜10亩。
让并校后的富余人员去管理,让学生定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让学校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更重要的是发挥育人效益,使基地成为培育学生劳动技能,培养良好劳动观念与习惯的重要场所。
二、实施“读书工程”,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为达到预期目标,我校制订了《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开放图书室,建立图书角,规定读书时间,语文教师负责读书指导。
具体的做法是:
晨间交流读----晨间诵读;午间休闲读----午间阅读;睡前放松读----晚间漫读。
当校园广播中传出:
‘阅读时间到了,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的声音。
学生就进入了每天例行的读书时刻,为了督促学生读书,学生每天读完书填写阅读卡,作为在校生的反馈表和走读生的家校联系卡,把读书落实到每一天,使“课内与课外同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通过读书陶冶学生情操,把我国的传统美德、名人的优秀品质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内化为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同时,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
在各班级组织的读书报告会中,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收获。
有的讲书中人物刻苦学习的故事,有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好的学习方法,有的背诵收集到的名人名言,还有的谈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变化及体会和感想等。
在交流中有的同学真诚地说:
“读书活动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感恩。
”还有的同学说:
“读书活动让我知道了做人讲求诚信与责任是多么重要。
”读书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悄悄地变化。
在学校召开的“读书活动”汇报会上,各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汇报开展读书活动的收获。
七年三班的《学习好习惯》主题班会,八年二班的小品《可喜的的变化》等,生动地展示了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学生的变化。
在组织学生参加“学生良好习惯发展水平检测”的答题活动中可以看出,自身修养,集体荣誉观念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所有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我校十分注重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我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新课改形式下课堂标准,结合我校“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逐步引导教师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课堂本身的思想性,对接课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营造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道德的课堂,使学生在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课前准备、上课时师生相互问候、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都做了要求。
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和学生中了解情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科任教师自觉地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
实施后,学生的课堂常规明显好转。
如:
上、下课礼仪、读、写、课堂讨论、发言等等都有了很大起色,特别是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清秀、整洁,学生自己写日记、读书心得的不断增多,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校非常重视,德育渗透向课外延伸,以“拾中京古韵,谱时代华章”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其开发为校本课程。
藉以培育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沟通、交往能力。
2007年,我校组织全校师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搜集古中京文化素材。
2008年,我校文史科教师对师生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提炼,编写了以反映古契丹文化为内容的剧本《神裔》。
2009年,我校音体美学科教师节选部分章节编排成集体舞《生生不息》和团体操《神威》,将其充实到间操课,使我校间操课富有了浓浓的地方特色。
四、师德建设常抓不懈,注重教师的引领示范的榜样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工作 汇报 材料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