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135345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03KB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docx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
ad680_1;
随着上级支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支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资金渠道多、管理乱、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为了贯彻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积极谋划“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年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对我县财政支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整合支农资金提出了一些思路。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政府支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各级政府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为我县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在资金使用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投入总量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我县人多地广,财政困难,短期内很难大幅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投入。
比如我县农田灌溉工程,点多面广,特别是大中型灌区,建设时间较早,老化失修严重,加上原先田间配套工程做的较少,一遇旱情,即受旱灾。
近几年来投入一直不足,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要求。
2、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
目前支农项目建设大都采取各级财政共同投入的模式,而我县经济实力不强,配套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如我县201*年安排各类配套资金11403万元,占当年预算财力的13.9%,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31.4%。
乡村财政更为困难,部分乡村财力薄弱,历史负债一大堆,成为影响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绩效有待提高。
来自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如农民培训项目,就有劳动、科技、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农业开发和水利两个部门存在重复;水土保持项目在水利、林业两个部门均有安排;扶贫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及公路建设项目有相同的建设内容。
项目的交叉重复现象,造成不同渠道的投资相互不配套,给资金和项目管理带来困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使有限的资金分散化,稀释了支农惠农政策效应。
农业项目点多面广,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小。
一些部门在安排支农投资时撒“胡椒面”,甚至出现“人情项目”,人为造成项目数量多,资金使用分散。
如作为各级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沼气建设项目,每座补助400元,与国债沼气项目1320元补助标准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农民建池积极性不高,依赖国债项目思想严重。
加之每年上级政府下达硬性指标任务,造成市县沼气项目实施困难,工作难度增大。
4、项目计划批复与资金指标不同步,资金到位中间环节多,影响项目实施。
在资金拨付上,不同来源的资金拨付渠道不一。
财政的钱要逐级拨付,资金到位相对缓慢,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行业部门的钱按条条拨付,有些资金在部门内部运转,造成资金沉淀现象,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有时还会出现项目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位资金不符现象等等,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常常出现跨年度实施,造成资金滞留。
5、对农补贴标准低,补贴方式有待改善。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成本增长较快,而目前对农民的各种补贴仍沿用以前的标准。
比如实行的小麦、玉米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的标准,在走访中,群众普遍反映过低。
我县小麦良种补贴实行种子售价折扣补贴,即将补贴以良种的形式发放给群众。
虽然这种补贴方式确实起到了加速品种更新换代的作用,但供种的过程中,时间紧,品种少,可供群众选择的余地小,群众意见大。
另外,种子售价折扣补贴容易形成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的情况,考虑到近年来气候异常,可能因气候等非种子质量原因造成减产,从而引发群众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稳定。
在调查中发现群众普遍认可直补到户的补贴方式。
6、工程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现象严重。
随着“三农”投入的增加,项目不断增多,项目单位后期管护的责任越来越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维护经费,加之部分项目单位存在重建设、轻后期管理意识,导致工程项目管护缺位,毁损不能及时修复,直接影响项目的后期使用效益。
比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与沼气池数量不匹配,对沼气池及灶具的维护不到位,影响群众使用。
(二)、实施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几点建议1.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高于”的财政投入政策,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金、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
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做到“重心下移、财力下倾”,逐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三是进一步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克服对上级级财政的过度依赖,逐步解决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的问题。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乡镇经济实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拉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加大财政支农直补力度。
要突出补贴重点,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根据财力状况,逐步扩大直接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的“激励-约束”导向机制,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补贴效率。
要切实加大“一折通”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改进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方法,逐步将发放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归并管理,分帐核算,建立以财政统一管理资金、部门分口把关的工作机制,实现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直接到户。
3.调整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财政支农投入要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保障基本公共品供给为重点,在市场主体竞争秩序公正性上发挥更大作用,积极营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和谐环境。
(1)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攻关扶持力度,提升我县农产品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二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通过贴息贷款、税收优惠、建立发展基金,以及对发展规范、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以奖代补。
对具有组织章程、管理民主、财务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投入的项目资金可以折股量化到社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积极扶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品牌建设、质量建设等专项资金,鼓励发展设施农业。
对发展设施农业并能带动其他农户增收的,采取差级扶持办法,分档进行“以奖代补”。
四是积极扶持农产品市场和基地建设。
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张良姜、鲁山柞蚕等一批鲁山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农产品营销市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营销网络,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农业品牌。
(2)开展环境治理,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卫保洁新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大型垃圾处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和公厕,各级财政分担镇村在清运车辆配备和保洁员工资发放所需的运转经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长效管理。
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费支出,稳步推进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清淤,加快沼气、秸杆气化等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步伐。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确定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大力实施增绿复绿生态工程,增加“绿色园区”管护投入。
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建立促进伊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根据出入境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实现乡镇供水全覆盖,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
加大污水处理场和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努力实现达标排放。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高水平的规划为引领,突出农村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接。
积极扶持农村干线公路和村组道路建设,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提升工程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县级现代化医院、乡级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服务站建设,改善农民就医条件。
(3)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改善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
二是继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要求,建立农村低保标准稳定增长机制。
三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逐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负债问题。
4.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为主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推力。
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围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重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抓紧研究制订县级保险品种目录,及早落实财政预算,确保农业保险基本涵盖到主要种植品种和多经项目,基本涵盖发生频率高且易造成较大损失的灾害风险,基本涵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的各类主体。
二是是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差价的确定和分配,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按规定及时拨付和发放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补贴,同时,加大对被征地农民再就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训补助和给予自主创业人员贴息贷款扶持,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5.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深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
强化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健全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县级报账制、项目法人制的管理方式,通过资金整合,总结扩大试点经验,使财政资金能够集中用于支持农村重点产业发展,减少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重复交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调整财政投入管理办法。
按照“谁投入、谁决策”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健全支农投入的科学决策机制;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好农业项目投资中的产权虚、政府投资负责主体的问题;健全项目监督制约机制,做到项目立项审批实施与监督相分离,加强审计和监督检查,将财政支农资金的跟踪监管、效益评价放在与资金分配同等重要的位,确保资金使用绩效。
6、完善工程项目后期管护机制,确保项目投资长期发挥效益。
一是明确工程项目后期管护主体,做到管护责任明确,避免推诿扯皮;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财政、村组集体组织、受益人要按照科学的比例合理分摊后期管护费用;三是要建立管护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管护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等等,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年重大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按照“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配合、规范管理、运转高效”的思路,加强各类支农投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集中安排,着力解决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建立支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政府支农投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益。
1、建立统一领导机制,解决统筹协调难的问题建立由县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支农投资领导小组会商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
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年度支农投资的安排原则和使用方向,衔接各项支农投资的建设重点和项目布局,统筹协调支农投资中的重大问题,汇总编制年度政府支农投资指南,指导各部门支农投资安排。
2、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解决项目交叉重复的问题。
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必须规划先行。
各部门根据全县实际-10-和本部门管辖范围,制定水利、农业、林业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
县整合支农投资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制定的行业规划,编制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规划,规划要统筹全县,相互衔接,重点突出,避免重复,对一些重大项目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在规划指导下,今后所有渠道的投资和项目,都要严格按照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 财政 支农 政策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