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3122626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50KB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2022年高考地理重点(zhòngdiǎn)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
宇宙(yǔzhòu)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xìtǒng)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héwài-xīngxì))——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dìqiú)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拟平安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间隔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
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
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
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zhèngwǔ)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chūnfēn)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
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
没有(méiyǒu)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
昼夜长短。
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wèntí):
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sìjì)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上下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上下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u型)、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冰川地貌(冰碛地貌)
3.六大(liùdà)板块
亚欧板块(bǎnkuài)、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拟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xíngchéng)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shānmài)、海沟。
4.大气受热(shòurè)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
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局部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3)大气垂直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程度运动:
程度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直接原因)
(4)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示意图),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
5.气压带和风带
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上下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干湿冷热),地图册)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
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
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huánliú):
④副极地低压带:
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xiānɡyù)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xíngchéng)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huánliú):
⑥极地高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zhēngfā)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潮湿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挪动
△挪动的原因:
随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而动。
△挪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挪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7)北半球受影响的气压中心
冬季一月,亚欧大陆:
亚洲高压,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夏季七月,亚欧大陆:
亚洲低压,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
6.常见的天气系统
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
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反气旋,中心高,四周低。
多晴朗枯燥天气。
7.水循环(循环示意图)
(1)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更新陆地(lùdì)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联络四大圈层。
中纬度半潮湿半干旱区,假设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zuòwù)产量下降。
对工业消费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8.常见(chánɡjiàn)的自然灾害
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háncháo)、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环境治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xiétiáo)开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开展
2.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1)环境污染:
水、大气(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酸雨、气候变化)、土、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海洋污染
(2)生态破坏:
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湿地)
3.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内涵、根本原那么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才能。
(2)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开展
(3)原那么:
①公平性原那么: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那么:
经济活动和社会开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才能之内。
③共同性原那么: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开展的主要途径
循环经济——清洁消费
清洁消费那么从原料开采——消费——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地理(dìlǐ)信息技术
?
地理(dìlǐ)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huánjìng)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
获取(huòqǔ),对地表物体进展远间隔的感知。
资源普查(pǔchá):
矿产、生物、水资源。
环境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灾害预警。
特点和优点:
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假设干点、线进展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仅可以进步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进步效率。
2.在定位导航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作用
3.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
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信息进展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城市信息管理与效劳、城市环境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规划。
4.数字地球的根本含义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展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重点 知识点 总结