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docx
- 文档编号:3127512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90KB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docx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
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
全民多现身】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
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与文化:
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7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
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8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标准;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1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简述教师角色
〔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
传道者,授业解惑这,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口诀:
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
15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
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
.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6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7请简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需逐条展开】
18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19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22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3新课改的具体内容
〔1〕三维目标:
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
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或者: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稳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29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稳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记忆口诀:
置气西宫,理因思量】
30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2简要论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3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3〕不足之处:
①不利于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4简述注意规律的应用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35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知识观:
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学观:
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科目 主观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